
由太平國州議員辦公室呈獻~《百五豐光輝,安居樂業鄉》專欄(十九)
報道:陳月菁
ADVERTISEMENT
太平擁有三座歷經百年曆史的基督教和天主教堂,這些教堂在當地社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除了傳教之外,也積極參與社區發展及教育等工作。
歷史悠久的教堂深具獨特的建築色彩,提供了一個優雅的宗教場所,為教友們譜寫生命樂章的真善美,展示著聖潔宗教光輝百年璀璨的歷史。
風華萬千的瑰寶遺蹟
分別採用哥特式及羅馬式建築風格的聖公會諸聖教堂、聖母聖心堂和聖雷士教堂,風華萬千的屹立於太平,不但展示了過去的光輝歷史,也被視為瑰寶遺蹟。
第一英國教堂
首先,我們來談談馬來西亞第一座英國教堂, 建於1887年採用了上等木料建成的哥特式建築的太平聖公會諸聖教堂,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教堂建築內外結構都非常獨特和美觀,在太平33項全國第一古蹟遺產中佔一席之位。
古老管式風琴
太平聖公會諸聖教堂不僅是古典風格的教堂,還擁有一臺獨一無二的古老管式風琴,至今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著。

羅馬建築風格教堂
另外,兩座具有羅馬式建築風格的太平聖母聖心堂和聖雷士教堂,百餘年來為教友提供一個靈脩場所,傳播福音的功能百年如一日。
1857年神父阿拉德受委派到吉輦包時,在山頂上建了一座馬來聯邦首座羅馬式形的木蓋聖母聖心教堂,後來教徒增加,1884年第2任神父查爾斯馬澤裡,在山腳下建造了堅固的磚蓋現有教堂。
耶蘇雕像紀念碑
20世紀初,聖母聖心堂教友為表感恩情懷,在教堂外豎立了一座鑄鐵耶蘇雕像紀念碑,紀念神父阿拉德、神父馬澤裡和神父格尼爾。
3個銅鐘呼喚教徒祈禱
1897年,神父馬裡耶特為教堂安裝了3個大小不一銅鐘,鐘聲呼喚著住在教堂附近的天主教徒,進行早、午及晚彌撒祈禱,而三個鐘聲齊響,即代表教會將舉辦慶典。
大、中及小鐘有著個別的名稱,最大的名為《瑪麗亞瑪瑟麗娜》(DO),中型的鐘,名為《約瑟伯莎》(RE)及最小最小的名為《安吉拉蘇珊娜》,目前只有《約瑟伯莎》(RE)保留在聖母聖心教會,其餘兩個移到聖雷士教堂。

推動教育本色
百多年前天主堂的修女及修士扮演推動本邦教育的重要角色,例如本區的修道院女校由修女創辦,太平聖喬治中學由修士所創辦。
太平聖母聖心天主堂前有一所修道院小學,乃當年教堂修女創辦,以牛車或馬車到園坵或偏僻地區載學生到來上課,接受教育。
聖雷士教堂百年曆程
1898年,神父迪韋勒獲得殖民地政府撥出位於古打區,修道院路旁的一塊土地,並通過教友的捐獻,以及本身來自法國富裕家庭而作出慷慨的捐獻,於1899年聖雷士教堂建竣。
持續發展的支持
太平國會議員黃家和表示,大平太平的這三座教堂不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它們的存在和發展,不僅豐富了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也為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讓我們共同珍惜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傳承著信仰與文化的精神,為更美好的未來努力奮鬥。
他指出,2018年聖雷士教會籌建500萬多元用途禮堂,時任副議長的倪可敏律師撥款10萬令吉,去年該會125週年慶典,也撥予2萬令吉,以期該教會可以持續穩健發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