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
发布: 2:27pm 10/05/2024

南华华中

华中现在未来

南华华中

华中现在未来

【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 华裔老师渐少 发展技教 保华中特色

报道/陈世传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皆是南华校友的林玉发(左起)、陈泽顺及马志忠饮水思源,为母校效力,领导母校三大机构。(陈世传摄)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创设于1936年的实兆远南华华中是曼绒县的第一所国民型华文中学,也是目前曼绒县最大型的中学。(档案照)

ADVERTISEMENT

 

 

 

实兆远南华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长陈泽顺开门见山说,自他加入南华董事部服务以来,最困扰的是华裔校长人选难找,以及华裔教师越来越少的问题;来到他服务15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问题不仅没获得解决或减缓,反之越趋严重。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数年前创设了汽车维修技职班,为学生提供多一个升学管道。(陈世传摄)

 

“准备校长人选的工作本来是教育部的责任,却变成了华中董事部的当务之急。我在这15年里已好多次通过各种管道与人脉去找校长及抢校长,为的就是保障学校的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但如今三大机构理事已不找了,因为没符合资格及适合人选可找。”

 

他接受《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说,南华的前任校长在去年9月荣休至今已有半年多,校长职位还是空着,其中的原因就是找不到人,出现这种情况,教育部官员是不是应该被问责呢?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心系南华的陈泽顺表示最困扰的是华裔校长人选难找,以及华裔教师越来越少的问题。(档案照)

 

“华中的发展与办校特征能否坚守下去,我认为最大的阻力不在于华社,反而是来自教育部的‘国中化’政策及执行上的偏差,让三大机构感到心累。”

 

本身是校友,2009年进入母校董事部服务,先是担任家协主席,接着6年前接任董事长职的陈泽顺,在谈及华中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时,发出上述感慨。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的硬体设施完善,图中正在兴建的三层楼建筑(铭恩楼),是由华社捐建的教学楼。(陈世传摄)

 

 

 

陈泽顺:校长任期最少5年

具条件者申请NPQEL不获批

 

陈泽顺剖析问题的根源时提到,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要担任校长的其中一个条件是要先完成全国教育领导者专业资格课程(NPQEL),而具备资格的申请者,需先有担任3年副校长的资历,同时在完成课程后,离退休的任期最少还剩下5年。

 

他表示,出任校长者最少还需有5年任期的条件是于2023年新设的,他也认同这项条件,惟具备条件的副校长在申请报读NPQEL时,常会面对申请不获批的情况,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让有志出任校长者选择了放弃。

 

教部“国中化”处理华中问题

 

也是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华中发展理事会)理事的陈泽顺说,出现华中缺校长及缺华裔老师问题的根源,出在教育部的“国中化”政策,即把性质有别于国中的华中,视为国中的问题来处理。

 

他举例,华中的校长人选需具备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资格,同时需是华裔,但教育部在培训校长的工作上并没有特别的区分,结果就出现了华中校长严缺的问题。

 

“再者,在华中华裔教师日渐减少的问题上,不是华裔不要担任中学老师或没足够的华裔有资格任中学老师,而是教育部在培训老师时没有考虑到华中的需求,没有细分适合到华中出任老师者,结果大部分被培训为小学老师。因此,在华中任教的华裔老师退休后,替补的大部分是非华裔,华中师资的种族比率就出现大逆转了。”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已创校88年的南华华中保存著许多古旧建筑,如图中建于1939年,由东南亚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及胡文豹兄弟捐赠的礼堂。(陈世传摄)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拥有一座多用途礼堂,可进行球类运动,也能用来举办大型聚会活动。(陈世传摄)

 

华裔教师比率须占多数

 

 

陈泽顺强调,在政策与法制上,虽没有明文规定华中要有多少华裔教师的比率,但华中对华裔教师占多数比率的要求,就像华中大部分学生需是华小生一样,以便能保住华中的特征,否则华中会慢慢变成与国中没有什么差别。

 

“这不是种族主义,而是关系到华中的文化与办学特征,如教学媒介语是国语,但华中师生在课外沟通交流或辅导课业时可用华语。同样的,若非华裔教师太多,校内的学会或课外活动团体在举办活动时,慢慢地就会失去中华文化的元素,久而久之,这还是华中吗?”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的学生人数受华裔家庭少子化及年轻人移居城市的影响,逐年减少,目前约有1800名学生。(档案照)

 

“华裔老师渐少对华中而言是一个危机,包括华中的特征会在不知不觉中褪色。”

 

他透露,在80年代、90年代,甚至是2000年代,南华华中的华裔师资比率占60%以上,但自2010年后,华巫裔教师的比率出现了逆转,到了今年,全校136名老师中,华裔56人(41.2%)、巫裔老师66人(48.5%),以及印裔老师14人(10.3%)。

 

 

马志忠:传承华中特征

华裔校长扮要角

 

南华校友,也是该校家协主席马志忠认为,董家协与校友会的责任主要是协助学校的发展,如需要提升硬体设备时协助发动筹款,至于学校的教学素质与改革发展,应由教育部推动与主导。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中华文化元素的活动是华中的特征之一。(南华提供)

 

他说,在常面对没有校长的情况下,虽行政工作与日常教学没有受太大影响,但在推动改革或任何计划上,由谁来领导及监督落实呢?

 

“华裔校长对于坚守与传承华中特征也扮演重要角色。如具华文教育背景的校长,会在校内推动中华文化活动,同时在提拔与培育接班人方面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会提早物色与推荐华裔老师出任科系主任与副校长,以确保有具备资格的接班人。”

 

马志忠认为,随着中国崛起,加上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华中的特征会是一个优势,因此应该坚守下去。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华小生及华裔教师是华中坚守与传承华中办学特征的要素。(档案照)

 

“国际学校已看到华文与中华文化的潜能,除了开办中文课,也推动中华文化的活动,目的就是要培育懂中文与了解中华文化的国际人才。”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军乐队一直是该校的“名牌”,屡夺国内外奖项,更常受邀在国庆庆典上演出。(南华提供)

 

林玉发:少子化人口外流

南华生源逐年减少

 

谈到生源方面,南华中学校友会主席林玉发说,南华的生源主要来自实兆远区的7所华小,随着华裔家庭少子化及年轻人口外流,南华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10多年前全校学生人数有2000多人,如今只有1800人,这是无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唯一可做的就是提升教学素质及让办学多元化,以避免生源外流至其他学校。”

 

他说,为了降低辍学率及让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有多一项升学选择,该校在两年前开办了汽车维修技职班,并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寻找赞助,惟反应不理想。

★5月11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华中现在未来】/南华缺校长华裔老师渐少 保华中特色 发展技职教育
南华华中两年前开办汽车维修技职班,朝技职教育发展。(南华提供)

 

“我们是让中三至中五的学生在下课后去上技职班,目的是为这些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提早铺路,但面对家长未能接受及学生不珍惜的问题,以致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无论如何,校方还是坚守开办。”

 

 

 

坚守华中特征 朝多元发展

 

 

谈到南华华中的发展前景,陈泽顺、马志忠及林玉发不约而同的说:“在大环境(华裔生及华裔老师渐少),加上教育体制不利于华中发展下,华中能做的,一方面是坚守与保存华中的特征,另一方面就是朝向多元化发展,如开辟技职教育,为华中增值之余,也是在为华裔学生铺设另一条职业道路。

 

陈泽顺说,虽然该校于数年前开始开办的汽车维修技职班没有获得预期的反应,但校方还会坚持下去,甚至开拓更多领域的技职班,如美容班及电脑技术课程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本身只有中五学历,在二手车业创出佳绩的他说:“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医生或律师之才,但我们希望从南华出去的学生,可在其他的技术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从事汽车轮胎业并拥有多间轮胎店的林玉发也认为,只要一技在身,就不怕闯不出一片天,因此华中的未来发展是需要为学生铺设更多专业领域的道路,让有不同天赋与兴趣的学生,也能具备谋生与竞争的条件。

 

“如今的职场一切都讲求专业,而一纸文凭就是入门券,加上具备技术,就能让学生具有竞争条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