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許多人都衝著1對3.5的匯率到新加坡工作之際,他卻選擇迴流,而且還從事冷門的環保工作,不禁讓人心底產生許多疑問。
ADVERTISEMENT
“其實,我當初到新加坡工作時就已打算有一天要回流的,只是冠病疫情期間的不確定性,給了我一個選擇回來的契機。”
目前經營塑料再循環品牌Suplime的陳世嘉(36歲),自2007年從太平華聯華中中六畢業後,就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錄取,主修電腦系的通訊與媒體科,2012年畢業後就留在新加坡工作至2021年。
他當時是電腦軟件工程師,主要負責設計網站。他說,這個行業在當地非常具挑戰性,因為資訊科技領域變化趨勢太快,所以行內每個人都要不斷精進,競爭也較大。
“這個行業太耗心力了,尤其現在的人對電子商務有很高需求,我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在工作,漸漸的我發現,這不是我要的生活。”
“我不是那種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因為要如何平衡是取決於自己怎麼看待,但這也不表示我必須每天都‘做到死’。”
迴歸太平埋首環保事業
他和同樣是太平人的太太於2018年結婚,2020年兒子在太平出世,卻遇上了冠病疫情。太太雖然過後能夠回到新加坡工作,但他則申請繼續待在太平居家辦公及照顧孩子,次年2021年的疫情反覆不定,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他與太太毅然決定全面迴流太平。
“在太平安頓下來後,我們沒有太長遠的計劃要從事什麼工作。但是,為了維持生活,我開始當自由工作者,接一些資訊工藝類的企劃來做,畢竟我還是喜歡編碼和創作的,目前我還有為客戶管理和維護網站;太太則是經營電商網賣生意。”
他迴歸太平後的日常生活中,20%的時間是用來處理資訊工藝相關的工作,其餘的時間則是埋首於自己的環保事業。
路旁塑料垃圾啟發環保興趣
陳世嘉表示,當初壓根兒沒有想過要做環保,只是在當時疫情肆虐期間,他每次開車路過大街時,發現路旁多了很多塑料垃圾,也曾看過有人從車裡往窗外拋垃圾,實在看不過眼,心裡一陣罵聲。
“這裡的一些民眾環保意識較低,也不懂得保護環境。後來我想,與其心裡一直抱怨,不如改變一下心境,想想如何能夠把這些垃圾解決掉。”
他開始對環保和再循環產生興趣,並在網上研究,最後讓他發現了一臺三合一的再循環機器,並通過網絡從一名旅居大馬的澳洲人處瞭解到如何運用這臺機器去再循環塑料,於是有了提倡民眾再循環意識的念頭。
花約2萬購再循環機器
他用了6個月時間去研究,然後花了約2萬令吉買入這臺再循環機器,在住家研究和練習操作,之後找到了一個工作室來經營再循環塑料的工作,至今已創立了自家的品牌。
“找工作室的過程還蠻有趣的。我當時在網上遇到了一名好心的企業家,他很欣賞我在經營的環保工作,主動獻議租借一個空間給我當工作室。”
“預約見面的那一天,他竟然約了我在一個墓地會面,而且時間還是晚上7時許。這很奇怪對嗎?更奇怪的是,我竟然赴約!見面後我才發現,原來他是打算在墓地旁的一塊自家地皮,興建一座建築物給我當工作室”
他說,對方的這番好意讓他受寵若驚,他表示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空間,於是對方就獻議把太平市鎮一座養燕屋外的小空間租借給他當工作室,與一家流浪狗收容所毗鄰。
回收塑料制飾品
陳世嘉從2022年搬到如今的工作室,通過社媒宣導,持續向民眾回收塑料,再用再循環機器把塑料製作成飾品,藉此向民眾灌輸再循環利用的價值與環保意識。
“我去年6月認識一名環境保育人士,他邀請我去參加一個環保路演活動,向投資者講解我工作室的概念。我過後成功拿到了創業資金,目前已在逐步落實計劃。”
“我們主要是倡導和教育大眾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及再循環塑料垃圾,通過把這些再循環廢料做成有趣的產品,為其創造價值。只要民眾把垃圾帶來,經過一輪程序,就能把產品帶回家。”
尋求與市會國議員團隊合作
他現在與不同的單位合作,在各地進行路演和展覽,包括配合太平開埠150週年,尋求與太平市議會和國會議員團隊方面合作推動,尤其會集中在當地展開宣導工作。
“很多人問:為什麼要在太平?這裡的環保意識不高。正是因為這裡民眾的意識普遍不高才要做啊!我希望能夠把這個地方變得更好,四周更清潔。”
他說,從資訊工藝領域到踏足環保領域,他希望將來有機會把這兩個領域中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以發揮更大效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