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9日訊)《富都青年》導演王禮霖指出,只要擁有好的電影故事及題材,本地電影一樣能打入國際市場並賣座。
他說,在我國做電影相當辛苦,但還是有機會,只要有好的故事及找對方法,大家都會觀賞,就如《富都青年》是一個明證。
ADVERTISEMENT
他表示,大馬的電影事業還是要有人來做,各種類形的都應該有,電影才能百花齊放。
“當然,本地電影要打入國際市場相當具挑戰,但我覺得2023年是本地電影相當驚喜的一年,除富都青年,五月雪及虎紋少女,都在國際市場有良好的反應。”
王禮霖回到母校華聯獨中與師生分享拍電影的歷程後受訪時說,他本來構思拍一部外勞在馬來西亞的故事,但拍這類故事的電影相當辛苦,猶如開始拍《富都青年》時找錢非常困難,因此必須深思熟濾後才開拍。
他指出,目前本身正在探討可能會到臺灣拍一部有關臺灣故事的電影,過後才回到大馬拍本地電影。
他覺得,本地電影的養份仍不太夠,這是因為我國並非是以娛樂為主的國家,如韓國是整個國家投入娛樂當中。
“在這塊當中政府沒有給予太多資源,拍起電電影來會較辛苦,要學習的對象也不多,所幸的是政府近年來也歡迎國際電影到來開拍,並在本地電影與國際的合作上會給予回扣鼓勵。”
他說,《富都青年》帶他到很多個國家,他發現很多歐洲及美國的觀眾對大馬的印象是透過電影才認識,這是相當有趣的,因此拍電影也可將國家的風土人情等向國際推介。
他指出,政府對於本地電影的創作目前持有較開放的態度,比較可以接受新的故事,而本身在執導了幾部電影后,已知道什麼可拍及什麼不可拍。
“雖然如此,拍電影需要燒錢,資金必須靠企業或到外國找,但找資金非常不容易。”
王禮霖說,本地電影一樣可以獲得各族接受,就如《富都青年》般可變成馬來西亞的電影,各族都抱著看故事的態度觀賞電影,而非以種族的角度去看。
他披露,明年4月將到東海岸當電影監製新的電影,這部取名SAYANG“愛”的電影,屬於一個馬來西亞的電影,其故事相當有趣,是講述3個華、巫、印裔家庭中3名耳聾小孩,如何依靠手語過生活。
“導演要從中帶出的是,雖然孩子們都不會講話,但他們對世界上的所有不同的文化、語言、種族、意見及所有的東西,其實都是一樣的。”
他表示,在電影中,各族也有各別膜拜的鏡頭,其中有一幕非常特別,就是華人膜拜鯨鯊,因為導演曾在東海岸見過鯨鯊,便想要帶出鯨鯊不再來東海岸了,因有許多人吃魚翅,海洋也受到了汙染,故事中帶出許多正能量的訊息,可以讓人類反思。
他透露,故事中的3個家庭都是傳統家庭,但巫裔女兒因家鄉接近泰國而酷愛學習泰拳,華裔孩子則喜愛帶著助聽器,傾聽清真寺傳來的祈禱聲,讓觀眾看見大馬的多元。
王禮霖說,Sayang電影的故事是一名61歲的臺灣紀錄片導演用了10年時間編寫,後者之前曾到東海岸參與“夏日嘛嘛茶”拍攝工作,因此對我國非常的熟悉。
“我讀了他的劇本後,覺得我國正需要這種電影,因為本地電影很久沒有了這種有愛及包容的劇情。”
他說,有關導演在今年10月份將到東海岸遴選演員,電影過後會在明年初開拍。
他表示,在監製了Sayang影片後,明年下半年可能會到臺灣拍片,並尋找機會回到我國拍電影,希望能栽培更多的導演及演員,共同投入電影的創作之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