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豐14日訊)10年內歷經3次心臟手術,讓步入垂暮之年的簡明達(KANG MENG TUCK,79歲)身體不勝負荷,失去工作能力被迫退休,令家裡失去唯一的經濟來源,如今只能依靠積蓄度日,惟也近乎山窮水盡,無計可施下向星洲日報基金會求助。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基金會議決,為簡明達籌募2年共6萬令吉的醫療與生活援助費。
3次手術已花逾6萬
簡明達和泰籍妻子尤萊(49歲)及兒子簡凱同(20歲)住在和豐沙叻北新村,生活簡樸。他退休前在樹桐砍伐承包公司任職書記,收入不定,平均每月賺取2000至3000令吉,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去年退休後一家三口經濟陷困。
他指出,他於2013年出現心口疼痛的情況,被診斷患上心臟病並於同年4月接受手術,2021年6月和今年6月也先後在怡保KPJ專科醫院動手術,3次手術費用共超過6萬令吉,全靠薪水及家人幫助支付。
如今,他每半年需到醫院複診,諮詢費每次60令吉,買藥費用則是每月約500令吉。他坦言“吃不起”私人醫院的藥,只在距離住家七八公里的和豐政府醫院領取藥物,惟藥效發揮有別;他也同時患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病。
靠儲蓄政府援金過活
自從失去了主要收入,家裡只能依靠儲蓄及每年1500令吉的政府援助金過活。最近向福利局提呈的援助申請尚在審批中,經濟拮据下唯有靠親友接濟,其哥哥和弟弟偶爾也會資助及購買糧食及日用品給他。
簡明達指出,去年起發現自己健康變差,身體無力需要拄柺杖,也無法行走太遠,所以被迫停止工作。最近一次動手術後,更感覺全身乏力,還伴有胃痛、腰痛、夜裡難以入寢等不適,體力大不如前。
他說,由於妻子現已回到泰北老家找工作圖減輕家庭負擔,因此照顧他的重擔落在兒子肩上,包括其日常起居飲食。父子倆的一日兩餐十分簡單,自行煲飯後,再到外頭打包一些菜餚,這樣就吃上一整天;早餐則以麥片果腹。
憂生活費兒教育費
就讀於江沙崇華華中的凱同在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中考獲不俗成績,他對科學深感興趣,目前正申請公立大學以攻讀化學工程系。
簡明達表示,妻子計劃在近期返馬照顧他,讓兒子能夠無後顧之憂繼續升學,但當想到一家人日後的生活費和兒子的教育費,他擔心不已。
他說,凱同十分乖巧聽話,惟性格較內向,朋友不多,原本打算趁升大學前的空檔外出打工賺取零用錢,卻被他的病情打亂了計劃,字字句句裡充斥著自責。
他表示,家中每月開銷需約1700令吉,包括伙食費、購買日用品費用、水電費、電話費、醫療費及交通費等等。
有意捐助簡明達(KANG MENG TUCK)的公眾,除了可以填具捐款表格,通過現金/銀行轉賬匯款外,也可以上星洲基金網站https://www.yayasansinchew.org.my/
註冊為捐款人,以便登入使用信用卡方式捐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