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3日讯)兵如港新巴刹拥有惊鸿一瞥的划时代外观设计,更是一座内有乾坤,采用了节水节能减排的永续性装置,达致绿色地产(GreenRE)银级认证的绿色单层建筑;作为一砖一瓦皆通过公共咨询采纳民意所成的社会建筑,其背后意义非凡。
这座崭新巴刹获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拨款1400万令吉,交由怡保市政厅负责拆除兵如港旧巴刹,然后在原地重建;倪可敏的愿景是催生国内第一座绿色巴刹,凭炫丽、时尚和流线风格的五星级建筑所绽放出来的魅力,推进怡保观光业更上一层楼。
ADVERTISEMENT
邱建筑设计事务所(Kuee Architecture)首席建筑师邱晓璇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一一道出现代化新巴刹集结美观设计和实用功能所融入的心思、布局与内涵。
栉比鳞次的屋顶设计,灵感取材于承载怡保人集体回忆的八角楼,拆组其圆顶,改为并列所呈现,仿佛8只蝴蝶不断舞动翅膀,展示动感,赋予建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皇
后街大门正面仰望,宛如8面旗帜在空中飘扬,蕴含扬帆启航,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崇高象征。
屋顶结合主动和被动采光功能,蝴蝶翼下的百叶窗分别面向南和北,阳光穿透玻璃折射,柔和地照射到地面,使巴刹在白天大部分时段拥有充足光线照亮,无须开启电灯,节省电源。
这是一座高楼顶的单层建筑,但不少人误以为是双层,从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介于20尺到26尺,功用是自然通风,透过百叶窗排走热空气,以保持内部空气流通和凉爽。
“巴刹屋顶亦具备雨水收集系统应付洁净用途。”
按屋顶流线构画的四座外墙,高度不一,介于12尺至26尺,采用双层高清晰和局部透光功能,看似玻璃,但抗击性远超过玻璃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oly或PC)材质。
墙壁外层透明,内层白色,准备融入社区艺术和人文色彩,征集社区绘画作品印在壁面上。
按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指南规划,所有214个摊档通过围墙区分成湿货、半乾货、乾货和饮食四大区域,各乾湿摊位都有供水和设洗手盆。
湿货区(湿巴刹)采用聚氨酯(PU)材质的防滑防水地面,其特点是没有缝隙、容易清洗和防止积存污垢,半乾货区和乾货区(乾巴刹)采用同样功能的地砖,以便任何时候维持地面乾燥和洁净。
在皇后街的装卸区备有3个罗里车位上下货物。
四大区域:
湿货区(湿巴刹):鸡肉、鱼类、猪肉
半乾货区:蔬菜、水果、鲜花、芽菜、豆腐、鸡蛋
乾货区(乾巴刹):杂货店、糕点饼乾
饮食区:熟食
用餐区会结合绿色植物景观,使食客恍如置身在大自然中进食。
饮食区分为室内、室外半开放空间,各熟食档备有隔油器和排气风扇维持环境卫生。
地下停车场总共设有82个车位、39个摩托车车位,设有一座容纳15人,以及用来运载货物的升降机,还有4座楼梯。
停车场出入口位于皇后街和兵如港第10路开通一条新路中间。
地下停车场:
设在巴刹底层
拥有82个车位,39个停放摩托车的车位、3个罗里车位。
设有承载15人的升降机,也用来上下货物。
皇后街和兵如港第10路之间开通一条新路,停车场出入口就在中间。
集保鲜卫生环保设备
新巴刹设备完善,内置冷藏室、垃圾室、资源回收室,以及有机物分解设备等,还有一座供社区居民休闲的绿荫。
垃圾室将告别以往路边垃圾槽衍生的卫生问题。
安全卫生
湿货区(湿巴刹)聚氨酯(PU)材质防滑防水地面
半乾货区和乾货区(乾巴刹)防滑防水地砖
饮食区熟食档隔油器和排气风扇
垃圾室、资源回收室、有机物分解设备
4道楼梯接到地下停车场
无障碍乐龄友善设施
新巴刹宽敞和宏伟的主要大门开设在皇后街,另一道大门位于苏丹街,各附上轮椅通行的斜坡道,进入了巴刹就是没有梯级的平坦地面了;内部还有残障人士专用厕所,2个残障人士车位是在苏丹街。
无障碍和乐龄友善设施:
2道大门皆设有轮椅坡道
苏丹街设2个身障专用车位
巴刹单层,内部地面平地
采自然光
自然通风
回收和应用雨水
屋顶隔热隔音岩棉
节水功能水龙头、马桶
采用拥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绿色产品认证的漆料、地砖、胶水、石膏板等
低混凝土使用量指数
邱晓璇形容,兵如港新巴刹不仅绿色,也是一项社会建筑(Social Architecture)的包容性作品,结合小贩、社区居民、人民代议士和怡保市政厅的集体意见、集体策划结晶而成,有广大参与度、有人文色彩、有温度。
她说,这是从公共议题、通过咨询民意、总结三次对话内容,以及公投票选出来的集大成设计,显得格外珍贵、重要。
“巴刹草图于2018年曝光,6年以来聆听了各方的声音一再修改,但还是保留构思初衷。”
邱晓璇说,在设计过程中,她参考了国内外各巴刹包括泰国、西班牙、巴黎和印尼的新菜市概念。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于11月在吉隆坡举办国际论坛,邱晓璇受邀发表以“马来西亚服务社会、共鸣和永续性建筑”为题的论文,所援引的其中一个例子便是兵如港新巴刹。
“这座巴刹的设计获得秘书处青睐,因而有幸带上国际舞台。”
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李存孝表示,兵如港新巴刹首开先河列为公共议题进行公开讨论,完成公共咨询,按公投结果成就,真正通过民主决策机制设计与落实体现,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民主巴刹。
对于倪可敏宣布耗资1000万令吉以上的新巴刹必须公开招标,也要举办比赛征集设计作品,脱颖而出的建筑师受委顾问的模式,他不讳言,这是兵如港新巴刹带来的效应与突破,延伸到政府采纳,以推动公共巴刹重建。
“新巴刹集结众人意愿,接纳异议、消弭猜疑,在满足各方面需求下作出规划和设计,携手齐心,和合造就,一座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巴刹应运而生,兵如港居民和巴刹小贩都感到骄傲。大家深具信心,满怀期待,但凡有何抨击、质疑的不利言论,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拥护。”
李存孝指出,倪可敏的意愿是兵如港新巴刹一旦建成,这座社区设施将晋级成为旅游观光景点,有助带动地方上的经济成长。
根据市政厅记录,原有的兵如港巴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至今已有7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结构陈旧,设备不合时宜,符合不到时代需求。
李存孝在担任兵如港州议员期间,于2018年启动拆除重建计划,如今已进入即将开工阶段;新巴刹工程投标已截止,如今处于市政厅委任承包商过程,工期为2年,预计能够在2027年前完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