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3日訊)兵如港新巴剎擁有驚鴻一瞥的劃時代外觀設計,更是一座內有乾坤,採用了節水節能減排的永續性裝置,達致綠色地產(GreenRE)銀級認證的綠色單層建築;作為一磚一瓦皆通過公共諮詢採納民意所成的社會建築,其背後意義非凡。
這座嶄新巴剎獲得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撥款1400萬令吉,交由怡保市政廳負責拆除兵如港舊巴剎,然後在原地重建;倪可敏的願景是催生國內第一座綠色巴剎,憑炫麗、時尚和流線風格的五星級建築所綻放出來的魅力,推進怡保觀光業更上一層樓。
ADVERTISEMENT
邱建築設計事務所(Kuee Architecture)首席建築師邱曉璇接受星洲日報《大霹靂》社區報訪問時,一一道出現代化新巴剎集結美觀設計和實用功能所融入的心思、佈局與內涵。
櫛比鱗次的屋頂設計,靈感取材於承載怡保人集體回憶的八角樓,拆組其圓頂,改為並列所呈現,彷彿8只蝴蝶不斷舞動翅膀,展示動感,賦予建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從皇
后街大門正面仰望,宛如8面旗幟在空中飄揚,蘊含揚帆啟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崇高象徵。
屋頂結合主動和被動採光功能,蝴蝶翼下的百葉窗分別面向南和北,陽光穿透玻璃折射,柔和地照射到地面,使巴剎在白天大部分時段擁有充足光線照亮,無須開啟電燈,節省電源。
這是一座高樓頂的單層建築,但不少人誤以為是雙層,從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介於20尺到26尺,功用是自然通風,透過百葉窗排走熱空氣,以保持內部空氣流通和涼爽。
“巴剎屋頂亦具備雨水收集系統應付潔淨用途。”
按屋頂流線構畫的四座外牆,高度不一,介於12尺至26尺,採用雙層高清晰和局部透光功能,看似玻璃,但抗擊性遠超過玻璃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oly或PC)材質。
牆壁外層透明,內層白色,準備融入社區藝術和人文色彩,徵集社區繪畫作品印在壁面上。
按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指南規劃,所有214個攤檔通過圍牆區分成溼貨、半乾貨、乾貨和飲食四大區域,各乾溼攤位都有供水和設洗手盆。
溼貨區(溼巴剎)採用聚氨酯(PU)材質的防滑防水地面,其特點是沒有縫隙、容易清洗和防止積存汙垢,半乾貨區和乾貨區(乾巴剎)採用同樣功能的地磚,以便任何時候維持地面乾燥和潔淨。
在皇后街的裝卸區備有3個羅裡車位上下貨物。
四大區域:
溼貨區(溼巴剎):雞肉、魚類、豬肉
半乾貨區:蔬菜、水果、鮮花、芽菜、豆腐、雞蛋
乾貨區(乾巴剎):雜貨店、糕點餅乾
飲食區:熟食
用餐區會結合綠色植物景觀,使食客恍如置身在大自然中進食。
飲食區分為室內、室外半開放空間,各熟食檔備有隔油器和排氣風扇維持環境衛生。
地下停車場總共設有82個車位、39個摩托車車位,設有一座容納15人,以及用來運載貨物的升降機,還有4座樓梯。
停車場出入口位於皇后街和兵如港第10路開通一條新路中間。
地下停車場:
設在巴剎底層
擁有82個車位,39個停放摩托車的車位、3個羅裡車位。
設有承載15人的升降機,也用來上下貨物。
皇后街和兵如港第10路之間開通一條新路,停車場出入口就在中間。
集保鮮衛生環保設備
新巴剎設備完善,內置冷藏室、垃圾室、資源回收室,以及有機物分解設備等,還有一座供社區居民休閒的綠蔭。
垃圾室將告別以往路邊垃圾槽衍生的衛生問題。
安全衛生
溼貨區(溼巴剎)聚氨酯(PU)材質防滑防水地面
半乾貨區和乾貨區(乾巴剎)防滑防水地磚
飲食區熟食檔隔油器和排氣風扇
垃圾室、資源回收室、有機物分解設備
4道樓梯接到地下停車場
無障礙樂齡友善設施
新巴剎寬敞和宏偉的主要大門開設在皇后街,另一道大門位於蘇丹街,各附上輪椅通行的斜坡道,進入了巴剎就是沒有梯級的平坦地面了;內部還有殘障人士專用廁所,2個殘障人士車位是在蘇丹街。
無障礙和樂齡友善設施:
2道大門皆設有輪椅坡道
蘇丹街設2個身障專用車位
巴剎單層,內部地面平地
採自然光
自然通風
回收和應用雨水
屋頂隔熱隔音岩棉
節水功能水龍頭、馬桶
採用擁有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綠色產品認證的漆料、地磚、膠水、石膏板等
低混凝土使用量指數
邱曉璇形容,兵如港新巴剎不僅綠色,也是一項社會建築(Social Architecture)的包容性作品,結合小販、社區居民、人民代議士和怡保市政廳的集體意見、集體策劃結晶而成,有廣大參與度、有人文色彩、有溫度。
她說,這是從公共議題、通過諮詢民意、總結三次對話內容,以及公投票選出來的集大成設計,顯得格外珍貴、重要。
“巴剎草圖於2018年曝光,6年以來聆聽了各方的聲音一再修改,但還是保留構思初衷。”
邱曉璇說,在設計過程中,她參考了國內外各巴剎包括泰國、西班牙、巴黎和印尼的新菜市概念。
國際建築師協會(UIA)於11月在吉隆坡舉辦國際論壇,邱曉璇受邀發表以“馬來西亞服務社會、共鳴和永續性建築”為題的論文,所援引的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兵如港新巴剎。
“這座巴剎的設計獲得秘書處青睞,因而有幸帶上國際舞臺。”
怡保東區國會議員李存孝表示,兵如港新巴剎首開先河列為公共議題進行公開討論,完成公共諮詢,按公投結果成就,真正通過民主決策機制設計與落實體現,因此是名符其實的民主巴剎。
對於倪可敏宣佈耗資1000萬令吉以上的新巴剎必須公開招標,也要舉辦比賽徵集設計作品,脫穎而出的建築師受委顧問的模式,他不諱言,這是兵如港新巴剎帶來的效應與突破,延伸到政府採納,以推動公共巴剎重建。
“新巴剎集結眾人意願,接納異議、消弭猜疑,在滿足各方面需求下作出規劃和設計,攜手齊心,和合造就,一座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巴剎應運而生,兵如港居民和巴剎小販都感到驕傲。大家深具信心,滿懷期待,但凡有何抨擊、質疑的不利言論,他們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擁護。”
李存孝指出,倪可敏的意願是兵如港新巴剎一旦建成,這座社區設施將晉級成為旅遊觀光景點,有助帶動地方上的經濟成長。
根據市政廳記錄,原有的兵如港巴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設立,至今已有7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結構陳舊,設備不合時宜,符合不到時代需求。
李存孝在擔任兵如港州議員期間,於2018年啟動拆除重建計劃,如今已進入即將開工階段;新巴剎工程投標已截止,如今處於市政廳委任承包商過程,工期為2年,預計能夠在2027年前完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