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雞又稱為“黃泥煨雞”,相比於過去大而化之的做法,如今在製作工序上更為細膩,考技巧之處在於細節,配方調料也大有不同。
ADVERTISEMENT
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曾烹調乞丐雞給師父九指神丐洪七公食用,令他滿心歡喜。既然可以被寫進傳奇武俠小說內,乞丐雞必有其美味秘訣,本期就來一探究竟。
陳詩媛:乞丐雞是美食亦是傳承
兵如港新村“老太乞丐雞”品牌負責人陳詩媛的家傳乞丐雞味道,復刻自外婆的手藝所創,並道出了家中製作乞丐雞的由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經過一段艱辛漂洋過海的旅程,外婆把乞丐雞這道代表中華民族的美食,也一起帶來南國。南洋是祖輩的絕望之境,也是希望之境。來到了陌生的國度,外婆憑著對生活的熱愛及精湛的廚藝,於是一道混合了南洋香料的乞丐雞就出現在我們家餐桌上。”
陳詩媛表示,童年家裡每逢端午節裹粽子,外婆就會以柴火蒸粽子,順道燒製乞丐雞。每每做這道菜時,年幼的孩子總愛圍繞在她身旁,幫忙塗抹黃泥,一面打泥巴大戰,一面聽外婆講述她的經歷,讓我們知道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所以,在她家中,乞丐雞不只是一道美食,也是一個傳承。
為養生加入紫蘇葉
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下,基於她對烹飪的熱忱,外婆就把這門手藝傳授給她。陳詩媛曾留學日本,深刻了解到養生的重要性。就加入紫蘇葉(日本排行十大殿堂級草本食材),成為主要成分之一。
她在冠病疫情期間開設私房菜,推出乞丐雞後,大受歡迎,回頭客絡繹不絕,過後就在兵如港新村開始售賣乞丐雞了。
陳詩媛說,外婆下南洋來到落地生根,資源並不豐富,製作乞丐雞的原料是手邊有啥就用啥,比如沙姜、檸檬葉、香葉是家中所種,使用荷葉裹好雞隻經柴火烤熟;到了現在,除了調料有所改良,也轉用錫紙和油紙,並用烤爐料理。
“如今所使用的調味料,基本上是以紫蘇葉、沙姜、檸檬葉、姜、八角、桂皮、香葉、香茅等磨成粉,還有鹽、黃糖、中國江南正菜,即老人家所說的天然味精,並加入中國白酒。”
“以前沒有機器,香料是放在石盅內搗爛成粉,現在就以機器處理,更省時,磨出來的粉較細滑。”
陳詩媛指出,有的人會混淆藥材雞和乞丐雞,前者是以藥材如當歸、杞子、紅棗等為主材料,後者的調料就完全沒有藥材,兩者的味道截然不同。
至於雞肉部分,陳詩媛說,考量到需要經長時間火烤,過久顯得太軟爛口感欠佳,因而採用馬來雞,肉質不受影響,過程是根據雞的重量大小,在時間上稍微調整。
“一般上我們採用1.6公斤至2公斤左右的馬來雞,重量不能太輕,因為燒烤後會縮水,口感和觀感不佳。”
製作乞丐雞需約4小時
製作乞丐雞需時大概4個小時,不包括準備調料粉和泥,步驟依序為:調料粉抹在雞身上、裹錫紙和油紙、塗泥包裹、入烤爐燒約3小時即完成。
她分享道,在整個製作中,最考技巧和耗時的步驟就是為雞身塗上調味粉,份量多寡是按雞肉部位而定,吃起來需要鹹度均勻,不會一些部位太鹹,有的不夠鹹,比如雞胸肉較厚,要抹厚一點入味,雞翅皮薄就少些。光是塗調料粉,熟手也需花上至少一小時。
“黃泥很重要,也挺考究,混合一定比例的沙水攪勻,採用本地黃泥,其優勢是含有石灰成分,燒出來的雞自帶鮮香。如果是黃泥裡有死掉的蚌、貝殼類,便帶有腥味,不適合使用。”
“泥塗得太厚或沙混合的比例太多,燒好的泥層會爆裂、容易脫落;如果沙和水太多,泥會坍塌,比例全靠經驗和手感。黃泥混合了沙、水後,須用手感受粘性是否適合。”
在塗泥前,已抹上調料粉的雞隻,先後以錫紙和油紙裹好。陳詩媛示範為雞塗泥的步驟,首先在另一張油紙上抹上一層泥,並在包裹層(錫紙和油紙)的收口處墊一張四方形的紙皮,功能是預防包裹層裂開,令雞汁漏出,然後塗上泥的油紙包裹住雞,才開始塗泥。
“塗泥從兩側開始,塗了一輪,以手指插入泥層測深,多餘就要颳走一些。待兩側塗好了,就能在頭尾兩側上泥。”
採用烤爐免造成空氣汙染
陳詩媛指出,泥層的厚薄度對於雞熟度有關鍵影響,泥太厚,燒的時間掌握不當,雞會燒不熟;相反的,泥層太薄,雞肉烤過熟也不行。
“我們的店面在市區和住宅區,燒烤乞丐雞隻能使用烤爐,而不是傳統的炭窯,避免造成空氣汙染。只要溫度掌握得宜,烤爐燒出的乞丐雞,口感並不遜於炭窯,且炭窯要手動控制火候,更難掌控。”
出爐的乞丐雞在食用時,以錘子或石頭敲碎泥層,取出雞隻。經過多層工序後才能完成的雞肉口感滑嫩,香味四諡,雞汁鹹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