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返鄉的遊子照例會帶一些土產發給朋友。最近採訪了炸花生餅售賣的一對老夫婦。在江沙,炸花生餅稱得上是特產,不少來江沙旅遊的遊客都會到土產店購買這個傳統零食,過年過節回來的遊子也會特地買炸花生餅懷念一番。
以前羅律路一帶有很多製作炸花生餅的家庭作坊,隨著從事這一行的人慢慢老去,後代又不願接手,難免逐漸式微,現在整個江沙只剩下一家傳統手工製作坊。
ADVERTISEMENT
這對夫婦的炸花生餅乃手工製作,一做就是38年。他們的花生餅麵皮酥脆,麵皮鑲滿花生粒,一口咬下去就能區分與工廠貨的區別。
妻子黃亞心20歲那年,為了幫補生計就入行跟人學做炸花生餅,開始時經常守在熱騰騰油鍋旁,等待炸好的花生餅冷卻後,負責裝入並排好在玻璃罐內。感慨當年很多華人僱主都有一種“教會徒弟沒師傅”的心態,所以她在學藝的過程只能意會,僱主幾乎不可能會手把手教她。
採訪時,那一箱箱新鮮出爐的花生餅,忽然勾動了我內心深處的記憶。炸花生餅本來就是大馬的國民小吃,很多人小時候包括我,經常到雜貨店買來打牙祭。擺在老茶室櫃檯前的眾多玻璃罐之中,一定會有一個是裝著炸花生餅的,罐子上標記著一片10仙。隨著年紀的增長,各種雜事充斥心頭,童年的記憶漸漸模糊,老茶室的格局和炸花生餅的味道也在歲月的流逝中成了一張泛黃褪色的照片,壓在塵封的回憶中久久翻不出來。
這次吃到久違的花生餅,味蕾直接喚醒那段童年的回憶。原來最好吃的,是這些在我們小時候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真材實料,耗時耗力用手工慢慢做出來的食物。它們有穿透時間的力量,能在我們的記憶中保留一生,但卻又脆弱無比,一旦無人傳承就會消失。這種無形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為它探索代代傳承的方法,讓我們的後代也吃得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