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4日訊) 馬來西亞塑料廠商公會霹靂州分會主席潘中山說,該會同意政府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概念,但建議與其讓超市和商家停用所有塑料袋,不如只停用中型與小型塑料袋,讓商家們繼續提供大型塑料袋給顧客,因為大型塑料袋可重複使用為垃圾袋。
他表示,商家們響應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運動,雖然可使市面上的手挽塑料袋減少,但塑料袋的消耗量其實不會有太大變化,因為消費人仍需花錢買垃圾袋裝垃圾。
ADVERTISEMENT
“我們一般在街上或溝渠看到被亂丟的塑料袋,很多是中小型尺寸的,因為它們能被重複使用的價值比較低。大部分較大型的塑料袋,多會被消費人拿來當垃圾袋使用。”
他說,可以效仿許多國外的做法,即超市繼續提供大型塑料袋,然後印上“3R”或“將我重複使用為垃圾袋”的字眼,鼓勵消費人重複使用,這也可教育民眾3R的重要性。
他告訴《大霹靂》社區報,他已向同業們諮詢,他們都說這項措施對製造塑料袋的業者來說不會有太大沖擊,雖然小尺寸塑料袋的生產少了,但垃圾袋的需求將會提高,他們需轉而生產更多垃圾袋。
“如果全部尺寸的塑料袋都停用,將會為民眾造成不便,二來環保袋的使用率增加了,但兩三年後環保袋脆化損毀,那要如何處理?”
他說,製作無紡布(non woven)環保袋須使用一定比例的塑料和注入化學添加劑,一旦損毀,只能跟廚餘一起被送到垃圾場,而這些材質是無法被降解的,也難以回收作再循環用途,因為再循環過程繁複,成本更高,到時還是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與其完全禁用塑料袋,當局可積極推動3R環保和再循環使用的宣導工作,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讓他們懂得分辨哪些塑料袋是一次性使用塑料,哪些可再循環使用。”
他指出,國內一些州政府推動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的運動已有近10年,但仍難以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歸根究底是出於人們亂丟垃圾的惡習。
“要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我們必須擁有完善的再循環體制,那就是回到最基本的3R系統,讓民眾身體力行。”
詢及一次性塑料袋的替代方案,潘中山表示,目前生化降解原料(bio degradable)的袋子或包裝袋推出市面已久,但還無法真正取代一次性塑料。
他說,生化降解原料滲入了植物澱粉與一定比例的塑料一起生產出來,當被丟棄在垃圾場時,有機材質將會降解,但剩餘的塑料會化作微塑料滲入到土壤裡,基本上還達不到再循環的效用。
“目前最新技術下生產出來的PLA(聚乳酸),是由植物澱粉製造成的塑料,但它能否取代傳統塑料的不透氧和不透溼特性,並達到最基本的包裝需求,還有待驗證。不過,PLA的成本相比起一般塑料,高出5至6倍以上。”
“PLA的原料來自於植物澱粉,例如玉米、甘蔗和木薯等,這些都是人類的食物,如果用來製作塑料袋,可能又會產生糧食安全的隱憂。”
馬來西亞塑料廠商公會霹靂州分會財政鍾祥華表示,隨著全球鼓吹減少汙染環境,許多大品牌企業為符合綠色未來,紛紛朝向產品包裝袋使用可100%回收原料,許多廠商朝向單一多層原料來生產食品包裝。
他說,相比起市面上常用的混合塑料,單一原料是目前最好的可持續方式,除了可達到包裝的基本需求,也方便回收單位再循環,工序簡單,成本也不高;混合塑料在再循環過程中工序較繁複,成本也高。
“米包裝袋是市面上消耗量最大的塑料袋之一,之前都是使用混合原料製作,因再循環過程繁複,也不穩定,所以很少人回收。”
“如今我們已研發出高質量的單一原料包裝,無論是外觀還是承重度,素質都達到了基本要求,也用少了塑料原料,回收價值更好,真正達到3R的要求。目前市面上也開始普及化了。”
他指出,其實在冠病疫情前,全球就鼓吹這股趨勢,只是疫情打亂了許多大品牌企業的計劃。去年,這些大企業紛紛要求供應商研發,推出及使用單一原料塑料,以便趕在2025年達成這個目標,所以目前各方都在積極推動。
在塑料分類標誌的符號中,順時針轉的三角形內編號1至6號(以溶解點分類)為單一原料,7號則是混合原料;其中以4號及5號最普及化,可簡易進行再循環。
馬來西亞塑料廠商公會霹靂州分會認為,提倡環保須從教育方面著手,而小孩是最關鍵的群體。因此,該會於今年9月3日在霹靂州行政議員鄭國霖的見證下,推介了“一起來再循環”(Jom Kitar Semula)運動,參與的學校包括翠林城華小、聖米高小學及育華華小。
該會安排了綠色環保車走入校園,向學生們示範如何再循環塑料,同時有講座講解如何類塑料。
另外,該會旗下的各個廠商也積極響應這項運動,在各自工廠設置回收桶回收再循環塑料,讓員工深入瞭解和養成再循環的習慣。目前該會也邀請馬來西亞機械廠商工會和中華總商會加入這個行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