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发经历二战时期住在森林与原住民为伍的童年,迟了3年入小学,后来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和校长。由于说得一口流利国语、英语和华语,他在80至90年代,是霹雳州的官方节目主持人佼佼者,曾跟随时任霹雳州苏丹赴中国担任通译员。活跃社团的他也创设了霹雳华校乐龄教师协会,组团带领教师们到海外取经,经历多姿多彩的人生。
今年83岁的黄新发依然健步如飞,思维清晰。说起人生故事,不得不从刻骨铭心的童年谈起。
ADVERTISEMENT
住进森林躲避日军
黄新发说,他于1942年在怡保出生,那时日军侵占马来亚,为了躲避日军,父母带着他逃离城市到玲珑沙华霹雳河边的野渡头,再渡河到对岸森林边居住,自己用山番亚答来搭建小屋,当时有20多户人家住在那偏野隐蔽的河弯。
他表示,在那里,他们自耕自足,种植烟草,因当时烟草是经济农作物,可拿来做土香烟用途,也种自己吃的粮食农作物,如旱稻、大豆、花生、姜、南瓜、冬瓜、木薯、番薯等可耐储存的食物。
他说,大豆是为了培植成豆芽菜,也种帝王苗、树仔菜和可腌制的芥菜、长豆和白萝卜等,因不用煮就可以拿来直接送饭吃。
他说,至于肉类食物就得和原住民分享野味。霹雳河除了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也提供了大量河鲜,也是他们对外的交通要道。
他说,日军投降后,他们依然在当地居住,1948年英政府宣布紧急状态,对全民进行登记,1950年英政府实行华人居住定居点(今天的新村),郊区华人须迁移到城市,乡镇或定居点。
“1950年英军把我们赶出来,也焚烧了我们的屋子,避免居民接触共产党,于是我们逃到玲珑街场居住。”
15岁才从小学毕业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黄新发因此有机会进入当地的仰华华小就读。由于比他人迟了3年入学,他在1957年15岁的时候才小学毕业。
他说,住在河边的森林边缘时期,附近没有学校,因此没机会进入学校就读,但那时候种植的烟草很有价值,因当地土壤的PH值种出优质的烟草,烟草可从头烧到尾,搬到玲珑街上后他们租一间房子住,为了生计,父亲当了短暂的卖冰水和水果的小贩。
他透露,那时住在广西会馆和广东会馆附近,同学说广西话,父亲是广东清远人,所以在家则说广东话,而妈妈是客家人,他这3种方言都会说。
白饭淋咖啡当早餐
四年级的他就当家了,那时家境不好,父母出外耕种时,身为老大的他就背着年幼的妹妹做家务,烧水煮饭,通常晚餐会煮多一点饭,在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朝着冷饭淋上热咖啡,那时候也没有过滤布袋,就这样咖啡水配白饭当早餐,那时生活没有什么计较。若是假期就跟着父母一起去耕种,家里也只是吃自己栽种的菜。
他说,那时候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快乐。
他叙述,小学时很多学生没有鞋子穿,随后学校鼓励学生要穿鞋。由于一个月学费需4令吉,有时生活拮据,自己会不好意思而不去上学,去帮父亲做卖柴的工作,晚上则在戏院旁摆地摊卖甘榜香蕉。
小学毕业后,他投考了多所中学,最后选择了生活费最低的曼绒南华中学,当时也获得仰华校长倪枝光的帮助,在他家寄宿,因倪校长的家和胶园就在学校旁,当玲珑学生增加至20多人,倪校长更在胶林中增建一间小板房,让同学们寄宿。
他透露,当时父母一个月给60令吉,学费占了24令吉,校长同情学生们,每月收5令吉的水电费,并请一名工人负责煮三餐,同学们轮值买菜,费用共同分担。
他表示,当时南华中学面对改制,数理和历史地理科逐步改成英文,不少学生因追不上而被淘汰,幸好他在兵乓和篮球活动中认识了多名英校学生,平时多以英语交流,所以英文尚算不错,而他在当地也学会了福建和福州话。
念师训来回4小时
考到高中离校文凭后,黄新发进入近打师训学院,当时该学院位于大和园三才华小旁,他在租屋子时认识了妻子何玉燕。
他说,1966年毕业后,在雪兰莪峇都民众小学执教,2年后转到适耕庄育群华小,1968年26岁的他结婚,1969年大女儿出世,他在1970年调回督亚冷甘榜地㐷华小执教了10年。
他说,那时候不容易,住在怡保,上班的日子,从住家骑摩托车去巴士总站,再搭巴士到督亚冷,然后在督亚冷和同事吃早餐,再和同事共车到校。一趟行程需2个多小时,每天来回,就这样维持了10年,只在后期3至5年,可与年轻的新教师共车来回。
1980年,他被调回育才小学后,担任训育主任和家协秘书,在1987年调升到打扪兴华小学担任校长,1991年被调到丹那依淡华小、1993年到第一花园育华华小、1996年到霹雳华小担任校长,1997年55岁退休。
国语好当司仪通译
黄新发在1987年担任全国校长职工会霹雳州分会秘书,1991年担任全国校长职工会总秘书,直到退休。他曾获得近打县模范教师奖和霹雳州模范教师奖,也曾荣膺霹雳州苏丹封赐PJK、PPT、AMP勋衔和元首封赐AMN勋衔。
他说,他曾在团结局开办国语团结班(KPR)教国语,当了10多年的团结班老师。
在80至90年代,说得一口流利国语的他,无论是在州级官方活动还是大扫除活动当司仪,在霹雳州政府中,大家对“Cikgu Wong”并不陌生。
他曾跟随时任霹雳州苏丹阿兹兰沙赴中国,当时怡保和广州要缔结为姐妹市,通过教育局,他为殿下担任通译员。他说,曾跟殿下到中国两次,也跟前任怡保市长拿督哈兹奥玛和依斯迈沙布丁到广州,都是扮演通译员的角色。
虽然见惯大场面,但依然有让他飙冷汗的时候,如有一次主持一个活动,主讲者说了一番参杂着方言的讲词后,大会要求他用国语再说一篇,那时他因没专心听清楚,只能竭尽所能,知多少就讲多少。
发起尊师重道活动
在霹雳中华大会堂,黄新发发起了尊师重道活动,当时每名退休老师可获得一枚勋章,师范学院的新学员可获得一支派克圆珠笔。
在担任霹雳华校乐龄教师协会会长期间,他也联合17个霹雳华校教师团体共同举孔子诞辰祭祀典礼和新春大联欢2项活动。祭孔活动旨在弘扬尊师重道的精神和儒家思想,该活动从2018年至今办了5届。
活跃社团的他曾担任霹雳清远会馆会长、霹雳华校乐龄教师协会会长、霹雳中华大会堂、霹雳广东会馆等会馆职位,如今都一一引退,而守护了30年的文墨园睦邻计划主席的职位都放下了。
退休组观光团耕种
退休后的黄新发依然精彩,组成教师考察观光团到过中国山东、郑州、开封、洛阳3次、丝绸之路3次、也到过最北的漠河、最西的依黎、最东的乌苏镇和中国的俄罗斯城满洲里。
“从1995年开始组团到2019年,足足办了24年。在2019年遇上冠病疫情而停办了。”
如今的他重新拿起锄头进行耕种活动。
对后进生一样关心
教育,始终是黄新发最关切的使命,退休后10多年,他曾担任斯里安邦国中、九洞国中和布先国中的华文班教师。这期间在他的奔走下,多次带领中四、中五华文班学生参观西港码头和首都一日游。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他对于后进生一样关心。
他认为教育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实现他们的理想,一如他本身,从一名住在森林中的孩子,虽然迟了3年才受教育,获得知识之余,也用知识来启迪他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