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蜂蜜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是具高營養及保健價值的天然食品,因此一直以來都保持著高的市場需求量,以致價格走高,且造成市場出現了一些非100%純正的蜂蜜產品。
來自實兆遠的Mr Honey養蜂場主人餘清泰就是因為常買不到100%的純正蜂蜜,而毅然的轉換跑道,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投入研究與養殖後,才成了如今盛名遠播“養蜂達人”。
他在受訪時說,想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沒有實在的花時間及心血去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他如今成功養殖及生產蜂蜜等各類產品,都是他與團隊付出無數的心血,以及投入大量的資金,才取得的成果。
擁有多個養蜂場,以及一個開放讓民眾與旅客參觀養殖及收割過程展示蜂場的餘清泰被問及蜂蜜的產生過程,需要具備那些條件時,概括的表示,最起碼的條件是環境、知識及經驗,若沒有這3個屬於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條件,很難可以產出高品質的純正蜂蜜。
須具備食物鏈先天環境
他提到,許多人對於養蜂存在著誤解,誤以為養蜂就像養雞、養豬及或養魚一樣的,只要有個地方用來圈養動物,接著喂以食物,就可等待收成了,但事實上,對於養蜂,需要的是一個具備食物鏈的先天環境。
“我設在甘榜亞齊工業區內的養蜂場兼展示場,雖然也可養蜂,並且產出蜂蜜,但它並不是真正獲取大量產量(蜂蜜)的蜜蜂繁殖及生產場。我的3座蜂場都是設在靠近原始森林(森林保留地)地帶的邊源地段,而設在這些偏遠地區的原因,就是要確保蜂群,可以生活在不受汙染的天然環境,同時保證了有足夠的食物,進而保證了蜂群持續繁殖及蜂蜜的生產力。”
觀察蜂群生態 找出失敗原因
他舉例,他於十多年前,第一次從泰國買回6個意大利蜂蜂巢試養時,就是因為對“養殖”的真正意思有誤解,以致數萬只的意大利蜂在一年內死到一隻不剩,接著他再賣入蜂巢養殖,並且找花更多時間待在蜂場內觀察蜂群的生活生態,最終才找出了失敗的原因。
“第一次試養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選錯地方及蜂群受到蜜蜂的天敵,即‘蜂虎鳥’的侵襲。選錯地方是因為蜂群生活的地帶,沒有足夠的食物,以致無法為蜂群提供足夠及穩定的食物源,用以繁殖及生產,至於‘蜂虎鳥’會吃掉蜜蜂,也影響了蜂群的繁衍,如雄蜂被吃掉,就沒有足夠的雄蜂進行交配繁殖工作,工蜂遭吃掉,就沒有足夠的工蜂進行築巢及採花粉供應食物的工作了。”
除了自身養殖及生產蜂蜜之外,也經營繁殖“蜂巢”出售的餘清泰說,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發現蜜蜂的近親交配繁殖,會出現死亡率增加及蜂蜜生產量下跌等缺陷,因此他近年來已改變了培育繁殖的方式,即通過換種交配繁殖,解決了蜜蜂近親交配帶來的問題。
“在蜜蜂的世界裡也存在著‘適者生存’的定律,因此在培育新的蜂種及蜂群時,會進行淘汰式的篩選,即只會選擇最強壯的蜂幼蟲(larva)置放入新的蜂巢,通過工蜂給這隻未來‘蜂王’餵食蜂王漿,以培育新的蜂群。”
他說,在滿足了養殖的“環境”條件後,第二部分的工作就是為蜂群設置適合的蜂箱,以滿足蜂群的居住、儲存食物、產蜜及產卵繁殖等的生活條件。
層層蜂箱像組屋
餘清泰說,許多來參觀的旅客都對建得像公寓或組屋一樣,一層接一層的蜂箱感到好奇,而當中是有原因的,而蜂箱的結構主要分成3個部分,即最底層部分的箱口,讓工蜂進出採集花粉及運送花粉,第二部分是蜂后產卵、培育幼蜂及生產蜂蜜的“工作室”,最高層部分就是儲存蜂蜜的地方。
“蜂箱會加建的原因是依蜂群生產力而定,如這個蜂箱裡的工蜂群越繁殖越多,加上工作能力超強,儲存的食物(蜂蜜)越來越多,就得往上搭建箱層,以滿足蜂群的需求了。”
餘清泰說,蜂蜜的產生,就是蜜蜂從各種花朵採集花蜜帶回蜂巢,並利用自身分泌物發酵結合而成的蜜糖,就是蜂蜜,而蜂箱內設置成一片一片蜂格(每個箱層有10片),就是讓蜂群用來儲存食物(產蜜)的,所以每當發現箱內的峰格接近佈滿蜂蜜時,就得加建蜂層,好讓蜂群有地方儲存食物及繼續生產。
“蜜蜂非常聰明,會自行生產蜂膠或蜂蠟來保護蜂蜜(用蜂蠟包裹住整片蜂蜜),讓做好的蜂蜜不受汙染,因此整片採割下來的蜂蜜,才能稱得上是100%純正的蜂蜜。”
採割蜂蜜不能受汙染
餘清泰說,來到採割部分時,為了確保採割下來的蜂蜜不受汙染,採取了人手與蜂蜜零接觸的守則,即第一步驟是先用麵包刀,割蜂巢外層的蜂蠟,接著把一片片蜂巢放入機器中絞出蜂蜜,最後的步驟就是把已提取的蜂蜜倒入白鋼容器,用於裝瓶,確保整個過程做到零加水及零汙染的標準。
“我生產的蜂蜜產品有多種,其中蜂蜜部分有兩種,即屬於液體的蜂蜜與不經切割,外層還包裹著蜂蠟的“蜂巢蜜”。其它的產品還有花粉及蜂王漿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