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6日讯)红炭炉为怡保江沙路的传统行业,其炭火不只应用在烹饪上,甚至用来制作年饼粿加必,以及在新居入伙仪式派上用场;如今,趁农历新年来临密集赶工的最后一批红炭炉,已准备运输到全国各地,以应付市场需求。
ADVERTISEMENT
现代人对于木炭生火感到越来越陌生,但人工起火的红炭炉,传承的是古人控火智慧,所料理出来的佳肴更具火喉、更好味道,这是它没有被时代洪流淘汰的传统实力。
在制作过程中,红炭炉只有前期的陶泥压缩和内外炉定型须依赖机器代劳,其余都要手工完成;通过模具压制出来的内炉和外炉有待晾乾,才送入龙窑烧制,后期工序是外炉表面喷上红漆和结合内外炉,再装箱运走。
身为第三代掌门人方锡通(60岁)告诉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红炭炉于过年前用作烤年饼、烹调团年饭的年菜团,还有华裔家庭纷纷安排在年杪办新居入伙,以红炭炉起火和烧开水“旺屋”,因此推高了销量。
他说,红炭炉已开拓了多元市场,友族在庆祝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和屠妖节,也会用稳定的炭火烹出美味的应节食物,与家人和亲友共享。
“红炭炉共有4个尺寸,最小8寸,重5公斤,既轻便、节省木炭,也最畅销;接下来是10寸、11寸和12寸,重量介于10公斤至18公斤。”
方锡通提到,红炭炉的质量攸关天气,遇上好天气,通过陶泥定型的内炉和外炉是晒上5到7天,雨天就要超过10天,未乾透的炉身搬入龙窑开火,破裂损坏的风险相应提高;炭炉经过800度高温烧上一天,再待上一天散热才出炉。
他说,在两个星期前,巴里河一度泛滥,工厂地面积水,所幸内外炉已垫高才没有受到波及,按原订计划入炉与及时出货。
方锡通接手家业超过20年,他坦言,红炭炉大部分工序是人力活,如今是他夫妻俩、父亲方万荣、妹妹方宝娟和方万炎5人撑起整个生产线,故只能维持固定产量。
他说,一家人会在除夕祭拜“窑公”(窑头),年初二再拜祭一番,并启动机器,象征开工,到了年初十才正式恢复投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