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12:00pm 26/03/2025

孩子

家长

上学

孩子

家长

上学

记者心视线 | 何倩仪:子女不上学家长有罪

念不念书,可影响到坐不坐牢!

教育总监拿督阿兹曼阿德南日前宣布,强制中学教育的2025年教育法令修正案将于6月提呈国会,其中引发讨论的是家长若不送孩子,最高可被罚款5000令吉或监禁6个月,甚至两者兼施。

ADVERTISEMENT

当然凡是都是两面看,有人认为严管才能确保国家未来,也有人忧心忡忡,担心法令一旦落实,是否会对一些家庭形成压力,甚至让原本面对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早已是强制性,孩子7岁必须入学,至于中学阶段都会有绝大多数学生会继续升学,但根据2024年数据,我国中学入学率为94.66%,仍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下的95%普及入学率标准,这意味着每百名孩子里仍有约5名孩子没能继续升学。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国中学入学率比起其他国家可能已经算很高了,为何还要立法强制?但正如教育部强调,中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延续,更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就业机会和社会问题制造等。

尽管教育部长法丽娜也大派定心丸说“学校是免付费的,家长无需担心上学费用”,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家庭都能够承担免费教育以外的上学交通费、用餐费、校服、额外书本和练习簿费用等杂费。

更重要的是有些孩子不上学背后或隐藏着更多复杂的家庭问题,如父母缺乏教育意识、经济压力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也有些家庭可能需要孩子尽早工作帮补家用。

其实立法能解决的可能是表面问题,但如果不解决根源,罚款或监禁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幸好的是,教育部扬言目前还是以宣导和提高意识为主,法律行动设为最后的手段。

除了宣导,政府也可考虑提供更多援助机制,帮助真正因经济或家庭问题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如增设交通补助金、加强食物援助计划、为特定群体提供额外书本或练习簿津贴,甚至考虑在较偏远的地区推行弹性教育模式,如开设社区教学课程,让孩子们有更多上学的选择和机会。

教育并不能用法令或法律去涵盖一切,父母不送孩子上学,看似违背国家法律,实际上却反映社会某个角落仍有未被看见的弱势群体,需要被帮助和关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