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卡夏(Focaccia)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扁平面包,口感介于披萨底和普通面包之间,更厚实且富有嚼劲。表面通常撒上香草和橄榄油,也可加入洋葱、芝士或熏肉,增添风味。其金黄酥脆的表皮与松软细腻的内里形成鲜明对比,能充分吸收橄榄油,因此又被称为“橄榄油面包”。
ADVERTISEMENT
“Focaccia”一词源自古罗马“panis focacius”,意为“炉灶面包”。最初,它由面粉、水、酵母和盐制成,并用橄榄油烹调,置于煤炭上的火盆内烘烤。随着罗马帝国扩张,佛卡夏逐渐传遍欧洲,并演变出不同风味。
尽管各地做法各异,佛卡夏的传统工艺仍然保留。发酵后的面团需用手指压出小坑,再淋上迷迭香浸泡的橄榄油,使其更滋润入味。烘烤后,外酥内软,散发浓郁香气。传统吃法是趁热切块,搭配橄榄油和海盐,或佐以火腿、奶酪或浓汤,尽显经典意式风味。
看YouTube自学制佛卡夏
这种经典的意大利面包,成为Rising Hours Focaccia Bakehouse店主郭恩仪(31岁)意外踏入烘焙行业的契机。

她接受《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表示,原本只是想做三明治,但发现市面上的白面包和贝果过于竞争,于是开始寻找其他选择,最终接触到了佛卡夏。
改良食谱摸索出独特配方
她透露,自己是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自学佛卡夏的制作,经过不断尝试与改良食谱,最终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配方,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
“我没有正式拜师学艺,也未曾参加烘焙工作坊,仅在厨房工作半年,观察同事制作披萨和面包,悄悄学习技巧,同时积累处理食材及包装等经验。”
目前,她仍以面包为主,先研发不同口味,再逐步拓展三明治产品。

纽西兰打工吸取经验
郭恩仪指出,她在本地念完中六后,便前往新加坡求学,并从事广告设计工作11年。
2023年11月,她决定前往纽西兰打工度假,前3个月在农场工作,随后进入餐饮业,在咖啡厅、餐厅和快餐店学习厨房运作。
“我一直不属于这个行业(餐饮业),但纽西兰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在不同领域突破。大家认定我是做广告设计的,但或许我还能尝试其他事情。”

在纽西兰的半年时间里,她专注于厨房工作,观察不同店家的经营方式,并学习处理食材、维持卫生标准及餐厅运营。这段经历让她对餐饮业有了初步了解,也为日后创业埋下了种子。
她于去年8月回到怡保,决定暂缓返回新加坡,并选择在本地尝试创业。

“虽然在纽西兰学到不少,但真正动手做时,仍然觉得经验不足。毕竟,撇开打工度假的经历,我从未正式踏入餐饮业,唯一相关的经验,也只是中学时在饮料店的兼职。”
面对全新的领域,她坦言每天都会感到焦虑,但仍坚持摸索与学习,希望能在餐饮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就算失败 还是学到东西
郭恩仪认为,怡保的市场竞争较小,是创业的理想缓冲地。同时,相较于吉隆坡或柔佛,怡保的生活成本更低,适应起来也更容易。
“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家人都在身边,环境熟悉,也更有归属感。”

她笑言,自己长期在外地生活,回国后需重新适应,包括办理政府申请、注册公司及申请水电等,几乎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事物。
“就算最后失败,我还是能学到东西。至少努力过,不会留下遗憾。”
首次创业 能省则省
创业初期,郭恩仪面临各种挑战。她租下的店面位于三楼,租金便宜,但没有电梯,导致冰箱及烤箱等设备搬运极为困难。
此外,为了节省成本,店面的地板底漆、墙面粉刷,甚至桌子的制作与组装,皆由她与父亲携手完成。
“毕竟是第一次创业,预算有限,能省则省。”

除了硬体挑战,她也需适应市场。虽然是怡保人,但在外地生活多年,回到这里反而像个陌生人,需要一边适应环境,一边创业。
打造三明治最佳搭配
郭恩仪介绍,佛卡夏需以手工按压形成气泡孔,使口感更具层次,外层酥脆,内部松软且富有嚼劲。
“在怡保,佛卡夏面包相对少见,目前还没有专门售卖佛卡夏的店铺,只有部分面包店偶尔提供。”

她坚持专注于佛卡夏,而不制作其他款式的面包,希望将其打造为三明治的最佳搭配。
她表示,面包的发酵过程极受环境影响,她的工作室没有专业发酵箱,只能依赖自然温度,凭经验判断最佳发酵时间。

“马来西亚天气变化无常,而稳定温度对发酵至关重要,因此每次烘焙结果都会有所不同。”
她解释,把面粉、酵母、水、盐和糖混合均匀后,每隔半小时需进行一次拉伸折叠,以增强面筋,使面团更松软有弹性。整个过程需重复三次,随后放入冰箱冷发酵8至12小时。

“冷发酵能提升面团风味,但冷藏后面团需回温,否则影响发酵。整个制作过程涉及诸多细节,需精准控制。”

“面包烘焙不像料理,不能随意调整味道,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她坦言,原本未想过从事这样一项讲究细节的工作,但烘焙不仅磨练了耐心,也让她不断成长。
小红书分享视频 获关注
郭恩仪指出,她最初在小红书上分享佛卡夏视频,意外获得不少关注;许多人对这种面包感到好奇,而年轻人则是主要的购买群体。
她说,目前透过小红书、WhatsApp和Instagram接单,每周仅制作两天,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每次最多烘焙30个面包。
“对我这样的小型工作室而言,这已是不小的挑战,但我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她希望未来能更高效地管理时间,不断精进烘焙技艺,同时拓展产品种类,为顾客带来更多选择。
此外,比起经营咖啡馆,她更倾向于将今年2月启用的工作室,打造成一个温暖的社区交流空间,让人们在这里相聚、分享心得、结识新朋友,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探索更多可能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