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山洞,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探其中秘境!
山洞探险在本地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户外活动,这项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并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进行,能把危险度降低,从而在过程中寻获不同的乐趣。
ADVERTISEMENT
专业的向导除了具备相关的知识,还得兼顾照顾者的任务,确保参与山洞探险活动者的安全,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如团员受伤、身体不适等,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责任重大。
蔡秉利和蓝友利持有霹雳矿物及地质学局发出的向导证,在他俩的带队下,本报记者到访和丰也朗新村附近的蝙蝠洞(Gua Kelawar),亲身体验了山洞探险的乐趣。随行的还有两名山洞探险的助手和4名团友。

有幽闭恐惧不宜入山洞
大伙戴上安全帽,坐上货卡,进入一处油棕园内的蝙蝠洞。坐在车斗的伙伴要不时注意,经过一些油棕树时迅速弯腰躲闪,否则被叶子打个正着可痛了。两名向导在进山前会讲解需注意事项;如果这时觉得身体不适或可能有幽闭恐惧者,不建议进山。
探山洞需穿舒适运动着装,最好是长裤和运动包鞋,还要携带水、少许干粮、糖果或巧克力(补充血糖);到需要攀爬的洞穴,就得戴手套。至于急救箱则由向导携带。

探山洞前须考量天气
蔡秉利提醒,遇到任何事,冷静思考是关键。探山洞前要考量天气,碰上雨天,洞穴内的水位可能会上涨,不适合前往;若是出发途中下雨,就要等雨停再继续。
如果往地下洞穴探险,探洞期间下大雨,在洞穴内的人无从得知,会被水困住,造成意外,因此他所带的团多为风险较低的地面洞穴,相对安全,除非有人炸山。

一行人步行一小段路抵达蝙蝠洞洞口,在洞口处有一个类似帽檐的石头,蔡秉利解说,由于地理环境适合居住,包括视野开阔、能遮风挡雨且光线充足,洞口是原始人或原住民喜欢居住的点,会留下一些生活痕迹,如壁画、煮食的坑等,非常有趣。
“原始人或原住民不会在洞穴更深处居住,因为没有照明光线、存在未知的危险,因此山洞内可以保留极大程度的原始环境,不过也有一些较后期的人为涂鸦和破坏,让人惋惜。”

记者怀着些许忐忑不安,步入黑幽幽的洞内;要深入抵达洞厅,可从外头的山路步行,或从洞内直接攀爬石头抵达,前者更适合没有经验的山洞探险者。
蔡秉利作前锋打头阵,蓝友利在队伍中端照看团员,助手苏莱曼和邓先生则负责灯光照明和处理各种小状况。向导和助手的人数是根据团员人数灵活调动,如有小孩参与,是由一名成人(向导/助手)照顾2名小孩,如此类推。

禁带走洞穴任何物品
询及探山洞的规矩,蔡秉利说,不能带走洞穴内任何物品,如水晶、山石;勿破坏山壁、勿涂鸦。同时,在洞内避免大喊大叫,因在密闭空间如此做,除了震动山体,容易有落石风险,且会造成同行者的心理不安。
探洞靠安全帽的头灯照明,可视范围不大,而且地面湿滑不平,坑洞处处,甚至有小水道涉水而过,需一直注意脚下避免踩空,每走一步都要确保站稳再继续走,顾脚也得顾头,一些路段可穿过的空隙有限,容易敲到头,必要时扭曲身躯,整个人附在石头上缓慢爬行、蹲行或弯腰着身体穿过。
洞内天然美景多不胜数
当脚落在较为平坦处,就能专心欣赏洞内的天然美景。硕大的钟乳石、石笋、流石地形有着各种奇形怪状,一些像壮观窗帘或裙摆、有的犹如倒挂的白色蜡烛、张得大大的怪兽嘴巴、巨大尖齿、恐龙蛋;发挥想象力还能看到“山水画”、“天使”、“复活节岛巨石”等,多不胜数。
向导和助手带了照明工具,他们了解哪个点拍照更佳,在特定的石头周遭摆好灯,就指导团员摆拍,蔡秉利笑说,拍美照打卡不仅限于一般景点,在山洞内一样可拍出富有意境的照片。

蔡秉利表示,探山洞是体力活,适合喜欢大自然探索、登山爱好者,不分年龄性别,他曾带过年届8旬的老夫妇,体力不输年轻人。作为向导他必须常锻炼,确保体格强壮,保护自身和团友安全。
“透过探洞,我找到许多化石,包括人猿、大象化石、原始人壁画等遗址资料经相关专家鉴定后确认有历史价值,曾列进书籍,并记录我为发现者,这让我成就感满满。”
探山洞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植物、历史、地质专家,增长知识,达到个人成长。探山洞对他而言,是独处的理想方式,在探索过程中找到心灵归宿。
蓝友利说,探山洞的出发点是唤醒大众对大自然的保护提高醒觉。

陈玉清:参与探山洞突破自己
团员陈玉清(瑜伽教练)与朋友作伴,参与探山洞活动逾8个月以来,突破自己,为生活留下许多难忘回忆。
“第一次探山洞后感觉好新奇,从此爱上,欲罢不能,邀约身边朋友参与,我们去了好多个山洞。我觉得探山洞是减压的方法,心境也有所改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