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8:00am 22/05/2025

记者心视线

报纸

新闻

记者心视线

报纸

新闻

记者心视线 | 何倩仪 · 感受新闻温度

最近翻阅副刊快乐星期天“巴刹风光”专题,当中有一篇是关于怡保人熟悉不过的近打巴刹,即是怡保中央公市的报道,文章道出巴刹市井人情及一群人努力继续经营着巴刹外,更勾起我许多的童年回忆。

爸爸是一位售卖牛腩粉的小贩,小时候爸爸都会前往近打巴刹采买一些食材,而我这个嘴馋小孩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爸爸走巴刹。

ADVERTISEMENT

爸爸走到牛肉档时,我会乖乖站在一旁看着安哥拿起大刀,熟练地将爸爸指定的牛肉部位砍下,接着,爸爸继续走菜档、水果档再到杂货店。

每到一个档口,爸爸都跟档主熟络地聊上几句,一边买货一边寒暄问候,最后,我们会走到一个叫“阿彩”的辣椒酱档口,爸爸买辣椒酱,我就去买鸡屎果,也就是番石榴。

看着一桶透明的红边饮料桶里泡着一块块浸在冰水里的番石榴,我踮起脚尖、瞪大眼睛望着安哥捞起一块块番石榴,安哥贴心问:“你要哪一块?”,我总是指着说:“我要青青的,硬一点的那块。”

选好番石榴撒上酸梅粉,我就边吃边跟着爸爸走,爸爸走到售卖炸料和酿料的档口时,我特别喜欢吃那个松脆香口、沾有少许鱼肉的炸腐皮,吃进口里全是童年的幸福滋味,有时,妹妹也会一起跟着去,我们三人边走巴刹边吃,非常开心。

副刊的这篇报道不只唤醒我的记忆,也让我注意到一个以前从未特别留意的细节,近打巴刹里原来有许多手写招牌,这些毫不起眼的手写招牌竟然被外地人视为怡保的珍贵特色。

曾几何时,我每星期都走过那些手写招牌但却视若无睹,现在才意识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其实才是最珍贵的痕迹。

就像现在的中文一样,我当然明白时代在变,阅读习惯也在变,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去抗拒潮流转变,但我们仍希望大众知道,的温度和报人的坚持,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场。

除了报纸,新闻还是透过不同的管道输送给读者,因为读者们还可以透过星洲网、星洲电子报、星洲日报和各地方版的脸书专页,阅读报人每天努力传达给广大读者,最真实、最及时、最有温度和最有公信力的新闻。

就像近打巴刹一样,也许未来会进行提升工程,也许一些档口会搬迁、有些熟悉面孔会退休,但里面蕴藏着的是现代化巴刹甚至是冷气超市无法取代的温度,巴刹有巴刹的温度,报纸有的是新闻温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