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发布: 5:58pm 24/05/2025

学习

成长

特殊儿

因材施教

学习

成长

特殊儿

因材施教

【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报道/摄影:张慧莹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老师需有计划、持续的引导与陪同学生练习如进食等生活技能。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特殊儿同时接受早期介入计划与个别化教育计划融合教学后,老师还安排各类模拟小游戏作为教学与评估工具,透过他们摆放交通工具的方向、排序路线等活动,观察逻辑思维与空间概念、认知理解能力和执行指令的程度。

【守护】今天此版由怡保热心人士崔泽劬赞助,提高社区对特殊儿的认知,守护他们在爱中

ADVERTISEMENT

特殊儿接受早期介入计划(EIP)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在,配合教学方案下,促进特殊儿的成长和,帮助他们入读主流学校。

欧莲敏:父母犹豫延误黄金期

怡保特殊教育老师欧莲敏说,许多父母误以为早期介入计划与个别化教育计是特殊儿的“不归路”,甚至担心接受这些教学会遭人耻笑,因而对此选择感到犹豫和担忧,延误了孩子成长发展的黄金期。

她认为父母的误解源自不了解教学纲要,不少人误解早期介入计划是专为特殊儿设计的,其实并不局限于特殊儿童,而是针对所有在发展上出现迟缓或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儿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她强调,“尽早发现、尽早干预”的核心原则,旨在减缓发展障碍对儿童未来成长可能造成的影响。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教材以黑白为主,减少视觉上的干扰。待懂得识别物体后,再用简单色彩的图案,逐步引导认识物体或文字。

她说,早期介入计划与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促进自我成长

她说,蒙特梭利教育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感官学习、自主探索与个别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独立性。

“如果说早期介入计划着重于孩子基础能力的提升,那么蒙特梭利教育则为他们提供一个促进自我成长的环境。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促进孩子的特殊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自主性。”

她表示,早期介入计划适合2岁至4岁的特殊儿,教学方式侧重于以游戏为媒介,通过玩具、图卡或感官教具等工具,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联想力、专注力,以及互动能力。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早期介入计划中的“书本”阶段,使用黑白卡和彩色图案小方块锻炼特殊儿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玩中学”助减少对学习抗拒

她指出,透过“玩中学”的方式,可为特殊儿建立基本的“次序感”,帮助他们在熟悉与有规律的活动中,逐渐减少对学习的抗拒。适当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孩子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基础能力,同时为日后适应更结构化的学习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她举例,一些特殊儿的大小肌肉发展迟缓,或因学习能力较弱而难以握笔写字等精细动作。这类孩子常在入学前就表现出握笔困难,以及手部协调不足,甚至对书写产生排斥感。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一些特殊儿童由于手部肌肉力量不足或协调能力尚未成熟,无法顺利握笔书写,进而对学习产生抗拒感。老师会因材施教,提供如三角形握把设计,较宽大易握的学习铅笔,帮助他们控制书写工具,进而提升书写的信心与兴趣。

“不能放任他们不学习,否则将难以赶上同龄儿童的学习进度。因此,须从最基础的阶段出发,透过黑白图卡、颜色卡、数字板和字母玩具等,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逐步引导他们认识文字。在此过程中,搭配基本的手部操作训练与感觉统合活动,循序渐进地建立他们的肌肉控制能力,直到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她指出,当孩子们在上述阶段取得明显进步,如能够认得字母和数字后,便会进入“书本”阶段,开始接受阅读、拼字训练,以及涂色活动。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适时安排轻巧、可达成的小任务,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

“书本”阶段重要转折点

她说,“书本”阶段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转折点,主要帮助他们从基础认知过渡到实际的阅读能力。这个阶段的教材大多采用黑白图画设计,旨在减少视觉上的干扰,避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记忆负担。

她说,教学内容会更加系统和结构化,涵盖字母拼读、词汇积累、句子理解,以及涂颜色等多方面的训练。通过这些活动,老师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评估孩子在识字能力、理解力和书写技巧等方面的表现。

她表示,特殊教育老师根据这些具体的学习进展,进一步细分孩子的学习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确保每个孩子能获得量身定制的支持和资源,以提升学习与自理能力。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欧莲敏:早期介入计划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助点燃特殊儿成长与学习的动力。

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

她说,个别化教育计划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确保4至6岁的特殊儿,皆能在成长和学习节奏中获得良好发展。

她说,要让该计划发挥实质成效,必须仰赖儿科专科医生、临床心理师、治疗师、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持续沟通。只有多方共同配合,定期检视与调整教学方案,才能确保孩子在适当的节奏与方法下稳步成长,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她说,特殊教育老师通常会先透过教材进行初步观察与评估特殊儿,从中了解其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整体表现。

“评估内容涵盖专注力、语言能力、手眼协调、认知反应及互动能力等关键发展面向,并将观察结果整理成评估报告,供家长交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师,作进一步专业诊断的参考依据,以确保后续介入方案,以及订制更为精准、有效且贴切进度的教育方案。”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特殊教育老师透过特殊儿玩钓鱼玩具观察他们在专注力、手眼协调、耐性、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精细动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需以灵活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欧莲敏强调,早期介入计划与个别化教育计划须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她指出,如果只进行早期介入计划,没配合个别化教育计划,可能缺乏清晰的学习目标和长期规划;若只有个别化教育计划,没早期介入计划的基础训练,孩子身心可能在未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迫进入结构化学习,进展缓慢,效果不彰。

她表示,在这一阶段的特殊儿,可能因难以适应系统化的学习方式而出现抗拒任务、随意涂鸦,甚至情绪崩溃的情况。此时,老师需以高度的接纳心态与灵活的应对策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协助他们逐步适应课堂节奏。

“当他们感受到关爱、关注、被尊重,才会愿意继续学习更多知识。老师可透过作品,观察孩子在精细动作协调、专注力及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展。如果成效不显著,再调整教学策略。”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特殊儿的作业可能不完美,却是观察孩子在精细动作协调、专注力及分析能力的平台。

培养自理能力非常关键

她指出,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老师通过有计划、持续的引导与练习,协助孩子逐步学会如如厕、进食、整理个人卫生及调节情绪等生活技能,让他们在日常中建立更多独立性,提升自信心、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与责任感的重要过程。

她说,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动作,对特殊儿而言,需要比一般儿童付出更多努力,在长期的训练与扶持才能完成的学习历程,而老师与家长的支持,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当特殊儿成功表达、懂得听从指令或执行任务,将会以食物作为奖励,激发继续迈向进步。

她说,当特殊儿童能够静坐学习、认字、书写,并能理解及执行指令时,便可在特殊教育的辅助下,逐步融入正规幼儿园的教学课程(KKSR),为日后的主流教育奠定基础。

早期介入助融入主流教育

欧莲敏表示,5至6岁的特殊儿童在进入正规幼儿园教学课程之前,需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师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学习准备。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个别化教育计划中,不会限制特殊儿童完成作业的方式。无论是使用手指、铅笔,还是彩色笔,孩子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表达。

她指出,特殊儿童在大小肌肉、认知、行为、言语、沟通、听觉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不超过一岁,可以进入正规学习或教学安排。待他们能够跟上所有课程后,便会安排进入主流幼儿园,适应校园生活。

她说,若上述能力未达标的孩子,将继续接受早期介入计划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提升各项发展指标。

她说,在适应过渡安排期间,特殊儿在初期会以每周两天的频率到主流幼儿园上课,并持续约6个月,以循序渐进地融入主流教学环境与校园生活。在放学后,他们仍需返回特殊教育中心,继续接受个别化训练,以巩固所需的发展能力。

大霹雳封底主文/【守护特殊儿】/早期介入和个别化教育计划 激发特殊儿成长学习
鼓励和赞扬是特殊儿适应结构化学习的动力。

她表示,若在适应过程中未接获主流幼儿园老师的负面反馈,将逐步增加孩子每周到幼儿园的次数,直到他们能够全日适应并正式就读于主流幼儿园。若孩子在适应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特殊教育老师将与学校教师保持紧密合作,及时介入并进行干预。

她说,只要父母早发现,愿意接纳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同时获得“早介入”,特殊儿未来是可以朝向正面发展。

她提醒家长不要等到孩子明显落后才寻求协助,同时呼吁社会大众应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