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看护顾问:确保食物软硬适宜 授招解锁失智症养生饮食




(怡保17日讯)随着失智症病情的发展,长者的咀嚼及吞咽能力逐渐退化,饮食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透过精心设计的餐单,不仅能确保食物的软硬适宜,更可兼顾长者的“期待感”与“视觉食欲”,有效提升其进食体验与生活品质。
拥有多年高龄照护与社会福利经验的井泽圭一分享,失智症患者并不是不能吃,而是需要更贴心的饮食引导,让他们吃得开心,也吃得下去。
ADVERTISEMENT
井泽圭一:患者咀嚼吞咽能力退化
他在第二家园计划下在我国逗留多年,目前担任悠乐居长者安老院的资深顾问,在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失智症的病程可长达10至14年,病况分为一级至五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咀嚼与吞咽能力会逐渐退化,若不慎导致食物呛入呼吸道,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
他解释,很多人误以为长者不想吃,但其实是不会吃,特别是在舌头迟钝、喉头盖功能退化的状况下,进食过程存在风险。
井泽圭一提出饮食照护原则为失智症长者的食材应柔软、易吞咽,而为进一步提升食物体验感,家人可以在准备食物过程中再加摆盘的步骤。
他举例,当老人想吃肉食或鸡腿,可以将食物切碎或搅碎之后,再摆放像鱼或鸡腿的形状,这样一来,可以刺激长者的食欲,也会让长者对于每日餐食存在期待感。


日本安老院普遍配有营养师
他说,在日本老人照护机构中,饮食不仅关乎营养补给,也有情绪价值,当地安老院普遍配有专业营养师,根据患者失智等级与身体状况调整菜单,兼顾“期待感”与“视觉食欲”,更有的患者会以菜单为选择入住哪一间安老院的条件。
另外,他也说,依据他的观察,相较日本在失智照护上的制度化发展,马来西亚老人院以床位数量决定老人看护价格,尚未建立完善的“失智等级评估”和“客制化饮食”模式。
进食中多采用果冻状物质
井泽圭一也分享,除了软食,失智症长者在进食中也避免只是摄入液体状的饮食,可以多采用果冻状物质,或以“燕菜粉”将汤品半固态化,这样能有效降低液体误入肺部的风险,而味噌汤更被广泛使用,既有助于补水,也提供高营养价值。
他理解马来西亚当地的口味多数重油、重咸、重辣,长者一旦转为清淡软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抗拒,不过,他认为,长者若想吃特定的食物,家人可以尽量满足,但是不能够天天吃,这都需要家人耐心地引导和开解。
询及是否有需要忌口的食物或食材,他解释,长者群饮食方面没有特定的禁忌如海鲜等,但主要还是回到重点,要注意吞咽的问题,尽可能提供软食。
避免催促长者尽快吃
井泽圭一指出,进食过程也非常重要,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会坐在失智症长者对面,目光相对下,引导长者一口口进食,而绝不能从后方喂食,这会导致失智症长者缺乏安全感,也避免催促长者尽快吃。
他分享,长者进食的步骤最好是一口饭配一口菜,每一口不同的菜,而不要将所有的饭菜倒入汤内,伴随汤一起吃,这会失去享受饭菜的体验感。


鼓励失智症长者舌头运动
此外,他也鼓励长者经常进行舌头运动,将舌头伸出,在嘴巴外面左右上下摆动,接着再重复,此类运动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寻找视频跟随学习,能够锻炼舌头和延缓大脑退化。
他强调,真正的照护重点,不是单纯让他吃饱,而是理解他为什么不吃、怎么吃、吃什么,饮食照护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对长者尊严与生活质量的回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