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好菜 | 炒面条 菜粄 酿豆腐 咸菜煲猪脚 蔡武妹拿手菜守住河婆味



住在霹雳州冷水河新村的蔡武妹,在传统河婆家庭中长大,虽然当年的物资不丰,但餐桌上的一口擂茶、一块菜粄,都是她最温馨的记忆。
现年64岁的蔡武妹在十兄弟姐妹排行老四,以前祖父母是以耕种为生,家人一直都爱吃河婆风味的菜肴和糕点,而祖母和母亲都拥有好厨艺,是她学习河婆菜的起点。
ADVERTISEMENT
蔡武妹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小时候家里最常吃的河婆菜肴和糕点就是炒面条、酿豆腐、河婆菜粄等,尤其是菜粄,一天可以吃上七八个,当饭吃也不觉得腻。
她透露,每年农历廿九,祖母和母亲都会动手做菜粄,从中午开始揉粄皮、炒馅料、包粄到蒸粄,一直做到晚上,当天一家人的午餐和晚餐就是吃大家最爱的菜粄了,是百吃不腻的传统糕粿。

住家式经营菜粄档
菜粄的制作方法是由祖母传下,再由母亲延续,她们家以前只做三种口味的菜粄,就是韭菜、蒜菜和花生,而蔡武妹十年多前开始接棒,成为菜粄家族味道的守护者,并以住家式经营菜粄档,名为“阿福河婆菜粄”,要吃她亲手制作的河婆菜粄,须提前预订才吃得到呢!

她说,如今售卖的口味更加丰富,有蒜粄、韭菜、沙葛、咸菜和咸花生桃粄,皮薄馅香,连咸菜都是自己腌制的。她做的粄皮呈淡淡粉红色,充满喜气,所有工序都靠双手。年幼的孙子们也爱吃,有时做了四五十粒拿给他们,让他们大快朵颐。

除了菜粄,擂茶也是蔡武妹家的餐桌主角,她分享个人喜欢的风味,就是分开汤饭吃,一口饭一口汤,味道才够浓、够香。她也推荐冷擂茶的吃法,冷汤喝起来香又甜,更能吃出擂茶的味道。
她表示,擂茶不难煮,只需准备蒜、豆腐、虾米、菜脯、四季豆、生菜与树仔菜等,再搭配自己制作的擂茶酱,而她的祖母以前很喜欢用擂茶来招待亲友。
炒手工面条 加黄酒添风味
蔡家另一道家传美食是炒手工面条,每逢家中长辈生日,必炒面条庆贺,四代人都爱吃。祖母以前还会特地买猪油来炒,说这样会不粘锅。
她说,面条首选手工制作的面条,面条煮法是热水煮面条后再“过冷河”,接着用猪油或食油爆香蒜米,将面炒至乾身,最后搭配事先炒好的炒韭菜与豆芽,吃的时候拌在一起。
蔡家还有个独特的吃法,就是会在面条中加入客家黄酒,增添香气与风味,以前婆婆会自酿黄酒,吃面时加一些黄酒,黄酒配面条,增添面条的风味。
生菜包酿豆腐 别有风味
她说,酿豆腐是她家的家常菜,馅料以半肥瘦猪肉搭配虾米、咸鱼和小茴香,酿入豆腐后煎至金黄酥香,香气扑鼻,她家还有一道独门吃法,就是用新鲜生菜包着酿豆腐来吃,一口咬下,清爽与咸香交织,别有一番风味。

咸菜煲猪脚 父亲最爱吃
另一道全家人爱吃的料理是咸菜煲猪脚,她说,父亲最爱吃这道菜,做法简单却惹味十足,必配中国包装的咸菜与搭配本地文冬姜,猪脚先炒再炖煮一小时,风味更佳。这道菜除了家人爱吃,亲戚也赞不绝口。

她表示,小时候家里的条件一般,平时只能粗茶淡饭,家常菜如黄豆汤、豆豉炒猪油渣与虾米等,每一道都藏着浓浓的乡情,而河婆人擅长酿黄酒,用来煮鸡肉或配煎蛋,都能吃出一番好滋味。
“母亲有很多拿手好菜,现在我希望能留住这些味道,让我的孩子、孙子都不会忘记河婆美食,更让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回家时,能够吃到熟悉的河婆味。”
| 炒手工面条 |
| 材料 |
| 手工面条 蒜米(切碎)、猪油或食油、韭菜、豆芽、客家黄酒(适量) |
| 做法 |
| 1.煮热一锅水,将面条放进去。 2.煮大约5分钟后捞起。 3.将煮好的面条立刻放入冷水中冲洗、降温,避免余热令面条过熟,保持弹牙口感。沥干备用。 4.锅中加入猪油或食油,将蒜米爆香,炒至微金黄色,将已沥干的面条倒入锅中,与蒜油翻炒,火力保持中大火,炒至面条干身、不黏锅为佳。 5.另起一锅,用少许油快速炒熟韭菜与豆芽,让蔬菜保持脆嫩。 6.食用时将炒好的韭菜与豆芽与面条拌在一起,最后淋上适量客家黄酒即可。 |
炒手工面条做法:






| 酿豆腐做法 | |||
| 材料 | 做法 | ||
| 猪肉(半肥瘦) 虾米(切碎) 小茴香 咸鱼 蒜米 猪油渣 豆腐(豆干) 木薯粉(少许) |
1.将豆腐以盐抹过表面,接著将每块豆腐对切成三角形,用小刀或汤匙挖出中间部分,为填馅预留空间。 2.将剁碎的猪肉与虾米、小茴香、咸鱼、蒜米和猪油渣混合,加入少许木薯粉搅拌均匀,成为有黏性的内馅。 3.将调好的肉馅小心酿入每块豆腐中,轻压固定,使馅料紧实不易脱落。 4.锅倒入少许油,以小火将酿好的豆腐煎至金黄色,外皮微脆,肉馅熟透即可上桌。 |
||
酿豆腐做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