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心视线 | 黄丹芳:包容●爱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突然跑来告诉我,马华作家黎紫书的《流俗地》很火。他说小红书上一堆人在贴文,这些红薯们都是随著《流俗地》的脚步,来到怡保旅游打卡。当时就很想了解《流俗地》到底是有多红啊?
随后,大数据便不停地输送资讯来,小红书上出现的“跟著《流俗地》打卡”贴文三不五时的出现,让人直觉:《流俗地》是真的在中国网民圈里火了。再后来,认识了独自一人到马来西亚旅游的画友,惊觉她也是其中一个书迷。虽说她安排到怡保来游玩是抱著佛系的态度,只是想感受《流俗地》的氛围,没有特别想要打卡,但在尽了地主之谊带她游走了数个打卡点后,她却对《流俗地》有了更新的体悟。
ADVERTISEMENT
她说透过《流俗地》,她看到很道地的怡保,小说里频频出现的粤语,让来自广州的她感觉亲切,惊叹于中国以外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连结。虽然她还告诉了我很多我也理不出来为什么《流俗地》会火的理由,但我很庆幸在领著她到处去看看的同时,可以很自豪的告诉她怡保旧街场的小故事,让她把《流俗地》与事实做一个连结,真正走一趟怡保,认识怡保的美。
旅游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而怡保真的并不只有美食和洞穴,文学旅游也是另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如果说一本小说的魅力如此大,那么作为大马人的我们,在外国人都在热议的同时,也许我们也可以乘机去了解它、翻阅它,感受马华作家的优秀。
支持本地作家、把自己的国家介绍给外国人,甚至让游客在旅马时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一种爱国表现。
其实,爱是包容,不是偏激,也非要执著。一旦爱超过了就会变质,轻则伤和气,重则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爱人如此,爱国即是如此。
爱是坦荡荡的,不是威胁下的产物。不希望看到有人在爱里受伤,让爱存有阴影,最终导致爱变得唯唯诺诺,消极的对待爱,又或不再表达爱;尤其是在国庆月里,身为大马人的我们,更要包容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