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派官委董事进华中 马汉顺:破坏教育中立



(怡保21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认为,教育部前所未有,开始委派官委董事进入槟州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的举措,耐人寻味。
ADVERTISEMENT
他说,槟威董联会及各国民型华文中学董事会代表对此高度关注,深切忧虑教育部此举可能对学校治理结构与教育理念造成实质影响,因此郑重反对。他们联合呼吁教育部尊重学校章程与董事会制度安排,并以对话与协商推动政策沟通。这项呼吁不仅是维护一纸章程,更是捍卫整个华文教育制度独立的底线。
马汉顺今日发表文告表示,他完全认同他们的立场。毕竟,教育部若绕过既有程序,直接委派官委董事进入董事会,看似只是行政调整,实则触及教育自主的根本原则。
他指出,制度一旦被行政意志凌驾,教育的中立与专业将难以为继。
一、程序正义必须先于行政权力。教育治理的核心是制度,而非命令。国民型华文中学的董事会制度,源自社群自办教育的传统,经过数十年实践,形成稳定的章程与惯例。若教育部可以不经提名程序,直接委派董事,等同削弱学校内部的自我管理机制。程序正义的崩塌,比任何政策错误都更危险,因为它让行政权力得以无限扩张,破坏民间办学的信任根基。
二、官委制度应服务教育,不应服务政治和政党。官委董事原意是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一道桥梁,协助推动教育发展,而非成为政治势力干预的门户。若任命标准不以教育贡献为依据,而以政治考量为主,学校将被迫沦为权力角力的场域。一旦教育空间被意识形态渗透,校务会议将不再是教育讨论的场所,而成为政策执行的工具。这样的局面,对教师是一种压力,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教育专业更是一种侮辱。
三、破坏信任链,削弱社区支持力。华中的强大,不在于经费充裕,而在于信任稳固。董事会由校友、家长及地方社团代表组成,象征社群共同托起教育的精神。若教育部贸然更换或委派官委董事,社群将感受到被排除的焦虑。募款活动、志愿参与及校务支援都可能因此冷却。一所失去社群信任的学校,即使有政府拨款,也难以维持教育的温度与灵魂。
四、先例一开,教育独立将难以为继。今日的介入若被合理化,明日的越权便不再稀奇。若教育部可以“便利管理”为由改写章程、干预董事会,那么制度保障将形同虚设。制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权力更方便,而是为了防止滥权。守住制度,就是守住教育的独立性。国民型华文中学之所以能赢得社会信赖,正是因为在制度上维持中立与专业,这一点绝不容轻易被动摇。
五、对话协商才是长远之道。董联会并非拒绝政府参与,而是强调平等对话的重要。教育政策需要共识,不需要命令。若教育部真心希望推动建设性沟通,应先回到制度起点,透过协商与谅解解决分歧,而非以行政权取代对话。只有在制度对等的前提下,教育部与董事会才能携手维护华文教育的纯粹性与专业性,让学校继续成为团结社群、凝聚国家多元精神的桥梁。
他说,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和行动党40名国会议员,如果不能正视华社的声音,华教的诉求,他们必须体面集体请辞谢罪,否则怎么对得起先贤百年建校的初心,怎么对得起四届大选以来坚持到底,一心求变的华裔选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