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专栏

发布: 1:54pm 27/10/2025

甲板

新村美化动起来

甲板

新村美化动起来

新村美化动起来 | 从老镇到文史旅游社区 甲板美化重现活力

报道:巫秋燕
摄影:刘剑英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中间巷,魅力十足,为游人探索甲板的亮点。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大街的老建筑物彷佛在述说著它的前尘往事,其中已设有旅游资讯中心。

新村,见证过矿业的辉煌,也历经时代的沉寂,如今通过旅游活化、文史展示、老建筑保护与社区美化等注入了新的活力,迈开双手迎接游客的到来。

ADVERTISEMENT

踏入甲板新村,映入眼帘的是充满岁月痕迹的街景,大街上的老店屋彷佛在诉说著老故事,斑驳的墙面与倚墙而立的老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也成为摄影爱好者与游客钟情的取景点。

除了老街风情,甲板也保留了多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拉惹比拉豪宅、观音古庙、叶泗大宅,以及西碧儿·卡迪卡素纪念馆。巷弄之间,有地画艺术巷、甲板生活文物馆、新村历史馆与旅游资讯中心串联成文化地图,让游走在老建筑与老故事之间的游客,感受这新村的历史底蕴。

转进大街后方的“中间巷”,处处藏著惊喜,缤纷的地画、文物馆与历史馆诠释著甲板的故事。

老屋化身为“书屋”

后巷中,一座由志工携手修缮的老屋化身为“甲板书屋”,结合阅读空间、展览与社区活动,收藏历史与文化书籍,并会举办手作坊与导览。

书屋旁的“小妹花园”绿意萦绕,展现居民齐心推动社区美化的成果,让曾经沉寂的角落重现生机。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书屋,题融合阅读、展览与社区活动的小天地。

新村里有两间传统茶室,即李秀容茶室与义兴茶室,后者以自制叉烧包、糯米鸡闻名,古早味十足,获得本地人和游客喜爱。

每逢大马日,甲板小镇更热闹上演“怀旧嘉年华”,让人穿梭时光,重温风华,也见证甲板的魅力。

周承隆:5年前工作小组构思打造文史社区

甲板生活文物馆馆长周承隆受本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表示,约5年前,甲板文史工作小组便构思要把甲板打造成结合历史、人文与旅游的文史社区。

他指出,甲板原是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新村,但随著人口外流与老化,传统店铺及手工艺行业几乎消失,因此他们从历史著手,通过田野调查与史料整理,重新整理甲板的历史资料,吸引对文史有兴趣的团体、学校、游客等走入新村重新认识甲板。

他说,当时村民也热心提供老文物与文件,促成“甲板生活文物馆”的成立。后来陆续设立“马来西亚新村历史馆”、“甲板旅游咨询中心”及“甲板书屋”,并开发导览活动,并将甲板与华都牙也、金宝串联为“锡矿文遗之旅”。

“在设立这些馆的过程中,我们的导览活动也一直在进行。有时会有团体要求我们提供饮食,我们就邀请以前在矿场做过饭的“Masak婆”,煮出当年的‘矿工餐’,让大家尝到古早味。”

导览活动吸引国内外学生参与

他透露,导览活动吸引国内外学生与研究者参与,其中UCSI大学建筑系学生更以甲板为毕业展主题,制作模型赠予馆方收藏,成为展览亮点,而这几年来,越来越多人知道甲板,许多游客、YouTuber、外国旅人都慕名而来,有学校将甲板列为固定户外学习地点等。

他透露,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珍贵老文件,这些都是历史证据,后来成为重要依据,用于申请把甲板新村纳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这些文件让他们能重新书写出更真实的甲板历史,把一些错误的说法纠正过来。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周承隆带领学生走访甲板新村,透过导览认识地方历史与人文故事。(周承隆提供)

他说,未来他计划办“近打矿业发展史展览”及“反埋毒运动纪念馆”,继续记录甲板的历史故事,让甲板继续发光。

梁惠雰:居民以花草唤醒沉寂街角

甲板睦邻计划主席梁惠雰表示,近年来睦邻计划成员积极推动社区绿化与美化工作,居民携手以花草唤醒沉寂街角,让这座历史老镇重现生机,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新亮点。

她指出,美化团队在甲板书屋前与周边区域种下超过十种花卉与植物,包括富贵花、宝巾花、鸡蛋花、琴叶榕、粉红合果芋及麒麟花等,总数多达三、四百株。

她透露,部分花苗来自热心人士与社团赞助,其中实兆远善心人士捐赠200棵富贵花,甲板增龙会馆会长张志良则赞助1000令吉购置花盆。透过绿化不仅改善炎热环境,也为朴素巷弄增添色彩,吸引游客驻足拍照。

她说,由于部分老屋长期无人居住,美化小组特地获屋主同意,在门前摆放花盆,避免环境颓废。居民也认养花苗,把赠送的花卉栽种到各家门前,携手维护社区绿意。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新村越来越美了,缤纷花草点缀巷弄,这小小的“小妹花园“为新村注入新活力。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马家门前栽种一株盛放的紫色玉芙蓉,为新村添上亮丽色彩。

增植250树 装12路灯等基设

她表示,甲板睦邻计划以“甲板书屋街”为美化与社区再生重点。居民兼园丁陈丽生凭藉一双“绿手指”,在无人居住的老屋前打造出一座绿意盎然的“小妹花园”,成为旅客与摄影爱好者拍照留念的热门角落,也成为睦邻成员休憩与交流的温馨据点。

她指出,随著华都牙也县议会成功向旅游、艺术及文化部申请拨款,将在新村内增植约250棵树木、安装12盏太阳能路灯,并设立地图与导览指示牌,以提升旅游设施;居民也计划安装太阳能闭路电视,加强社区治安。

她说,这些努力的目标,就是要让甲板“活起来”,让外地人看见这里除了是历史悠久的小镇,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与活力的社区。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来自台湾联合大学的大学生们日前走进甲板新村,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度交流与文化体验,参与社区美化与文化保存工作,为老镇注入新活力。
台大学生展开一个月文化体验

来自台湾联合大学文化观光产业学系的林芷莹(21岁)与6名同学,日前来到甲板新村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甲板新村深度交流与文化体验,希望为社区带来改变,也为自己留下难忘的回忆,

林芷莹表示,甲板新村环境优美,希望能向更多游客介绍这里的独特魅力,虽然当初他们刚到甲板时,一度感到不适应,后来对这座朴实的新村越来越多熟悉后,就爱上了这里的氛围与风景。

她说,在这期间,他们体验到当地生活和积极投入村内美化工作,并协助改造一间旧屋,重新油漆、设计格局并搬入家具,把空间打造成兼具民宿与咖啡厅功能的新据点,为新村增添新的亮点。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环保手工达人曾庆发发挥巧手,为中间巷美化尽一份心力,注入绿意与创意。
“发哥”回收素材打造别致角落

中间巷内住著一名环保手作达人,人称“发哥”的曾庆发,他以回收素材打造别致的角落,也会热心地为游客讲述家乡的点滴故事。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游客游走在中间巷,感觉这里的文化艺术气息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居民在屋前闲聊,勾勒出新村恬淡日常。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新村屋门口贴上红红的春联,再配上花草点缀,洋溢著喜气与生活气息。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盘根错节的老树,紧紧抱住老店屋的墙体,形成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义兴茶室是甲板居民熟悉的老地方,大伙儿习惯在此“饮茶吹水”,共享悠闲时光。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旅游咨询中心展示甲板历史与旅游资讯,成为游客认识这座百年小镇的第一站。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每逢大马日,甲板小镇都会热闹上演“怀旧嘉年华”。
待上网: 新村美化动起来 |28日见报∕ 甲板新村活化 从老建筑文史到社区美化串连魅力
甲板新村居民马鸿福喜爱园艺,家门前花草树木繁盛,绿意盎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