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社区动态

发布: 6:30pm 31/10/2025

援助金

太平

贫病家庭

马来西亚善心组织创会

援助金

太平

贫病家庭

马来西亚善心组织创会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报道、摄影:陈世传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王荣桐(前左)移交首期的500令吉予杨惠娟与锺明坤夫妇。站者右起为陈世传、陈忠禹及陈月菁。

(实兆远31日讯)从早到晚走访了爱大华与8户家庭,身体虽感疲累,但能够为这8户面对各种困难的伸出援手,解决或减轻他们生活上的困境,那份心灵上的富足,胜过一切劳累。

会长拿督斯里王荣桐在接获《光明日报》太平办事处记者陈月菁的信息,要求帮助太平区的7户贫病家庭后,特地安排时间,从吉隆坡到霹雳州,联同两名该组织霹雳州的理事陈世传与陈忠禹,一家一户的进行家访。

ADVERTISEMENT

一行人在陈月菁带领下,走访了太平的十八丁、峇登及太平市区的多个花园区,完成了7户家庭的探访,接著再从太平驱车一小时来到爱大华探访另一户家庭,用大半天的时间完成了8宗求助个案的探访,并捐出总数3万7000令吉的

王荣桐说,从早上到晚上的接力探访,身体肯定会累,但每完成一户家庭的探访,并依情况给予帮助后,内心的满足与喜悦,正是行善助人的动力。

“这8户家庭有华人及印度人,他们面对的问题,有的是因病造成生活受困,也有的是因遭遇意外事故以致生活受困等,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每名求助者的不同情况,尽能力给予帮助,盼能助他们度过难关,或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陈忠禹(右一)代表移交首期的400令吉给汤文琳(坐者)。左起为培英华小刘培顺校长、陈世传及王荣桐。

第一户:获捐4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十八丁的单亲妈妈汤文琳(33岁)与丈夫正办理著离婚手续,独自一人带著4名2岁至7岁的女儿返回十八丁家乡投靠父母,目前靠著在裁缝店工作,每月赚取不到1000令吉养育4名女儿。

汤文琳与4名女儿目前住在父母租住的家,而任渔夫的父亲早前也不幸中风,以致没能给予她经济上的帮助,因此生活过得非常拮据。

汤文琳说,她的长女及次女,分别就读十八丁培英华小一年级及学前班,还有两名女儿分别只有2岁及3岁,单是每月的奶粉与尿布开销,已用去她一半的收入,因此通过学校帮助,向善心组织求助。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王荣桐向刘亚财(右)了解其经济状况。左为陈忠禹。

第二户:获捐4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也是来自十八丁的刘亚财(63岁)与越南籍太太育有两名分别8岁及5岁的儿女,一对儿女目前就读培英华小的二年级及学前班,刘亚财只靠踏著三轮车售卖素食,每月赚取800令吉的收入。

“我之前是在五金店工作,每月可赚2000多令吉,但因年长及患上遗传性的糖尿病,只能转做无需太大体力的小贩工作。妻子也在住家前卖点饮料,帮补家用,但每月的收入,还不是不够应付一家四口的开销。”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王荣桐(前右)移交首期的400令吉予刘福发。站者右起为陈忠禹、陈世传及刘培顺校长。

第三户:获捐4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十八丁的刘福发(43岁)是渔夫,每月赚取1700令吉至1800令吉的收入,负责太太及5名儿女的生活费。

他说,妻子为了照顾5名孩子,无法外出工作,而他的5名儿女,年龄分别是6岁至18岁,最大的将升读大学,老二及老三就读中学,老四及及老五就读培英华小三年级及学前班,因此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用钱,以致他的收入,长期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才迫于无奈,通过校方向善心组织求助。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王荣桐(前右)移交首期的800令吉予迪瓦齐。站者右起为陈忠禹及哥布。

第四户:获捐8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太平新板的印裔夫妇哥布(49岁)及迪瓦齐(48岁),原本是小康家庭,却因3年前发生的一次“撞后逃”事故,严重冲击夫妇俩的生活。

他们骑著摩托车遭一辆轿车撞及,迪瓦齐在医院医治了一个多月,虽救回性命,但从此瘫痪,并且在过去的3年里,已动了大大小小的30多次手术。

在车祸中受轻伤的哥布,自发生车祸后就被迫辞去轮胎厂的工作以照顾妻子,在过去3年里,是靠著社险的赔偿金,妻子的公积金及亲友的救济过活。

哥布说,他们除了面对生活困境,每月还要还720令吉的房贷,以致为了省钱,每天限制自己只有20令吉伙食费,幸好午餐获得华裔邻居免费供应。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充满爱心的华裔邻居(左)免费提供午餐给哥布夫妇。

第五户:获捐5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太平金河园的单亲妈妈洪素菁(46岁),除了需独自抚养3名在读中小学的女儿,还被诊断患上子宫颈癌第二期,以致为了养孩子,带病到饼干厂工作,每月赚取1000余令吉的收入。

她与女儿目前是住在父亲的家,无需支付房租,惟每月的医疗费用及儿女的生活费及教育费,让她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并且无法安心的医病。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陈忠禹(前右)移交首期的500令吉予洪素菁。站者左起为王荣桐及洪素菁的长女。

第六户:获捐5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太平加也花园的钟友坤(68岁),因前后发生了两次车祸,造成他无法继续工作养家,以致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落在花生厂工作的妻子杨惠娟(44岁)的身上。

杨惠娟每月的收入千余令吉,一家五口中,3名年龄介于18岁、15岁及13岁的儿女还在念书,每月的生活费及补习费需2000令吉,以致他们一家一直都需要靠亲友的资助才能过下去。

钟友坤说,长子的成绩非常好,在去年放榜的SPM考试考获10A,目前在务边读大学预科班,两名女儿就读华联中学,3名孩子每月的生活费及补习费,是一大笔的开销。

“我双脚内还置有铁支,是需要动手术取出的,但孩子及太太,每天上下学及上下班,都要我接送,加上家里也没有钱,以致我现在只能忍受痛楚,硬撑下去,暂不接受治疗。”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陈月菁(左)移交首期的300令吉给白老先生。右起为陈忠禹及白一均;后为王荣桐。

第七户:获捐3000令吉,分10个月支付

来自太平华联中学的中三学生白一均(15岁),从小都是与今年82岁的外祖父相依为命,每月的生活开销,是靠白一均阿姨每月寄给外祖父的数百令吉,以及售卖自家栽种的一些蔬菜,赚取收入来过活。

白一均说,他从小就被母亲交由外祖父看顾,母亲鲜少回来,因此从小到大,他是与外祖父同住,并且基于家里没有收入,生活过得很节约,除了获得校方提供的免费早餐,午晚餐都是两餐当一餐来吃。

善心组织捐3万7000令吉 助太平爱大华8户家庭
王荣桐(左)移交首期的500令吉予吴田发夫妇。

第八户:获捐4000令吉,分8个月支付。

来自爱大华的吴田发(63岁)因早前小肠脱落,在动手术后,医生建议至少要休自3个月至半年,以致他无法继续当建筑工人,在失去收入的情况下,造成家庭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他与妻子育有1子3女,长子在药材店工作,赚取的收入只够自用,长女已嫁作人妻,次女在金店工作,收入微薄,无法帮补家用,幼女则在吉隆坡就读师训,每月需要500令吉生活费。

“我无法工作,就没有收入,在现阶段无法给幼女在吉隆坡的生活费,而家里的生活也陷入困境,因此向善心组织求助,以期能度过这次的难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