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顺:大停电曝露隐忧 能源体系需兼具韧性与智能


(怡保4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指出,10月15日的多州大停电事故,提醒我们现代国家的繁荣,其实是建在看不见的电缆与数据之间的。
副首相兼能源及水务转型部长法迪拉尤索夫披露,新加坡与泰国当日分别向我国输送了500兆瓦与300兆瓦电力,协助稳定国家电网。马汉顺对此认为,那是东盟电网的一次临场考验,也是一堂能源安全的现实课程。
ADVERTISEMENT
他说,在最需要的时刻,邻国伸出援手,这当然值得肯定。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显露出马来西亚能源体系的隐忧,我们的电力冗余与调度弹性是否足够?当区域协作成了最后保险,我们自身的能源安全机制是否经得起下一次危机?
“一、从危机看到依赖:能源安全的现实检验。停电事故的背后,是供电结构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脆弱。法迪拉提到LSS 6计划、再生能源配额与CRESS方案,显示政府正以绿色能源作新引擎。然而,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虽是未来趋势,却也有波动性与储能需求的天生缺陷。”
他说,困难在于,若无强大的智能电网与数据中心支撑,这些分散式电源将难以协调输出,造成频率与负载的不稳定。能源数字化不是附属工程,而是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
“二、数据中心:电力转型的战略基座。处在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并进的年代,数据中心就是‘新型发电厂’。每一个云端储存、人工智能计算与银行交易的背后,都是电力密集型运算需求。
他认为,马来西亚若要成为区域数据枢纽,就必须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国家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今日我们从邻国“借电”,明日若数据中心停摆,金融、医疗、交通系统都可能瘫痪。若政府真要在LSS 6、FiT与CRESS之间打造绿色能源生态,就必须同步投资高效数据中心、能源数据透明化、区域互联与储能系统、网络安全与电网防护;以及政策一体化。
“三、核能的审慎与责任。政府原则上同意将核能纳入电力来源,这项声明在国会掀起不同声音。核能确有其经济竞争力,但其风险也如刀锋。对马来西亚而言,核能之路若开,就意味着监管、科技、信任的全面重构。”
他说,总的来说,供电与数据,国家的双命脉。停电事故让我们看见了“电”的重要,也提醒我们“数”的脆弱。电与数据,已是现代国家的两条命脉。
他指出,唯有建设兼具韧性与智能的能源体系,既能支撑数据中心的高速运作,也能容纳再生能源的波动,马来西亚才能在绿色经济的赛道上,稳稳前行,继续发展国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