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时事焦点

|

大霹雳焦点

发布: 5:27pm 08/11/2025

天然资源

近打谷地质公园

霹雳州立公园机构

天然资源

近打谷地质公园

霹雳州立公园机构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报道:刘慧君
摄影:丁祖兴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民众走进岩洞,细阅怡保的历史和岁月遗迹。

(怡保8日讯) 主任刘庆丰表示,该机构正着手制定的管理蓝图,此蓝图将全面涵盖生物、生态和地质等领域,从治理、发展和教育方面,探讨如何更有效保护和管理近打谷的

“如果我们要保护和管理资源,要探讨从治理、发展和教育方面实施怎么样的措施,而这个管理蓝图,预计明年可以完成。”

ADVERTISEMENT

刘庆丰今天在昆仑浪休闲公园出席近打谷地质公园成立八周年庆社区活动开幕礼后在记者会上受询有关随着在近打谷发现的化石渐多,州政府或该机构采取哪些保护行动时,如是回应。

“在社区的发展和互动方面,其中一项我们正在努力的工作便是想要打造一个解说中心。一般上当外州人来到近打谷或怡保时会先看到石灰岩,而怡保闻名的是昔日锡矿盛产的地方,这些都是与地质有关,可是没有能让民众获取全面资讯的地方。”

“我们希望可以在容易让民众抵达的地点设立一个解说中心,以提升人们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和旅游潜质。”

他表示,近打谷地质公园拥有考古、地质、文化等价值,以及打造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旅游潜质,而今天配合成立地质公园周年庆举行的社区活动,涉及各行各业,共同激活社区与地质公园之间的联系。

“霹雳州有两个地质公园,玲珑地质公园的社区拥有活跃的发展,而近打谷地质公园成立比玲珑地质公园来得早,不过由于玲珑公园在很早之前便是世界遗产,近打谷地质公园只是国家层面的地质公园。”

他说,近打谷地质公园蕴藏重要的考古价值,尤其考古学者和研究团队已发现红岩画和古生物化石等,而在这次的社区活动,也有来自马来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剑齿象的牙齿化石带到公众面前。

“当近打谷发现有剑齿象的化石,团队可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物生态,对保护现代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也有帮助。”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刘庆丰:霹雳州立公园机构正制定近打谷地质公园的管理蓝图。

他说,这次的社区活动也为民众准备了各种体验项目,包括攀岩、骑马,以及文化旅游活动如马来武术、饮食业者、咖啡业者和有关永续环境和环保活动的摊位。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这剑齿象的乳牙化石,是跨越20万年的古生物遗产。

5年前在务边发现的剑齿象化石,由马来亚大学团队挖掘并展开研究,该化石一直妥善保护在实验室内。如今配合近打谷地质公园成立八周年的社区交流活动,马大团队将该剑齿象化石带回近打谷展出,让民众近距离观赏和了解发现化石的渊源。

在该展区中,马大团队同时展出在同一岩洞发现的其他动物化石,且为了让公众更加直观地看见剑齿象和现代象的差异,团队将实验室收藏的另一个现代象化石带到现场。当两个化石并排展示时,可清楚看出剑齿象的体型相对较小。

马大地质学高级讲师罗斯法蒂哈表示,在近打谷发现的剑齿象化石目前还保持着出土时的原状,仍嵌在一块岩石层中,还未被完全清理和从石层中分离,因此为了让公众更清楚了解化石的形态,团队制作了数个立体模型,以模型展示剑齿象的牙齿结构和外形。

“我们计划在清理干净整块(剑齿象)化石后,将此化石归还给霹雳州负责的政府部门如霹雳矿物及地理科学局。”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罗斯法蒂哈向民众讲解剑齿象化石被发现和出土的地点,同时可扫描布条上的二维码阅览已发布的研究结果。

她说,马大剑齿象研究团队也在早前发表了《马来西亚半岛首次发现的晚中更新世剑齿象(长鼻目、剑齿象科)》的研究报告。依据目前的研究,该古生物牙齿化石属剑齿象属动物,由于已绝种而极为罕见,这项发现是亚洲大陆最南端首个出土的剑齿象化石。

“依据我们的研究,这是一头幼象上颚未曾被使用的乳牙,测年在20万年前左右。我们也将剑齿象化石所在的岩洞发现的人猿、野牛和鹿等化石一同展出。我们还在对这个岩洞的地质年代和环境情况展开深入研究。”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苏招月通过平板电脑的立体建模让公众体验线上探索石灰岩洞。

另一方面,考古学者苏招月在展览中展出近打谷发现的古岩画图片、仿制石器和瓷器模型等,并使用平板电脑的立体建模技术,让公众进行互动体验,线上游览石灰岩洞的内部情况。

也是考古学堂创办人的她受访时指出,平板电脑存档中有不同岩洞的立体建模,除了近打谷的洞穴,也有来自其他州的岩洞,民众只需要触碰屏幕,放大或缩小画面就能探索洞内结构,这个体验就像置身其中,还可以放大观看岩壁上的古岩画。

“当我们无法带民众去探洞时,那就通过这种方式把岩洞带出来,让民众看见和认识岩洞,这也是我们首次带出来给民众看。”

苏招月也是马来亚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高级讲师,这次她率领学生在活动中设立展览摊位,希望可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在与公众分享考古的资讯和工作的同时,也能聆听民众对考古的疑问。

“我们将展览摊位设计得比较色彩斑斓,是想吸引大人和小朋友前来观看,让他们知道考古可以很好玩,不一定要在校园或严肃环境听讲座,才能接触到考古的资讯。”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近打谷地质公园的社区活动,让民众能够亲近甚至接触到地质结构和掌握相关资讯。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攀爬者展现勇气和毅力,在盘根错节、裂痕纵横的岩壁上一步步攀爬而上。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考古学者苏招月在摊位出展仿石器和瓷器,以简易方式让民众初步认识考古工作。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马大团队将现代象的化石带出来展览。
保护天然资源 制近打谷地质公园管理蓝图
考古学堂摊位放了两个仿制头骨,非但不吓人,反而吸引大人及小孩好奇围观,了解更多考古知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