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真情告白

发布: 4:29pm 09/11/2025

青少年

教育

社媒

青少年

教育

社媒

黄元珠 | 禁社媒,不如教孩子如何面对社媒

澳洲政府宣布,从今年12月开始,将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成为全球第一个立法禁止16岁以下使用的国家。该国同时投入上千万令吉,用于家长如何协助孩子戒除社交媒体。这项政策一出台,立即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世界各国也因此在密切关注这项禁令执行的情况。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它或许是最简单、最方便执行的政策,但并非最有效的长远策略。因为社交媒体本身,并不是“万恶的源头”;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已经给予孩子足够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懂得如何使用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

ADVERTISEMENT

不可否认,沉迷于社交媒体的确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沉迷刷短视频、被虚拟世界的点赞绑架、自我比较带来的焦虑与低自尊,这些现象在青少年身上日益严重。澳洲政府的禁令出发点是好的,然而,问题在于,当我们选择禁止,而非引导时,孩子真的能从中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吗?

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有人沉迷电视而禁止电视进入家庭,也不会因为有人因为切菜被刀划伤了,而永远就不用刀。社交媒体的存在同样是一种现代生活的必然产物,刀刃本身并不是万恶的,而是执刀之人要怎么用它,才是最关键。孩子终究要长大,他们不可能永远活在一个没有社交媒体的泡泡里,与其“远离风险”,不如教会他们“面对风险”。

教育,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社交媒体并非现实生活的全部。那里的光鲜亮丽往往经过修饰与筛选,点赞数并不能定义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学校与家庭必须携手,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判断资讯的真伪、识别网络骗局、拒绝恶意言论。

事实上,很多青少年之所以深陷社交媒体的泥沼,根源不在于平台本身,而在于心理需求的缺口。当现实生活缺乏陪伴、缺少倾听,他们自然会转向网络寻找归属感。若父母能花更多时间了解孩子的情绪、倾听他们的烦恼,或许社交媒体的“吸引力”也不会那么强烈。

我与青少年谈话时,可以发现到他们很渴望自己的社媒“被看见”、“被点赞”。有时候,他们会要求我到他们的账号去点赞,只要“赞”的数量提高,他们就觉得很有成就。我想,这是因为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所以渴望在社媒上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而这些其他人,如果拥有其他的目的,就很快的能够“洗脑”青少年们,为所欲为。

当然,教育家长的举措是值得肯定的。让父母了解网络的世界、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但若这项计划仅仅停留在“戒除”层面,而非“理解”与“共处”,那就容易变成另一种形式的逃避。父母需要明白,禁止并不能消灭诱惑,只会让孩子在背地里更渴望接触那些被禁止的事物。真正的教育,是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判断力,而不是外在的围墙。

在数码时代,社交媒体是现代社会的语言,是沟通、学习、乃至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让孩子完全与它隔绝,就如同让他们拒绝使用网络或智能手机一样不现实。与其筑高墙,不如铺好路,让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会安全、理性地使用。

也许,澳洲政府的做法能够短期内减少社媒成瘾案例,但从长远来看,它并没有让孩子更强大。一个真正能在未来社会生存的孩子,不是被保护在远离网络的象牙塔里,而是懂得在复杂的资讯世界中,明辨是非、守住自我。

社交媒体不会消失。到那时,孩子若没有学会自我管理与判断,他们仍然会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教育孩子“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比“禁止使用”更艰难,却也更有意义。唯有让孩子懂得与社媒共处,社会才能真正迈向成熟的数码时代。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