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中央公市明年中大翻新 设购物街 食肆移地面层




ADVERTISEMENT
(怡保19日讯)怡保市政厅预计在明年中大翻新怡保中央公市,打算把小食中心移到地面层,原有区域用来开辟购物街,以及增设一部电梯,与小贩携手合作,致力活化这座老巴刹,打造成一个各年龄层都爱逛的跨代共融公共空间。
这座建设超过40年的宏伟建筑物华丽转身在即,市政厅将在未来一个月召集全体小贩对话,讲解改进整体营业环境的工程详情,并聆听与采纳小贩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怡保中央公市再创辉煌。

怡保市议员黄家杰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说,身为甲巴央州议员的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高度关注怡保中央公市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交由市政厅执行怡保中央公市破旧迎新计划,从内到外进行全面整修,以换上焕然一新的形象,重振大巴刹的昔日风采。
他表示,根据市政厅初步计划,小食中心更动到地面层的倡议,目的是发挥美食优势吸引食客前来光顾,不只锁定本地人,也放眼吸引游客前来享用如扒饭、猪杂粥和各种面食等早午餐,尤其是在星期日早上逛一轮荷里街时光隧道(Memory Lane)跳蚤市场后再到此用餐,顺道走访大巴刹,打造连贯的旅游与消费体验。
他披露,市政厅构思,维持原有售卖蔬菜、水果、海鲜、肉类和杂货的传统小贩经营,亦考虑结合销售手表、卡带和黑胶唱片等具特色的小贩集中在一起设摊的可行性,并有意利用原来的小食中心区域,保留一列食摊设立购物一条街,以展现巴刹的多元性,令民众感受耳目一新的购物乐趣。
“至于参与设摊的小贩人选,市政厅将进一步甄选。”
巴刹内设有制作相框、裁缝、书本杂志和理发的特色摊档,非常多元。



黄家杰说,大巴刹设有地下停车场,顶楼为霹雳州城市转型中心(UTC),中间两层是大巴刹;为了配合建设乐龄友好城市的愿景,怡保中央公市即将增设一部电梯,完善化无障碍设施,方便长者、身障与不良于行的访客前来消费。
他说,位居建筑物中央的露天广场已改为室内足球场,日后仍保留为开放空间,不过有必要重新规划,设置为休闲广场或体育中心会更为合适,也可作为举办各类活动的场地。
他说,市政厅将在12月中举行对话会,说明翻新计划的目标、施工期间的运作安排,小贩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他们拥有话语权提出本身看法与提议,供市政听参考,以拟出更妥善的方案,在不妨碍工程进展下,最大程度维护小贩的利益。
“推测最快将于明年第二季或第三季才启动工程,在开工期间不会设立临时巴刹,小贩也无须担心被迫搬离巴刹,官员会分阶段安排小贩迁到邻近区域继续营业,尽可能避免休业,并设法把对小贩的影响与不便降到最低。”
他说,怡保中央公市自八十年代初启用以来,内部是采用错层设计,透过高低层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随著时代变迁,当初的规划已不合时宜,市政厅在接下来大规模整修中,准备融入跨代融合设计元素,与时并进,结合像自然采光、节能减碳的绿色设计,加上整座建筑物近年应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厕所冲水或清洗用途,朝向可持续建筑方向迈进。”
他说,怡保中央公市设有近1200个摊位,比起外围最大的万里望巴刹多出超过一倍,然而目前只有约六成被使用,尚有约500个摊位有待填补。因此,市政厅积极招租并填充丢空的档口,推高出租率。
他表示,此次大翻新将为怡保中央公市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但提高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也更有效善用和整合空间,故市政厅在面对和克服各项严峻挑战的同时,作出周详规划,全面优化作业环境,发挥位于市中心策略性地理位置优势,承载怡保人集体回忆,彰显人文气息,通过有温度的空间设计凝聚人气,带动人潮与买气,推动大巴刹再度攀上高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