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霓 | 爱财惜财


前几天,住家附近的一间餐馆发生一件憾事,一名华裔男子用餐后准备返家,疑因心脏病突发,当场倒毙在车内。现场除了声声叹息,还听到有村民问:“车牌多少号?我要去买马票。”,显然,这种反应在华人社会并不陌生。
这情景让我想起,每当脸书出现大小车祸的新闻时,除了满屏的“南无阿弥陀佛”,总会有网民留言询问涉事车辆的车牌,想要拿去买万字,希望能借此发一笔横财。
ADVERTISEMENT
人都是爱财的,但若论“爱财程度”,华人排第二,没人敢争第一。华人确实是一个与钱财关系深厚的族群,这种爱财情结深植在文化里,也贯穿日常生活。
从掌管钱财的财神爷,到农历新年祝福别人“恭喜发财”;从生日愿望希望“钱包满满、早日中马票”,到最钟爱的数字“8”,因与粤语“发”谐音,凡是包含“8”的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往往都能卖出高价,无一不体现着华人对财富的偏爱。
华人连拜祭先人也离不开钱。我们拜祖先时烧冥币、豪车、豪宅,越多越好,彷佛担心亡者到了另一边的世界会缺钱花。于是,有人创造了冥钞、冥通银行,构建出一个阴间经济系统,只为确保死后也能继续“有钱花”,这种对金钱的执念,可谓生死不分。
在社会价值观里,尤其是在华人社会,有钱就是成功人士的首要特征。财富被视为赢在起跑点的关键,而这种金钱至上的观念早已深深渗入我们的日常甚至是未来方向。大学选择科系时,若念的是艺术、音乐、哲学、人文等,总难逃一句“以后没‘钱途’”;反之,若是会计、商业、工程、医生、法律、资讯科技等热门科系,便能获得亲戚长辈一致赞赏,认为这些都是能保证未来“钱包满满”、衣食无忧的科系,是迈入“人生胜利组”的一大步。
华人不仅爱财,还非常会守财。雇员公积金局的数据显示,巫裔会员人数为830万,而华裔只有445万,人数仅为其一半,然而,在总存款额方面,巫裔为3638亿5000万令吉,华裔却达到惊人的6764亿8000万令吉,数字背后的对比不言而喻。
过去的华人普遍懂得赚钱,也懂得存钱,但往往舍不得花钱,结果常出现“人在天堂,钱还在银行”的状况。但经历了经济重创、带走无数生命的新冠疫情后,许多人终于意识到生命无常,许多华人逐渐学会劳逸结合,不只要赚钱、存钱,也要懂得享受生活。适时休息、旅行、吃好一点,免得辛苦半生还来不及享受,人生就已画上句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