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白咖啡 | 烧青mug牙兰杯 叹茶等德士 老茶室咖啡光阴故事



在传统海南咖啡进化到白咖啡的流金岁月中,曾几何时,家家户户饭桌上,每天都会泡好一Mug黑Kopi O,让一家人享用;想当年盛咖啡的烧青mug与玻璃牙兰杯,德士司机围坐叹咖啡话家常的画面,多美好!
时代留下的咖啡印记,由时间细细冲泡,暖胃又暖心;这份情怀,不只承载著上代人的记忆,也让怡保人与咖啡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ADVERTISEMENT
让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为大家重温发生在咖啡周围的故事,变迁中的价格,以及怡保咖啡文化。

朱允楠:共享烧青mug咖啡更实惠
怡保高温街琼南茶餐室东主朱允楠说,热咖啡盛装在经典咖啡杯中,换成是大杯热咖啡或冰咖啡,则是啤酒、汽水品牌的玻璃“牙兰”杯。

“尚有大小两种烧青mug,大mug冲泡出来的咖啡可分盛3经典咖啡杯供3人共享,喝起来分甘同味又划算。在七十年代初,Kopi O一杯10仙,大mug则是20仙。”
拉茶,同样以烧青mug上桌。

吊绳塑料袋仍流行
朱允楠指出,怡保早期打包咖啡是直接倒入牛奶罐,再从罐盖中间洞口穿上绳子吊起,或是把罐子放入吊绳塑料袋中,这类在怡保盛行的吊绳塑料袋仍流行下来。
对于ikat tepi(绑旁边)和ikat tengah(绑中间)的年代,在怡保已过去了半个世纪左右。

雪藏牛油风行
七十年代时,将雪藏牛油或生熟蛋加入热咖啡或Kopi O饮用,曾是一股风潮。朱允楠说,那时候,茶客亲自把香滑的雪藏牛油投入热饮或搽到面包上,连生熟蛋也要自己打入。
那些年,一份雪藏牛油面包价钱是20仙至25仙,比起鸳鸯面包多上5仙到10仙。
“生熟蛋习惯打在经典咖啡碟中,一些是2粒蛋放在杯旁的碟缘,让茶客自己入空杯中。”
打横切半搽上鸳鸯
俗称Roti夹
在炭火热水炉上烤成的面包,打横切半搽上鸳鸯(加央和牛油),朱允楠说,怡保人俗称Roti(面包)夹,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世纪或更早。

“古早热水炉除了煮水,还能用来蒸面包,蒸法是将面包搁在热水上,让蒸气哄软;烤法则是放到炭火上香烘。”
除了加央和牛油,他说,面包尚可搭配雪藏牛油与橙酱,变化多端。

朱允楠父亲经营的茶档搬迁至高温街后,由他接手,咖啡飘香已超过70年;他记得,当时5仙硬币仍通行,一份面包不论蒸或烤是卖15仙至20仙,Kopi 0连同面包介于25仙至30仙。
海南茶与“叮”的由来
Kopi和Teh(奶茶)结合的掺,怡保人也唤作鸳鸯,少数人会叫做海南茶。
朱允楠解释,Kopi在海南话、广府话和福建话中皆同音;至于“海南叮”的说法,一来因为泡咖啡传统上是海南人掌舵,其次是茶匙在搅拌杯中咖啡时,敲击杯壁发出“叮叮”声响,两者合成而来。
中年为白咖啡雪热饮Kopi O的分水岭
中年,为白咖啡和传统海南咖啡(黑咖啡)的分水岭,怡保德乐街东海茶冰室东主张富生这么形容。
“年长一群偏爱白糖和牛油伴炒咖啡豆所成的黑咖啡,热Kopi O是日常,年轻一代却锺爱白咖啡雪,冷饮白咖啡更是占了整体六成,选择Kopi O的,往往倾向热饮。”

德士司机搭客云集
八十年代中期,茶室对面是江沙路沿线的甘榜斗华、打昔和珠宝德土车站,凑足搭客就开车,每小时发车两三趟;张富生记得,当时单是德士司机便有二三十人,等候搭客间期,便聚集在茶室喝茶聊天。
“那时候,每名搭客的车资从2令吉起跳;相较之下,一杯Kopi O只需80仙,咖啡雪也只是1令吉20仙。搭客多为妇女,清早先来大巴刹买菜,过后在茶室喝上一杯茶或跟友人茶聚,再搭德士回家。”
张富生:茶室与“七家头”为邻
回想当年,茶室旁约200呎长的小巷便是著名的二手市集“七家头”。

张富生曾住在茶室楼上,每天清晨5时开门,聚集约50名各族小贩的“七家头”开始摆摊,贩售及修理各式物品,如手表、女性内衣裤、替打火机充瓦斯、磨刀等。
“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于九十年代迁移到大巴刹,如今是每逢星期天集中在荷里街时光隧道。”
那些年,马来人常在茶室饮Teh(奶茶),配上鸳鸯面包生熟蛋,成为跨族群的一道融合风景。
附近商店打来电下单
安排捧下午茶上门
茶室最忙碌是早上8时到10时,上班族享用早餐的时段,午后2时到3时的下午茶时间,张富生回忆,附近商店打电话来下单,就要安排捧茶送上门,饮茶文化兴盛,普遍先赊账,然后每月结账一次。
当时这一段的休罗街人潮络绎不绝,至少设有3间金店,布庄林立;霹雳英保良百货公司所在的林六经市场店铺,以销售书包和旅行袋为主,也可以买到像羽球拍的运动器材,甚至还能理发、烫发。对面一列板店贩卖漆席、鞋子和布匹,邻近还有近打购物中心与大巴刹,商机蓬勃。
“时过境迁,如今繁华的景像仅剩Tingkat Pasar一列缸瓦铺人气依旧,昔日辉煌不再。”
改单行道 市区面貌变更
那个年代,怡保市区人口稠密,张富生说,不少人租住在商店二楼的房间,街道上脚车、摩托车穿梭不息,出门大都是搭乘巴士或德士代步,休罗街候车亭更是热闹非凡。当各道路从双向道改为单行道后,整体环境也出现变化,光顾茶室的茶客不断流失,街边小贩也式微。

“纵使九十年代一度在Jalan Laxamana设立一座夜市,致力振兴市中心晚间的经济活动,终究难以重现早期霹雳英保良百货公司一带夜市的盛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