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丰盛港

3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5月前
开斋节马上就要到了,丰盛港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大塞车。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大节日或是超长连假的时候,丰盛港总是塞车? 其实理由很简单,大多数在南马工作的家庭,如果要回到东海岸城市如关丹、瓜拉登嘉楼的话,都必须经过丰盛港,再从兴楼及云冰路北上。 丰盛港市区的马路并不是大道,只是双车线道。丰盛港唯一的1座桥是北上的必经之路,而问题就出在这桥上。 因为丰盛港桥是单车线道,所以导致丰盛港每一年都要经历数次大塞车。塞车问题非常严重,导致当地居民都不敢出门,本来5分钟的车程会变成30分钟以上。 如果只是应付平时车流量的话,双车线马路和单车线桥梁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当车流量突然间增加了太多的时候,肯定会发生严重的塞车问题。 这个问题已困扰当地居民数十年,以前不是每户家庭都有汽车,所以当时规划陆路的时候并没有把这项考虑带到方案。可是,现在每户家庭至少拥有1辆车,那么弊端就很明显了。 许多任的国州议员都把这个问题反映到联邦政府,可是到今天为止,问题还是存在。 曾经有一任国会议员说,联面政府会拨款新建第二座大桥,甚至连工程图纸都有了,到最后也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这个问题真的是刻不容缓了,可是联邦政府一直拿不出方案,导致当地居民每年都要受几次罪。 虽然,丰盛港县议会在开斋节期间重新规划了路线,封了许多路口以保持交通顺畅。 可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希望联邦府能正视这个问题,并把它列入接下来的大马计划之中,兴建第二大桥以缓解丰盛港交通阻塞问题。
5月前
(麻坡4日讯)行动党峇吉里区国会议员陈泓宾日前联同柔佛丰盛港行动党及大健康救灾联盟(Rescue Union)前往丰盛港受灾最严重的贝达原住民村(Kampung Peta)视察重建进度,并了解当地所面对的问题。 他今日发表文告说,3月初,柔佛各地持续的暴雨引发严重水灾,丰盛港地区也不能幸免。其中,8个原住民村受灾尤为严重,4个村庄遭受严重洪水,有些房屋全面受损,另外4个村庄因道路中断面临断粮问题。 文告指出,贝达原住民村(KOA Peta)预计有78户受灾家庭,特沃沃原住民村(KOA Tewowoh)有9户,兴楼拉蒙原住民村(KOA Labong)有93户,达纳阿邦原住民村(KOA Tanah Abang)有5户,而丹绒端原住民村(KOA Tanjung Tuan)预计也有37户家庭也受到了水灾的影响。 自水灾发生之初,柔佛丰盛港民主行动党在庄进发同志的领导下,积极筹集各类物资,协调各地的救援团队。他们不仅使用船只疏散受困民众,同时也将物资运送至受灾原住民村。 陈泓宾:共筹集200万救援物资 “即使水灾退水后,丰盛港行动党团队至今依然继续为灾民提供援助,10辆的货卡和10辆的罗里多批次地进入各个原住民村,协助重建家园。” 文告指出,在水灾爆发后,柔佛丰盛港行动党团队与大健康救灾联盟(Rescue Union)携手共筹集价值约200万令吉的救援物资。物资包括干粮、快熟面、米饭、蔬菜、肉类、清洁剂、消毒水、酵素、厨具及电器等。至今,团队已分15批次将重建物资送往受灾原住民村。 陈泓宾说,受灾民众在水灾期间面临物资短缺,不得不食用潮湿的米煮成的饭。原住民敦促政府在高地修建一个大礼堂,作为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的临时疏散中心,而非如现今般,只能在国家公园内躲避,空间狭小,不得不拥挤在一起。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