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初心

1星期前
4星期前
01 / 进了这家店就喝这杯茶 这不是我的茶。 跨界读博,我被自己的勇气帅瞎了眼。然而,上了几堂课,我却觉得怎么好像跟自己想像中差很多呢?我打从心底里呐喊“这不是我的茶”。能说出这样一句话,表示我内心的挣扎和抗拒。奈何进了店,入了座,茶也奉上了,不喝,就凉了。进了这家店就喝这杯茶,这店有的就这些,爱喝不喝。 回想起来,我确实是在这家陌生的“店”门外徘徊良久才决定进门的,只是选择后仿佛又陷入了彷徨。 跨界读博意味着得做好面对不熟悉的领域和概念的准备。选择研究方向或课题时,我只能根据自己懂得的皮毛,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并与导师教授讨论才能理出一个头绪。这种情况,就像在店里咨询店员或朋友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一样。 跨界读博还需克服学科之间的差异。选择一杯茶可能涉及对茶叶种类、制作方法和口感的了解,而跨界读博需要学习新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过程中免不了阅读大量的文献、参加课程和咨询导师的意见,以便快速适应新环境,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选择一杯茶可以带来新的味觉体验和享受,跨界读博则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创新思维。 尽管跨界读博充满挑战,但我相信这会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此杯中茶虽涩,也许,不久后便会回甘。稍安勿躁,来都来了,放宽心,慢慢品呗。 在呐喊“这不是我的茶”时,我也不断提醒自己“是谁说要进这家店的”?还不是当初自己喝腻了别的茶,想要换个口味。浅尝一口就说不是我的茶,这是没风度还是自打脸呢?如果这杯真喝不下,可否用它来调一杯特饮?也许就此成了一杯好茶呢?再说,一桌的丰盛飨宴也需有清茶祛腻调节,又何必急着拒绝呢? 02 / 追寻马斯洛 10年前,我像着了魔似的,迫切想重新回到学习的氛围。在不知道自己寻找的是何种学习氛围的情况下,我跑去学古筝。然而,3个月过去,我发现音符并没有在自己的血液里,于是,我毅然把从古筝音乐学院租回来的古筝退还回去了。 10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被那种按捺不住的情绪吞噬。 在准备读博的友人协助下,经过两轮分别跟商学系和社会科学系的5位教授线上会议,被问及为何不在商学系继续深造,而选择“跨界”到社会科学系时,我的回答是“我想”。听起来再纯粹不过的愿想,却隐藏不住一丝执拗,所以,心中所想,真切地反射到简单粗暴的言语当中。教授不吝赐教,希望指给我一条明路,省得我因一时迷惘而踏上一条曲折之路,还不一定到得了终点。他们的用意和好意,我深深感悟,也感谢。然而,我还是秉承自己的初心,选择了跨界,也许,客家人都是这般的“硬颈”(执着)吧。 其实,跨界是费时、费力、费钱的麻烦。明明可以直通,我却非得挑一条有收费站的曲折路线。3个科目、6份功课、3个演示,9周内完成,除非做好了栽在跨界路上的打算,否则,说不吃力就是自欺欺人。 友人说,远一点的路,也许沿途风景更迷人。毫无疑问,这条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路线,必定有值得期待的魅力,我甚至打趣称这一路必定风光明媚,处处花团锦簇,而那些沿途遇见的似锦繁花,又名“头昏眼花”。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上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是一般。唯一一次考获第一名,还是10年前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时,以应届第一的名次受邀上台致辞,那便是我人生中,在学习的道路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高光时刻。 而今,相隔10年再一次回到学校,我知道,这一次,我为自己挖的坑是前所未有的大而深,而且,在这个超级大深坑之前,我还义无反顾地为自己多添加了3个大坑。现在看来,估计得插上翅膀才能飞越过去。 有人说,一把年纪才活成自己年少时最厌倦的模样,这不是在开倒车吗?其实,这一路上,一把年纪的比比皆是,而且,少了那些岁月的打磨,还未必能经得起读博的洗礼呢。虽然我没有翅膀,但是,我愿用我的意志化成行动,按部就班地前进。 这一路,漫长而险峻,我称之为:追寻马斯洛(注)之旅。我,出发啦。 备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受尊重、自我实践。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01 摸摸老师的“魔笔” 新年跫音将近,校园内开始有浓浓的佳节气息了。各个班级开始筹备布置,红包封制成的扇子,还有校方向商家购买的DIY灯笼吊饰,再加上校园内张挂着红彤彤的新年装饰,浓浓的新年氛围迎面而来,好期待即将来临的新春活动。届时,校园内将播放新年歌曲,师生们皆可挥毫泼墨,一片喜气洋洋,春意盎然。 今年带四年级,他们可是一群让我对他们又爱又气的小瓜。 四至六年级的同学将会进行挥春比赛。我的这一班小瓜是第一次写四字的春联。 “大地回春”就是他们当天要写的字。 担心他们在红纸上胡乱挥毫,届时评审可能一个头,两个大。为了不让这情景发生,我只好在班上示范如何写这四个字。 学生们非常期待这一堂课。甫进班,他们已把报纸摊开铺在桌面,笔墨已准备好,等着我“表演”而已。 每一组的学生都会轮流来到我跟前,看着我如何写这四个字。我一边写,一边指导他们下笔时得注意哪个部分。 “点,横,撇,捺,然后笔锋慢慢地转一圈……” 之后,耳边传来小瓜们的话语。 “哇,老师,你很厉害勒。” “老师,你跟林靖汉老师一样厉害勒。” “哇,老师,你学几年了哦。” 我还听到某位男同学说他要赶紧回到座位拿出笔记本,记录我边写边念的步骤。 还有另一位小男生来到跟前说:“老师,我要摸摸你的‘魔笔’,因为你很会写。”我听了后扬起嘴角,觉得这些小瓜好有趣。 心想:难不成摸了我的“魔笔”后,当天的比赛你就能挥笔如有神?呵呵,我没泼他冷水,只是觉得他这个举动很有趣。好天真啊! 02 豆芽 好多年没教一年级了。今年,校方安排我教他们道德教育。一年级只有18位小朋友,上道德教育课的时候,异族学生则去上宗教课。 犹记得我教课说到口渴,就很自然地摘下口罩喝水。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为什么你那里有黑黑的豆芽?”他边问边示意。 我听了后大笑,并没生气。心想这位小孩好可爱啊,怎么那么幽默。 我马上纠正他,这不是叫豆芽,这是一颗黑痣。 他点点头,很腼腆地对着我傻笑。 告诫自己不忘初心 暮然间,念头一转就想起有时候被高班的学生气到血压升高,倘若下一堂课是一、二年级的班,那么感觉就很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就是那么的单纯,可爱啊!至少他们的童言童语,可以暂时舒缓我当天的心情。 教学路上,撇开那繁重的文书报告之外,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教育这一条路还是有一道很美的风景线,至于美到哪个程度,就要看你往哪个角度去评价了。 慕然回首,我在教育界已快步入第20年的时光。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我送走的第一批毕业生今年已是30岁的成人了。 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在教育路上切记不忘初心,我坚信教育这一条路值得继续走下去,直到法定年龄退休的那一天……
7月前
        (怡保12日讯)配合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林连玉基金组织巡访团拜访霹雳董联会和霹雳州各独中。   该团分别于2月10日参访班台育青中学、曼绒南华独中及出席怡保深斋中学新春团拜会;2月11日参访江沙崇华独中、太平华联中学和金宝培元独中;以及2月12日拜访霹雳董联会。在联席会议中,霹雳董联会与林连玉基金成立《初心》独中复兴运动舞台剧巡演联合筹委会,由颜登逸和吴建成担任联合主席。   在巡访各独中的工作会议上达成共识,《初心》将于5月27日晚间在怡保育才独中首演,过后将在上述5所独中进行巡回演出。   吴建成:争取霹9独中参与巡演   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表示,为了彰显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对我国华教的重大历史意义,筹委会争取霹雳州内9所独中都参与巡演。   舞台剧由林连玉基金制作、学生和素人演员参与,重演5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的场景,让观众在缅怀历史的当儿,点燃传薪之炬。筹委会亦计划于明年与各地独中及文教团体合作,在西马半岛推展《初心》巡演。   颜登逸:领袖坚守华教岗位   霹雳董联会主席颜登逸指出,50年前那些具备远见和勇气的华教领袖,牺牲自身的利益,匹夫当关坚守华教岗位,才有今日所见的独中成果。   他说:“这是一场华文教育自救的群众运动,自1973年4月1日吹响号角迄今已然五十载,我们希望华社各界携手团结,秉以初心,缅怀独中历史,开创华教未来。”   5月27至29日举行周年活动   除了《初心》舞台剧,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系列活动也包括于5月27日至29日在培南独中举行的华文教育研讨会、5月28日在怡保深斋中学的万人团结宴、独中传骑、“义字当头”筹款活动等。   巡访团成员有林连玉基金主席吴建成、常务董事林金树、何信祐、巴生滨海区联委会主席林顺康、行政主任梁莉思、副行政主任林嘉年及执行员杨嘉俊。   接待霹雳董联会的成员有主席颜登逸、财政郑庭忠、总务黄志伟、理事陆翰文、郑东旺、马文宗、委员陈凤玲及康志发。      
8月前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护士常常因守护健康,关爱生命等被称为白衣天使。 第一次接触这份神圣的职业是在我初中三年级的学校假期。我到一间药房打工,没错,当时天真的我的确是冲着员工福利很好去的。虽然药房的福利很好,这却是一间不简单的药房。普通的药房,护士负责登记给药,医生负责看病和配药;这间不简单的药房服务的范围却不只限于药房,医生还会外诊,到老人院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家里为人看病。 在药房,有分成“做外面”或者“做里面”。外面负责登记、配药、给药;里面则是要和医生共处一室,且反应要非常快。一开始做工的时候,护士长一定会让新人做里面,如果新人能熬过里面那一关,外面根本就不是问题。 在里面,除了学会量血压、血糖,还要学会各个用具的专业名词。像手术剪刀还分为组织剪、拆线剪等,如果你拿错用具,就准备被医生骂得狗血淋头! 过了一段时间,会让你到外面工作。因药房收费大众化,所以会有较多的外劳来看病,有些刚到马来西亚,语言能力还有待加强,这时候你要付出你的爱心和耐心,一边比手画脚,一边用手机翻译。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看懂“医生字”,要不然就会配错药,每次配完药都要拿给护士长或医生确认才能给病人。 真正的挑战不只这些,而是出外诊! 为了快速且无差错,我们必须要精简化所有用具和药品。在老人院里,很多病人是中风病患且长期卧床,可能很多家属会认为老人院里会有专人照顾。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好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尿布肮脏马上换。可想而知,以上我说的都是理想状态。现实是,老人多到……一个护工就要照顾7到8个病人,根本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做这些事。 挽救每个可以挽救的生命 这样“随便”的照顾结果就是,病人会长褥疮。褥疮也分成好几个阶段,可是我所面对过的案列里,都是第三或第四阶段。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清洗伤口,剪掉腐坏黑掉的组织,直到康复。情况恶化的话,我们就要负责让他们转到骨科部门,考虑截肢。 第一次嗅到腐烂组织的味道时,我真的不知道要怎样调整呼吸,且完全没有胃口吃东西;我的手仅隔着一层手套就触摸到了腐烂的肉,有时还会染上鲜红的血。 当然出外诊的“惊险”时刻不限于以上我所说的,我们还会帮忙换胃管、尿管、送药、抽痰、通便等,一切家庭医生能做的事情都能做。所以在药房学到的不仅是药理,也学到护理,外科等的知识。 药房是我学校假期必打卡的地方。经过那么多年的“打工”历程,也更坚定了自己未来的志愿要往医疗方向发展。现在的我很努力地让自己的理想实现,不管未来的我是不是医生或护士,还是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士,至少我的初心是不会变的。我要救死扶伤,挽救每个可以挽救的生命。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10月前
1年前
孩子不小心打破了鸡蛋托上的鸡蛋,他很惶恐,他很担心我会责备他。当时的我正在忙着其他家务事,而且还有不到一小时就要给学生上课了。 我知道事情后选择告诉他应该怎么处理,我没有责备他,我只是让他知道必须清理。我放下手上的家务事,亲自引导和指导他善后工作。处理过鸡蛋液的妈妈应该都知道,除了有一股异味,那黏液并不容易处理,我还叫了他的哥哥帮忙,让他也参与其中。 碰到这样的事,很多人会说你应该给他自己处理。对此我有其他看法,我设想是自己碰到难题,如果能选择,我真的很希望有人可以指点我,我会因为心存感激而更努力、更用心地学起来。对我而言,所谓的放手是他可以了,我才让他自己去,而不是因为不想孩子打扰自己的“活动”,而以“我要让他独立”然后放手不管。 事后他自己告诉他的爸爸这件事,他说,我没责备他,他知道自己哪里不对;甚至告诉爸爸,我教了他怎么善后,以后不小心打翻东西,他自己知道怎么处理了。他更补充说,以后家里谁需要帮忙,他一定会帮忙处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会多考虑孩子会怎么想,他想要什么,我才去处理问题。因为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不再是我们讲了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要让他明白什么是不对的是一门学问。以前那一套打压式的教育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不要表面上的臣服,我宁愿花多一点时间让他完全明白,自己真懂了而改变。 不要以为我们赢了 今天,当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教育只是点头表示知道,或者不发一言让我们一直骂下去时,不要以为我们赢了,不要以为这叫听话;有一天,当他不再受控于我们时,我们会发现当初那个我们以为很乖、很听话的孩子,最后却是人人口中“不听话”的孩子。不要把责任推在朋友身上,如果当初的我们有让他听进去,有让他真正明白,今天再有多少个“坏朋友”,他的初心还是会在的。 教育孩子需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以道德规范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孩子继续走下去。同时,别忘了,一个人的错,不是只以惩罚了事,要让他从中学习,让他更懂得珍惜别人的陪伴和给予他的机会。
1年前
1年前
读到新山出生,后来在台湾找到舞台坚韧发光的纪录片青年导演廖克发,说他往后应该会向自己的孩子说:“不要因为你落籍何处就强迫自己说要永远忠于……,而是应该花很多时间去寻找你的信念,找一个可以落实你的信念的地方,做一个更好的人。”我心有所感。 更好的人,这句话像远方的钟声敲进我的心底。做一个更好的人,我想到的是更善良、更责无旁贷、更正义、更厚道、更才华洋溢、更兼容并蓄的人,我也想向我的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不要动不动就逼别人说爱不爱国,一个口口声声爱国的人,也可能暗地里勾结各种势力挖空国库。 我宁愿孩子们穷极一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成为一个更细腻的导演,成为更温柔的插画家,成为更傻气但拼命的政治家,成为相信文字充满力量的文字工作者,成为敬畏大自然的登山者,洋洋洒洒的名单,小女儿因为看了帅气的西洋剑比赛,就转头问我说,爸爸,哪里有卖那种咻咻咻的剑,我要做更厉害的剑手。 突然想起大约是2001年吧,我在台湾南部蛮荒偏远的校园内读纪录片研究所,齐聚各种古怪志趣的艺术爱好者,那年蔡明亮导演刚拍完《你那边几点》,就被邀请到我们那间像是藏在原始森林的迷你校园,当驻校艺术家。某天和他同一台车到临近小镇用餐,经过酪梨园和菱角田,蔡导演悠悠然的说好想念小康啊,好想念台北家里的树啊,我听着他突然冒出来的话,车子在六甲镇上随意寻找停车位,那时候就想说这位同乡前辈实在传奇,接近半生用他自己慢速的镜头在说着一个又一个看似冷淡疏离的故事,但近距离接触过后才发觉,他内心丰沛的情感,和他电影里头卡着卡着的情绪,有着天渊之别。 如果可以,请记得初心 巨大的落差,可能才会衍生出那异于常人的特殊力道吧。他是一个特别勇敢的人,虽然我并不那么喜欢他的电影风格,但我喜欢他的本人,脑袋里的构图风格强烈,内在却像一个孩子般纯真直率。后来隔了几天,我在学校放映厅外抽着烟时,看着他规劝他的电影已经放映了才姗姗来迟的观众,请他们止步,不要进场干扰到观影的观众,他温言相劝,那个时刻我觉得他不只是一名导演,而是一名修行经年的师尊。 实不相瞒,大学快毕业时,我也想当导演,最好是那种独立制片的冷僻导演,拍小成本的有趣内容,不按牌理的剧情,没有详细分镜的剧本,后来发现最接近的模式就是当时兴盛的个人制作纪录片,而偏远南部乡村水坝旁的艺术学院那几年收了很多学生摸索纪录片,我也就混了进去。那是一个格外魔幻不真实的时空,掌校校长是知名大建筑师,从中国杭州买下两座古桥,拆解后空运回台南,再一块砖一块砖拼装回原样,小桥流水的一边是学校教授们的宿舍,有时兴致来了,胆子较大的学生就划了小船穿过古桥靠近教授宿舍,敲敲窗户,教授开了窗,学生们就马骝似的溜进房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谈一些言不及义的艺术看法。 那是一段非常杂乱,秩序重整,也异常纯粹的时光,像我这样在父权至上的背景里生活过的青年,也终于敢近距离面对一位霸道粗糙的指导教授说:“你蛮不讲理。”惹得那教授怒目拍桌子。我那时候就觉得,我可以从这里毕业了,我也可以从父权的压头教育下毕业了,我似乎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了。 虽然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但我始终相信,所有过眼云烟不只是没有重量的存在,那些云烟往事,会有一天突然冒上心头,提醒你一些事。 闭关锁国那么久,被影响生计接近两年的朋友阿管,他从事的是音乐制作和经纪公司,在愚蠢弄权的政客眼底,是非必要的行业,不能开工。每两三天就看他在脸书随手放一则状态,数天前有一则很有感,应该要记下来,其中一段写的是:“做饭吧。好好地做饭,好好地望着天空,等日子开放了,大概哪里也不急着去了,找那条河溪,取那瓢水。”读到这里,不免觉得,锁国封城会把某些人逼成疯子,而另一些人,会成为禅师,我的朋友看来是属于后者。 我老婆昨晚就和闺蜜在电话中笑说,等开放了,我们暂时也不用想着旅行啦,可以好好和你们堂食,可以偶尔约出去喝两杯,就很棒了。 其实生活就像一条溪水,你要多多留意河道上的风景,有时是迷人的灿烂风景,有时是封闭状态的焦虑来袭,都不要害怕,如果可以,请记得初心,让自己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