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教

摄影:彭欣怡 (芙蓉23日讯)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预告,明年1月DG 12级别副校长或可在无需“降级”的情况下调校! 他说,这是经过他多次在国会上提问,以及全国教学专业职工会(NUTP)和公共及民事职工总会(CUEPACS)积极争取后略见的成果,在此之前,旧制度对于在这个级别的副校长,并不公平和缺乏友善对待。 他说,过去的旧制度下,DG12级别的副校长只能待在一所学校直到退休,无论任何理由都不能调校,若是要求调校,则需被逼从副校长的身份,转为普通教师的身份,然而这将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 他举例,曾有一位DG 12级别的副校长,因要照顾家庭为由申请调往靠近住家的学校任职,身份也从副校长转为普通老师,然而对于很多不知情者,会带有偏见认为该教师是被纪律处分“降级”。 “但这其实不是降级,只是因为制度限制,该名教师的级别仍属于DG 12,只是社会很容易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产生误会,也会对相关教师不公平,所以我希望公共服务局总监明年1月就可以宣布新制度,让副校长可以在无限制下申请调校。” 谢琪清是今午为森华校教师会79周年联欢午宴致开幕词时,如是指出。 较早前,森华校教师会主席吴志伟致词时提及,华小学生人数下降的情况,谢琪清公开呼吁家长们,不要以名校作为首要选择,而是把孩子送到就近学校就读。 他以自身为例,虽然不是出身自名校,而是来自蕉来一所不太出名的华小,但已经证明了小型华小的孩子也能有明天,他更相信,未来将有许多来自小型华小的孩子们,能比他更优秀。 他说,父母应该考虑孩子和社区的情况,认同无论任何类型的小学的教师和课程都是一致的,如果家长们都支持和配合把孩子送到住家附近的学校,相信华小面对复级班的情况也会减轻,每所学校人数也会更均衡。 他承认,华小学生人数逐渐降低的事实,甚至在被视为城市选区的亚沙国会内的一些华小,也面对同样的问题,相信郊外学校,类似的情况则更严重,所以他希望家长们能将内心“小型学校的孩子没有明天”的想法消除。 吴志伟则说,全国有不少华小学生人数日渐减少,在森州共有10所学生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这些微型华小很快就会以复级班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有的学校也正在实行。 而令他深受触动的是,淡边县利民济礼仁园华小创校于1954年,走过71年的岁月,但由于学生人数下降,这所学校将在今年12月5日正式走入历史,将迁至雪州,命名为礼仁艾美娜华小,并在明年1月开课,延续礼仁园华小的使命、传承。 “目前,森州只剩81所华小,这不是数字,而是华社文化的根、孩子们未来的路,我们必须关注微型华小的发展。” 另外,他也提及波德申县西廖华小特别以《看见西廖》微电影,让大众关注与关心微型华小的存在。 他说,每一所学校,只要还有孩子在里面学习,它就值得被看见、被支持、被守护,每一个微小的微笑,都是教育的力量。 教总主席谢立意则鼓励森教师会努力招收更多会员,尤其是带动新生代校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壮大组织力量,这不只是为了培养接班人,更重要是让年轻一代的华教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华教的历史和深层意义,增强对华教的情怀和热爱。 “基于时代背景和经历不同,年轻一辈对华教的认识不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宣教工作,提升他们对华教的了解,尤其是必须清楚知道,今年还能够到华文学校受教育,不是理所当然,而是先贤们的坚持和牺牲,辛苦争取回来的成果。”
12小时前
13小时前
2天前
2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人生六十日已落,我称最美夕阳红。 回顾来时路,一生勤耕杏坛,奉献华教的理想已深深刻在骨子里。在国中退岗之后,即投入独中教育,期望在夕阳之年,再献力华教。夕阳再美,难免风雨;道路崎岖,砥砺奋进,人总不能等着风雨过去,而应学会在风雨中跳舞。风雨我不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须做到穷则善吾身,达则济华教,故以另一种方式,即攻读博士研究,为华教建设与独中发展,做出另一种贡献。 读博研究之范畴始终以华教为根源,深入探讨独中所面对的困境与解锁方案,尤其在这科技与资讯发达的时代,在新一代对华教的热衷已日益淡化的时代,在教育多元化的时代,独中更应知己知彼,突破困境,稳扎根基,成为大马华裔子弟首选的教育基地。 马来西亚独中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坚韧与奋斗的历史,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政策压迫,社会变迁与全球化浪潮之多重挑战,仍屹立至今,实乃大马华人的心血实证与骄傲,其发展牵动华社命脉。在华教与独中发展课题研究中,我有机会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华教发展脉络,更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并经过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得于以更新颖与全面的观点、思维与视野探析华教与独中发展。不仅如此,在研究中让我对华教先贤之奉献更敬佩。华社与华教生死与共,不惜牺牲而为华教赴汤蹈火,华教斗士为了争取华教权益而鞠躬尽瘁,是马来西亚华教的前锋与后盾。当我游走于华教历史长河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解读过去,纵观现今发展趋势,以更宏观视野开拓对独中发展的新思维。 在国中掌校多年,所累积的经验得于在独中施展,营造一所魅力独中乃我之理想。独中要健全发展,管理制度起重要关键。董事会与学校发展起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必须紧守创办初心,更应富有教育理念,以教育管理来主导学习的管理措施,从基本行政架构中清楚分析各职位范畴,各司其职,确保内部管理稳定,达到董校和谐,齐步同行发展校务之目标。独中董事部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封锁在传统的框架,更可接受新时代的管理方式,建立一所现代化独中。 一所独中的魅力来自于人文教育,教师乐教,学生爱学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现今社会生病了,校园安全亮红灯,人文教育去了哪儿?教师乃教育体系及一所学府的重要支柱,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更具备教育理念与素质,故专业师资培训对独中发展影响深远。独中乃华裔子弟的另一升学管道,许多华裔子弟希望能挤入独中之门槛,接受优质华文教育,但事与愿违。所以,在我读博研究中,更深入探讨学生们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留级生及后进生,在前路茫茫的十字路口,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何种教育,是否真正为他们策划另类教学法,提供正规教育之余,结合学术与技职教育,让这群后进生可开拓另一条康庄大道。 华教乃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文化认同与身分认同基础,一路风雨走来,华社苦心经营独中,育人才无数。新时代的独中,是否仍然秉承先贤开办独中的初衷,继续履行发展母语教育,传承中华文化之重任,而不因时代的需求而变质,实乃应探讨之课题。 人生一步一脚印,我从执教鞭至掌校,纵横杏坛四十余载,在教育工作所经历的淬炼与困境皆有其价值,内在沉淀的精华,坚持继续献身华教,更希望让独中教育发扬光大。 烈日走过辉煌,夕阳依然染红大地! 更多【新教育】: 听见教室外的呼声 海草研究员 x 音乐人黄莲心/让更多人看见海草之美 在东南亚短片节 看见每个国家当下的呐喊
2星期前
2星期前
摄影:彭欣怡 (芙蓉8日讯)亚沙国会议员谢琪清高谈与芙蓉丘晒园华小“曾一起走过的日子”,当初他作为在野党州议员,那段几乎不被看见的时期仍被学校允许甚至邀请进入校园,即使不是主宾,如今已成为执政党国会议员的他,以开幕嘉宾身份,为这“老朋友”送上26万令吉的大红包! 芙蓉丘晒园华小今天在学校举行75周年校庆暨筹募建设基金晚宴,在校园四合院广场筵开75席,目标筹募75万令吉,意义重大;而在谢琪清拨款的“加持”下,学校成功远超目标,成功募款89万5380令吉。 上述涵盖四合院广场舞台、储藏室、LED荧幕共20万令吉,已在较早前移交支票,今晚则宣布加码6万令吉,作为学校舞台阶梯和添购250套学生桌椅。 他说,2008年至2018年担任武吉甲巴央州议员时,当时的政治气氛,在野党议员若要进入校园,校长或需要“做功课解释”,所以当时他进入学校着实面对局限;如今执政党国会议员,主持学校活动开幕的邀请不断,年杪的活动至少半年前就得预约时间。 “在我10年州议员的时代,武吉甲巴央区17所学校,当时唯一敢邀请致邀请函给我出席活动的学校,就是丘晒园华小,所以我非常感恩,它更是我担任亚沙国会议员后,选区60多所学校中,唯一的老朋友。” 他说,2008年在旧校舍的空地有一场小宴会,当时的行政议员是主宾,并由时任的芙蓉市议员代表,而他则被安排在主宾席旁的桌位。直到翌年5月学校发生白蚁事件,他更是在没有任何镁光灯和注目的情况下,单枪匹马走入校园和时任校长见面商讨相关事宜。 他回忆,当时获得好友的榴梿赞助为丘小义卖筹款,并成功获得1万9000令吉。这起事件后,逐渐和丘小三机构建立更好的联谊。直到学校获得发展商IJM Land赠校地、从集装箱搬入校舍,当时虽然在照片里本身不在“C位”,但也感谢时任校长何立群敢让他一个反对党议员进入校园,新校舍开幕启用时,也受到邀请出席。 谢琪清说,丘小由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拉务区,但最初几乎不被人认识,因为旧校舍被高耸的树阻挡,看也看不清,如今则身处在森州最贵地区的其中一所华小,甚至也是少数在南北大道高速公路经过时都能被看见的学校。 “我坚信在丘小新校舍启用后学生人数会不断攀升,如今应验了我的说法,人数从200多位增至700多位,也是全森82所华小,新生人数占最高一位的学校。这,就是丘小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有朝一日必能出人头地。” 董事长拿督叶国文说,筹款目标能够突破,是关心教育和母校的各界共同打造的成绩,每一份捐献和心意,都是推动学校继续前进的动力。学校经历75年的风雨走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理解董事、校长、老师、校友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这次筹到的款项是用于学校设备提升,让下一代学生能在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份贡献也是一份对未来的投资以及教育的传承。75年是值得骄傲的里程碑,更是迈向新篇章的起点,让我们继续携手,为丘小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教育之光永续传承。” 筹委会主席关书达致词时回顾丘小从集装箱课室变迁完善校舍的过程,不忘在这段过程中所遇过的好人好事以及感动,包括当时因需迁校,经过时任董事部的努力下,IJM Land答应捐赠4.5英亩的校地。 他说,2009年学校发生白蚁事件,当时家协和家长买了6个20尺的集装箱让学生上课,当时IJM Land也送上了多个已经翻新的集装箱供学校作为老师办公室、图书馆等,董事部也出资盖了一个小礼堂,惟却没有如厕所、食堂、雨盖走廊和其他该有的设施,同样获得IJM协助解决,提供学生一个较为安全和舒适的求学环境。 “最令我们感动的是,集装箱期间我们安排安装冷气,承包商却一文不收,协助推泥放集装箱的承包商更发了一张‘零金额’的收据,当时森小贩夜市公会同仁也带领我们到芙蓉2夜市筹款,募得4000多令吉,这一切让我们时刻感恩。” 2012年至2013年,关书达说,丘小开始建校,第一栋18间课室的校舍楼兴建,2014年下旬开始盖了四合院,如今估算投入在这所学校的总金额和资产高达800万令吉,加上当初发展商捐赠地段,合共预计1000万令吉。 他补充,从800万令吉中,70%是来自各基金会、华教人士和热心人士捐献,其中亚沙国会多年来一直对丘小关照,多年来的拨款累计高达80万令吉。 “很多人都问,丘小已有了完善的校舍和硬体设备,为何还要筹款?但是自2014年第一栋校舍落成,至今已有10多年,学生人数也从当初50多位增至750位,筹款则是用于硬体改善和空间利用的维护、提升礼堂设备等。” 同时,他补充,未来几年考虑或用电量不足的情况,届时也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新的配电箱,另外还有学校的交通规划问题等,都等待董事部解决。 目标筹款金额中,他说,其中15万令吉是提升图书馆、设立音乐室、舞蹈室,希望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知识外,也通过兴趣培养五育学生,让学生提升信心。无论如何,他希望学生和家长们可以了解,学校的一切得来不易,盼他们能好好珍惜。
2星期前
报道:李彩婷 (芙蓉9日讯)在森州82所华小当中,共有17所走过了百年岁月,其中最年长的华小已经迈入114岁! 百年前,当南来先贤在异地艰苦打拼,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后代能有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完善的教室,先贤就在会馆、神庙、甚至店屋里设立简陋私塾,他们深信,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百年校龄,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一段段无数人接力维系的故事,森州这17所百年华小,如同文化的灯塔,照亮着教育的未来之路。 从清晨朗朗书声到今日科技教学,这些百年华校见证了时代更迭、文化坚持与教育价值的深根。 面对未来,它们是否能迎来第二个百年,需要整个社会持续守护与扶持。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片土地上还有人相信教育、珍视文化、坚守初心,那么华小的灯火,必将永不熄灭。 森州17所百年华小遍布各县,以芙蓉县最多,共有7所,分别是走过112年的芙蓉中华小学与文丁中华小学、历经107年的芙蓉振华小学与晏斗中华小学、106年的汝来国民华小、101年的芙蓉启华小学、以及100年的芙蓉培华小学。 其次为波德申县,共有4所,分别为波德申中华小学111年、老港中华小学110年、瓜拉芦骨峇都依淡华小105年、船头育华小学102年。 在仁保县,共有两所百年华小,分别是阿逸依淡中华小学104年、马口启文小学100年。 在日叻务县有走过了114年的知知港群英华小、淡边县金马士国民华小105年、瓜拉庇劳县丹绒怡保中华小学104年、林茂县林茂育华小学100年。 走过世纪风霜,这些百年学校在步入百岁之际,校方都会举办隆重庆典,除了是庆贺,更是向历代为学校付出心力的先贤与前辈,致上最深的敬意。 森美兰华校董事联会会主席萧福才说,一所学校能走过百年,是很不容易的事,而森州至今有17所华小达百年,他期许这些学校能持续培育新一代人才,更希望它们未来能再创200岁的新里程,当然,他也希望州内其他华小也能生生不息。 不过,他感慨地说,这些百年华校,多数曾历经学生人数破千的光辉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如今多数仅剩数百名学生,然而,他也看到转机。 “随着华文成为全球关注语言,越来越多友族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往华校就读,这使得华校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堡垒,更是多元融合的摇篮。” 他指出,森州无论是过百岁或是未足百年的华校,在如今与全国各地华校一样,都面对着各种挑战,除了华裔生骤减,尚面对经费不足、师资短缺等等问题,但无论如何,华社至今仍然非常重视华校的发展与传承,只要华校有需要,都能一呼百应。 据他所了解,市区的百年华小,在目前仍以华裔为主,但在郊区,不少华小则会融入比较多友族学生,他相信许多人都了解,郊区里的华裔,多为长者留守,年轻人都移居城市,导致当地华小的华裔生来源日减,而友族生成了华小新希望。 无论如何,他强调,大马的华校,是中国、台湾、香港之外,保留华校特质最完整的国家。 同时,他呼吁华小必须与时并进,尤其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教育时代,华小应更加掌握科技趋势,让百年学校不只延续,更能开创新局。 全国校长职工会森州分会主席李治𣚦强调,百年华校的存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直言,当年先贤飘扬过海来到这里落地生根,为了后代有受教育的机会,生活再苦、再穷,也坚持办学。 “时至今日,我们要继续守护这些百年华小,即便学生人数不如以往或严缺,也绝不能让这些学校调零,否则就会对不起当年创校的先贤。” 他也认为,现今不少华小有友族学生就读,这不只是趋势,更是文化交流的良机,让更多族群了解华人文化,是华校存在的另一种价值。
2星期前
3星期前
(振林山28日讯)士姑来国际同济会日前举行第二十四届(2025-2026年度)会长理事会交接典礼暨《携手同心·爱心永续》慈善晚宴,宴开46席,现场气氛热烈。 大会秉持服务社会的宗旨,拨出1万3000令吉予华教与公益团体,受惠单位包括:五间店平民华小、辅士华小、国光一校、国光二校、道文化小、新山斑兰华小、居銮关爱特殊教育中心、希望园特殊培训中心、同济爱心培训中心、新山同济唐氏儿童基金会、峇株巴辖国际同济会、彭亨州苏氏宗祠,以及士姑来三保坛安老院,各获1000令吉。 此外,晚宴现场也成功筹得逾2万令吉善款。其中,台湾新兴国际同济会创会长吴春池与会长赖驹桦、友会中美国际同济会创会长巫国裕与会长陈同一,以及双十永利国际同济会创会长范振源与会长洪丽云,亦联合捐出约4万台币(约5490令吉)作为社会服务金,充分展现国际同济一家亲与相互扶持的精神。 会长彭翠虹致词时感谢会员与理监事团队一年来的支持与配合,让会务得以顺利推进。 她表示,连任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责任,未来将继续带领团队加强内部凝聚力,稳步推动公益与慈善计划,并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她也感谢捐款人与赞助商的慷慨支持,让士姑来国际同济会得以延续爱心与服务社会的精神。 马来西亚国际同济会总会长黄锦隆致词时对新届理事顺利上任表示祝贺。他强调,领导不仅是个人责任,更依靠团队合作,每位会员的参与都十分重要,无论是组织活动、辅导青少年、筹款,还是出席活动支持会务,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他鼓励大家继续秉持“以善传善”的精神,将服务延伸至更多人群,让同济精神代代相传,并希望新届理事能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会员投入服务,共同推动会务发展与社区公益。 台湾新兴国际同济会会长赖驹桦致词时表示,很高兴能亲临士姑来与同济家人相聚交流,见证两会深厚的情谊,并祝愿两会情谊长存。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大山脚和平路中学星洲海鸥“爱华教义演” 联办单位:星洲日报及海鸥基金 承办单位:和平路中学家教协会、礼堂建委会及校友会 晚宴日期:11月15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7时 地点:大山脚德教会赞化阁大礼堂 筹款目标:150万令吉 (大山脚21日讯)建校55年的大山脚和平路中学(简称和中,SMK Jalan Damai),虽是一所国民中学,但却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推动华文教育为己任。 这所不是华校的中学,一直以来用行动支持华教。 和中逾90%学生来自区内华小毕业生,校内华裔学子学习《弟子规》、以华乐团弹奏出悠扬旋律,校园内墙上许多中文励志标语等等,这些举动都蕴含着贴近华教的精神。 目标筹150万 和中校方将于11月15日(星期六)联合星洲日报和海鸥基金举办“爱华教义演”,目标筹募150万令吉,为学校礼堂完善化设备。 礼堂建委会主席黄芮姿指出,校方致力于建设一座可容纳逾2000名师生的多用途礼堂,建筑工程目前已完成超过95%,预计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全面竣工。 “礼堂主体已完成,但内部设备仍有待完善,包括椅子、舞台灯光与音响设备、图书馆、音乐室、资料室、羽球场及乒乓场地等,都还未安装。我们现正筹款,希望筹募约150万令吉,以补足这些设施。” 她说,建礼堂计划早在2016年发起,但涉及申请程序及建筑批文,需时2年向教育局及布城相关部门申请批准。校方在获得批准前,必须先达到一定数额的筹款目标,才能招标与施工。 她希望社会大众、校友及热心人士支持捐助,让礼堂尽早全面启用,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与活动空间。 张仕圣:打造更好学习表演平台  家协主席张仕圣说,该校希望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表演平台,让学生的技能、才华和文化素养被看见。 “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成长,也能让他们走出更广阔的世界。” 他说,除了《弟子规》课程,校方还积极推动华乐团、醒狮团、合唱团及舞蹈团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也在多元社会中展现华裔学子的自信与风采。 刘珅维:礼堂是学生精神家园  和中校友会主席刘珅维说,学校礼堂不仅是一座建筑,而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他指出,目前该校仅有一座可容纳约200人的小型礼堂,空间有限;无论是全校周会、文娱晚会或华乐演奏会,都难以容纳全体师生。 “即便是唯一的有盖篮球场,也无法在酷热与雨天中顺利使用。我们希望建成一个多功能礼堂,能成为学弟学妹学习、表演、聚会的安全空间。” 林莲叶:“非华校”却贴近华教灵魂 和中校长林莲叶说,该校建于1970年,是一所“非华校”,却贴近华教的灵魂。 “和中现有约2100名学生,实行上下午班制,以华小华裔毕业生占多数。校方也鼓励华裔学生选修华文,多数华裔生也都有选读华文课。” 她也列出该校各个文化团体取得的成就。其中,2002年4月成立的华乐团,多次在“春蕾”、“华总国油杯”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节”等赛事获得佳绩。 “华乐团于2019年代表我国赴中国参加‘长三角国际民族乐团展演’并夺得最佳团队奖,近年也在‘和韵’国际音乐杯及全国赛中连获多项金奖,并成功举办3届大型音乐会。” 她说,其次是创立于2021年的舞蹈团,虽年轻却屡创佳绩,2022年起连续参加槟州舞蹈观摩赛并多次夺金,2024年更晋级全国赛勇夺金奖,2025年全国赛再获银奖。 “合唱团成立于2023年,2年内展现非凡实力,2024年初次参赛即获佳绩,2025年代表校队到吉隆坡参加‘永远的照亮’全国合唱赛勇夺冠军,同年在‘禾乐国际艺术节’合唱赛中荣获银奖。” 林莲叶说,该校醒狮队也在去年勇夺全国校际龙狮锦标赛冠军,还有数名学生在国际武术比赛名扬国际平台。 每席2000令吉 欢迎共襄盛举  这一场“爱华教义演”晚宴每席2000令吉(每桌10人),欢迎各界共襄盛举。 凡乐捐2000令吉或以上者,可享有所得税豁免。欲获所得税豁免,支票抬头请写: Penang Chinese Town Hall,银行户头和号码为:Ambank 0022012018195。 一般捐款的支票抬头请写:Pembangunan Dewan SMK Jalan Damai,银行护户头和号码为:Hong Leong Bank 29001003698。 任何询问可联络黄芮姿(0111-291 2228)、许文强(0111-216 1339)、林振财(016-404 1658)或伍小璧(012-408 0346)。            
1月前
    (怡保21日讯)行动党霹雳州秘书黄家和表示,昌明政府已经执政近3年,华社最关注的两大事项华人新村、华文教育都纷纷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写下新的一页。   黄家和:国家财务相对稳固   黄家和今天在一项《2026年财政预算案》的讲解会上表示,3年前大选后,昌明政府刚刚成立,在制度和政策上默默耕耘,3年后的今天,华社关注的新村和华教,都已经开花结果。   也是教育部副部长的黄家和表示,昌明政府成功连续4年,降低财政赤字,从执政第一年的财政赤字5%,降低到今年的3.5%,国家财务相对稳固,而当中有也没有任何新的税务增加人民负担。   黄家和说,新村发展更是在房地部长倪可敏的领导下,发展迅速。2023年开始,通过房地部的节俭政策,新村拨款每年成功破亿,单单在2025年,截止10月,房地部已经成功执行的设施计划共1亿400万令吉。   “同时,每个新村的计划上限从10万令吉增加到20万令吉,让大家都能够看到、摸到、感受到新村的发展。”   “今天的新村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体设施的发展,而房地部也致力推动新村好品、新村旅游、新村美化、新村建设,让新村重拾辉煌。”   他表示,华文教育方面,独中在2026年获得史上最高的拨款,高达2116万令吉,并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亲自移交;华小维修拨款从2023年起也有增无减,今年高达4780万令吉、华中505万令吉。   “华小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也取得大突破,太平大直弄益华华小成功列进年度预算案暨第13大马计划,立下了新的里程碑、这是过去从未发生过。今年的这项突破,对于未来制度化兴建华小,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李存孝:行动党议员肩负着双重责任   行动党霹雳州财政李存孝则表示,若把治国比作经营企业,内阁便是执行层:首相是首席执行员,财政部长是首席财务官,而国会议员则是董事会成员,人民则代表着股东。财政预算案,便是这家“国家股份公司”的年度契约。   他形容,作为这家“人民公司”中占据最大持股比例的股东代表之一,民主行动党议员肩负着双重责任。既要在董事会上监督、审议与建策,也必须深入基层,向人民与支持者,汇报与沟通。   李存孝指出,霹雳州如今拥有着最好资源优势的时期,在首相、副首相及正副部长的协力下,霹雳州迎来一波经济跃进,科技工业园林立,国际大企业如比亚迪的进驻,造就更多就业机会留住及引入人才。   其他出席的行动党州议员包括崔慈恩、罗思义、周锦欢、黄渼沄、谢保恒、张迪祥、吴锡华、古海燕。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