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壁画

1天前
(古来28日讯)彩绘校园,美化泗隆!泗隆新村村委会从泗隆华小出发,整理村里的每一道风景线,并冀望获得当地村民的支持及配合,为泗隆新村增值,包括增添更多打卡点。 泗隆华小目前已分阶段进行装潢及整修,包括日前举行的第二场的彩绘校园活动,由泗隆华小的师生及家长,擕手为瓷砖绘画及贴在校园的围墙、为墙壁画上壁画, 让校园充满缤纷色彩,打造一个美丽、有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 泗隆华小董事会总务兼村委会主席官家丞村长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该校在获得热心人士及商家的赞助下,已维修了漏水及破旧的部份,如今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大礼堂鸟患的问题。 他表示,该校获得厂商赞助瓷砖,在村民、学生及家长等的配合下,分阶段彩绘贴在学校的围墙,不仅可以增添校园的艺术氛围,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创作和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他指出,与该校毗邻的休闲公园工程,建筑结构已完成,如今有待草皮、攀缘植物等的绿化,再展开后续的美化,包括上色及增添一些设施。 他说:“我们目前开放让村民提供意见及种植适宜的花草及攀缘植物。” 他表示,目前正与一些艺术家接洽,会在休闲公园旁的篮球场绘制一幅大型壁画,为休闲公园增添打卡点。 他说:“预料后续加码的部份,可以在今年杪完成,届时我们将善用公园的设施,包括开办瑜珈班等活动让村民参与,也欢迎村民举办烧烤等活动。” 他披露,已向当局申请在新村展开植树计划,希望能种植约200棵可遮阳,且易于打理的树木,同时从华小开始环绕新村的路段,增设运动跑道,让村民可以安全地步行运动。 官家丞:“我也希望通过以货柜箱打造拥有约8个摊位的商业区,以推动泗隆的经济活动。” 他坦言,泗隆新村有许多卖点,包括迷你运动园、摩托车竞技场等,但这些都属于私人作业,暂时尚未开放让公众参观。 他表示,目前正有相关园主接洽,包括探讨开放的可能性或形式,让这些私人喜好,变成泗隆新村吸引旅客的卖点之一,为激活泗隆新村尽一份力。  
4星期前
1月前
传统华人新村出身的孩子,一般家中都会有一口水井,但整个村子都使用的公共水井,且到21世纪仍曾救一个村予危难的,或许只有巴罗新村李奏路的2口水井了。 配合“柔佛王室亲善之旅”,壁画家蔡文涛受邀在巴罗新村制作一副壁画,壁画以真实的水井为主题,真实还原了村民们的集体记忆。 柔佛王储东姑依斯迈率领王室成员昨日莅临巴罗为壁画进行揭幕,成为“柔佛王室亲善之旅”巴罗站瞩目的焦点之一。 这口水井究竟为何会成为巴罗人的集体记忆,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一起来回到开埠之初,回顾当地村民跨越超过半世纪的水井情缘。 4公共水井供应村内水源 根据文献和村民的回忆,在自来水供应以前,巴罗都依靠位于阿布巴卡大街和火车站街交接处的2口水井,以及位于街尾灵山寺山脚的2口水井,一共4口主要的公共水井作为水源,肩负起整个村子的用水重任,目前挖掘年份已不可考。 但根据文献,火车站旁的2口水井是由英殖民政府挖掘,2水井相距50公尺且都水质清澈,但其中一口井的井水充满泥味,不适合饮用。 而后,先贤李奏在附近的灵山寺山脚挖掘2口水井,水井目前就位于凤山寺旁边,道路也被命名为李奏路。同样的,这里的一口井水带有泥味,而另一口则没有这个问题,2口水井同样相距50公尺。 自此4口水井就被成为巴罗的龙头和凤尾,每天都会挤满挑水的村民,在那个为净水而忙碌的年代成为民众生活的中心点,虽然上世纪60年代后有了自来水供应后,对水井的需求逐渐减少,但至今围绕水井的生活画面仍萦绕在该村长者的脑海中。 只剩李奏路凤山寺2水井 位于火车站的2口水井被称为“龙头”,但这两口井先后被填埋,巧合的是2口井被填埋后,街道的店屋都发生了大火灾。 如今公共水井只剩下位于李奏路凤山寺的2口水井,也是“凤尾”所在地。其中一口水井就位于大路旁,当年地方政府一度想要封闭水井,在遭遇村民强烈的反对后才作罢。 也因为这一个决定拯救了后来遭遇水荒的村民,半个世纪以后,让“凤尾”重新成为民众的重要水源,解救村民于水荒的挑战。 大年初一制水 村民争相打水 居住在凤山寺的颜金安(71岁)和林明源(67岁)接受访问时就说,当年在连续干旱下,当局无预警在大年初一突然停止水供,让全村人手足无措,而这时李奏路的公共水井就成为大家的“希望”。 不少村民挤在水井边打水,最高峰时期同时有50人在场,二三十人同时挤在井边争相打水。 颜金安:阻止用抽水机抽水 颜金安说,当时有人想要用抽水机来抽水,但他阻止了对方,要求大家公平的使用水桶打水,让大家都有水可用。 “如果一个人用机器将水抽完,别人用什么呢?” 当时的打水盛况至今仍让村民津津乐道,颜金安透露,到凌晨2时都有人在井边打水,而井水也是源源不断,就算抽干了井水也只需要2小时后就流出2呎深的水。 而后半年的干旱期带来的分区配水制,这两口位于凤山寺的水井,可说是真正的解救了巴罗村民。 村民凑钱维修水井 原本这口水井比较低,结构也出现问题,当时村民也展现了团结的力量,大家凑钱维修水井,也把井口加高方便打水和提高安全性。 颜金安透露,早年政府每年都会往水井中投药消毒,近年来虽然当局已取消这个做法,但井水至今清澈,偶尔停水一两天,一些家中没有水槽的居民还是会前往打水。 干旱半年 井旁住家成“澡堂” 凤山寺的另一口水井的水有泥味不适合饮用,但用来清洗、洗澡等都不是问题,在2010年干旱长达半年时,颜金安和林明源位于凤山寺旁的家俨然成为大家的“公共澡堂”。 林明源说,一些人打了水后不方便提回家,就向她要求借厕所洗澡,为了予人方便她也都会尽量应允。 她透露,当时一度讨论要在水井边盖公共厕所方便居民洗澡,但后来考虑到分区配水不是长期政策,而且加亨水坝落成后可解决水供问题,因此才没有建造公共厕所。 郑福山:见证英政府李奏挖水井 巴罗村民郑福山(78岁)至今仍记得围绕水井生活的那个年代。他透露,自己的公公南来到巴罗工作时,当时巴罗刚刚开埠缺少水源,也见证过英政府和李奏挖掘4口水井。 他说,大家都知道水井的水总是源源不绝,水无论如何都拿不完。 郑福山也透露,自己小时候就住在火车站对面,因此火车站前的2口水井就相等于自家水井一般。 他说,虽然后期许多村民都在家中挖掘水井,但随着卫生厕所的普及后,很多水井太靠近粪池,因为结构问题这些水井的水都不再能使用了。 岭南茶餐室以井水咖啡闻名 巴罗著名的岭南茶餐室东主黄家发以井水咖啡闻名,他的店铺内就有一口自家的水井,至今都能直接饮用。 他分享道,自己小时候经常协助母亲到火车站前的水井打水,年纪尚小时他负责打水,母亲把水挑回店里供父亲的煮炒店使用。 “到年纪大一些后,我就用脚踏车把水送回家,一直到有自来水供应后才停止这样的习惯。” 他对小时候在水井边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一张巴罗大街的老照片中央有一名挑水的妇女,就是黄家发的母亲,真实还原了当时民众的生活。 蔡文涛:将水井题材纳入壁画 壁画家蔡文涛则在受访时透露,他在多年前就听闻了巴罗水井的故事,一直想要将水井题材纳入壁画中。 “根据我向村民了解,巴罗是少数有公共水井的新村,当年水井边的房子是木屋,如今我也还原在壁画中。” 他表示,希望通过壁画将巴罗水井的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三大民族的元素,期待民众珍惜当下、记住历史,更也期盼还原种族和谐的马来西亚。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今天是周日,起得早,梳洗完便伴随老妈到历史悠久的百年市集采购极新鲜又便宜的鱼、虾和蔬果等食材。市集离家很近,仅5分钟徒步便可到达目的地。 从家宅后门出发,母女俩推着老栈手推车,踏踏实实越过马路,来到这个设有栏杆扶手,共20级的石阶。一级一级的走下去,眼前一亮,优雅的壁画即呈现在台阶和两侧墙面上。从台阶下方往上一望,原始雨林,丛林密布;清澈的溪水经过河床纵断面的陡坡处时,垂直地倾泻而下的水流情景和流水对岩石的侵蚀,一一被绘画得如此生动逼真。这座普通简陋的石阶,如今变得格外美丽,焕然一新的感觉。 瀑布的画面还没来得及消化,前方那平淡无奇的后巷却让我再次感动。当踏入长长的后巷,活灵活现的画面映入眼帘,地面的彩色砖块竟然设计成了立体图案,后巷的墙壁则绘上了各类色彩艳丽的立体壁画。 旧街场华丽转身 我们放慢了步伐,边走边欣赏壁画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尤其在凉风习习的清晨,加上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美丽极了。由于难耐壁画的诱惑,我立即将手机从口袋里取出,咔嚓咔嚓,帮老妈与壁画合影,一张张独特、魅力四射的照片就这样被我捉住了。这些充满写实派的壁画如巴丁河鱼、百年市集摊、森林马来虎、名人画像、巨耳长鼻的亚洲象及传统美食等代表着小镇的历史文化。画里的故事,人物,事物不仅是画者的心声,也为宁静的后巷添上一份活力。 老妈告知这些艺术品被隐藏在这条后巷已有一段日子,其它小巷也有手绘立体壁画,我居然没察觉,让我无地自容。平日忙碌工作,每次坐上车子就迫不急待,以最快的速度到公司门口,从未观察路途中的一草一木,何况是住家的周边景色。旧街场给我的印象只是一般,缺少什么,添加什么,经常漠视。但是五彩斑斓壁画的诞生,为旧街场华丽转身,注入不少新元素,反映出的不仅是旧街场的人文艺术与价值,更带出独特的格调,让我为之感到欢喜和骄傲。 现今的生活虽目不暇给,如果我们能多关注住家四周,必然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其实近在咫尺。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