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太平湖
黄家和:获拨25万提升 太平湖雨树步道美化
(太平7日讯)太平再获提升工程。太平迎来霹雳州苏丹纳兹林沙殿下华诞及开埠150周年之际,太平湖雨树步道获全面提升及美化。 行动党太平国会议员黄家和指出,太平获得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拨款25万令吉,提升太平湖沿岸雨树步道设施,增建长达413公尺的人行道。 也是行动党霹雳州秘书的黄家和与保阁亚三州议员王星元视察有关工程后,今日发文告表示,人行道的提升不仅带来美观及具活力的景观,也保障了步道休闲散步群众的安全。 黄家和说,雨树步道是太平市民休闲运动,以及游客观光拍照和骑脚车的好地方,然而此前步道没有划分人行道,行人与骑行者容易擦撞,经常险象环生。 “太平湖作为霹雳州及太平旅游标志性的景点,步道的提升对2024年霹雳旅游年及太平150周年十分重要,让游客对太平湖及雨树美景留下更好的印象。” 王星元:朝宜居城市目标迈进 王星元也指出,太平朝向宜居城市目标前进,曾于2019年荣获全球最宜居城市前三名,而本次的人行道也按上导盲线,让失明人士也能沿着步道散步,感受碧水绿意自然气息的环抱。 他说,太平市议会上周也为太平湖畔的雨树进行检查、修剪与保养的工作,进一步确保市民及游客在步道休闲运动的安全。
1月前
33摊位参与各界踊跃捧场 雨树市集太平湖登场
(太平8日讯)由太平社青团与太平希望社区中心所联办的首个太平“雨树市集”,今早在太平湖公园引爆,吸引了各界踊跃参与,情况非常热闹。 这项市集共拥有33个摊位参与,当中有11摊为食物摊档,22个手作摊位。市集也设有4个时段的工作坊,包括扎染、马赛克、扩香石,奶油胶工作坊让大家参与。 此外,著名音乐家周金亮老师,也受邀前来献唱多首歌曲,并举行分享会,让场面更为热闹。 黄家和:为太平150周年纪念活动热身 太平区国会议员黄家和为活动开幕时说,雨树市集拥有文化、创生及种栽等多姿多采节目,适合各界参与。 他说,其实在筹备单位努力下,有超过50个摊档要参与,但由于摊位有限,只能接受30余个摊位而已。 “这项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太平150周年纪念活动进行热身,希望明年能主办更大型及更轰动的市集,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前来参与。” “太平150”摄影集明年推出 黄家和说,太平作为历史古城,其文化历史皆有特色,而为了准备迎接明年的150周年,太平国州议员办公室与霹雳州华裔摄影家协会也在上星期联办了“太平150”摄影集项,通过镜头讲述太平的故事。 他说,摄影集辑将在明年1月至2月初推出,并希望在在政府的资源配合下,明年给太平带来新的趋向。 出席活动者包括霹雳州行政议员暨后廊区州议员郑国霖、保阁亚三区州议员王星元等。
2月前
扶老携幼吃月饼提灯点蜡烛 太平湖中秋气氛浓
(太平2日讯)每逢中秋节,民众都会不约而同的前往太平湖提灯、点蜡烛及举办庆中秋活动,今年也不例外,上千公众举家出动涌到太平湖和平公园庆中秋,让庆中秋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在中秋节的前夕,公众及游子便陆续到太平湖公园庆中秋,当中有人提各式各样的灯笼,许多人点起各种型式的蜡烛,而太平跑步队则在和平道主办中秋晚会“心系圆月下”,让庆中秋的活动更显多采多姿。 太平湖和平广场的庆中秋活动,在约20年前便开始,当时公众在中秋月圆之日,便会三五成群提着灯笼,或是带着蜡烛等到太平和平广场,然后将夜点亮。 携美食与家人野餐赏月 一些家庭甚至将庆中秋活动当成了露天野餐会,携带各种美食与家人席地而坐,边点灯边享受美食并赏月,其乐融融。 在过去多年各团体不断提倡环保下,到太平和平广场点蜡烛者,都已习惯自行携带厚纸皮,然后把蜡烛点在纸皮上,避免烛泪污染了地面。 此外,太平市议会也派出执法人员到场进行监督,确保公众没有在地面上点烛。 太平跑步队今年也在和平路主办“心系圆月下”活动,让队员及家属们参与,将传统发扬并促进队员们的情谊。 蔡崇富:设灯笼设计赛及幸运抽奖 主席蔡崇富说,中秋节历史悠久,深受华族喜爱,现今祭月的习俗虽已淡化,但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乃流传至今。 他说,该队会员们在活动中扶老携幼,大手牵小手,百余人齐聚一块儿,赏月吃月饼和提灯笼,场面温馨热闹无比,洋溢在佳节的欢乐气氛。 中秋晚会也设有猜灯谜、灯笼设计比赛及幸运抽奖活动以及美食。猜灯谜及灯笼设计比赛的参与者每人也获得红包一封,场面欢乐。 他也叮咛会员及市民,在欢庆中秋佳节及发扬华裔习俗文化时,应当时时刻刻照顾太平湖的卫生,别让垃圾和蜡烛痕迹留在美丽的太平湖,爱护太平湖,是你我的责任。
2月前
2年前曾在太平湖公园筑巢育幼 戴胜鸟仍在太平甘文丁
曾于2021年在太平湖公园筑巢育幼而引起各界关注的戴胜鸟,并没有离开太平,目前仍然出现在太平及甘文丁一带。
3月前
太平湖步行道10月8引爆 “雨树市集”档口公开招募
(太平7日讯)由太平社青团与希望社区中心联办的太平湖首个艺术市集“雨树市集”,将于10月8日(星期日)上午9时至傍晚6时,在地点太平湖雨树步行道停车场举行。
3月前
太平湖畔出现小白鹮鹳吸睛成打卡景点
太平湖畔码头处近日来出现3只小白鹮鹳,与母鹳一起在草地上及湖旁觅食,吸引许多公众围观并拍照,成为了太平湖公园另一个打卡的景点。
6月前
星云
【5月征文/走,去把附近找回来】那条死路/陈逸文(太平)
冠病疫情还没暴发之前,我都会到太平湖去跑步。绕着太平湖跑一圈,顺道呼吸雨树释放的芬多精,看看青山白云互相依偎。后来不幸遇上行动管制令,只能搁下太平湖,乖乖呆在家中。待行管令放宽,也只限于做好安全措施之后,在家里附近绕圈晨跑。 那天太阳醒得早,我也顺道带上早早起床的女儿去散步。走着走着,我们被附近的一条死路给吸引住了。那里面有两三栋富丽堂皇的屋子和一座油棕园,虽然离我家并不远,但我不曾踏入。铺满小石子的路径,插着一个不准进入的路牌,整条马路的沥青在这里戛然而止,仿佛被里头的神秘气息给吓着了,不敢再往前踏入一步。 据说没有柏油路的地方,政府是不会安装路灯的。晚上时分,里头只有屋子透出来的微弱灯光。然而三不五时都会看到印度同胞的游行,我想,或许它是一所住家式庙宇。游行时,那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牛只拖着车,热闹的人群中还有响亮的音乐伴奏。我抱起女儿在篱笆内往外看,看他们载歌载舞,热闹了整个夜晚。 鼓起勇气踏入神秘的禁地 回到那条死路。这条死路到底有多远?可以通到另一个地方吗? 有一天,有女儿陪我壮胆,我们像追着兔子的爱丽丝,鼓起了勇气踏入神秘的禁地。静悄悄的死路,会不会就是童话里的梦境?我们会遇见爱唱歌的蘑菇和喜欢玩耍的小丑吗?还有那个爱玩纸牌的皇后,会不会叫她的士兵捉住我们,残忍地把我们永远困在禁地里? 一阵胡思乱想被狗吠声打断。几只凶猛的狗儿守在那里狂吠,像禁地的守护神,不让外来者踏足半步。它们凶狠狠地看着擅闯禁地的我们,仿佛要把入侵者生吞。我和女儿低下身子,捡起石头来防身,成功威慑它们。我们不敢转身就跑,生怕引发狗儿的追捕欲。我们握紧石头,强装镇定地离开那个地方。 搬来这里接近10年,却还是没有机会去死路里头一探究竟。算起来我们都是不足200米的左邻右舍。或许,我应该找个时间,趁众人游行时前去搭个讪,请求他们支开那些可恶的狗儿。在屠妖节或大宝森节时,我要跟女儿一起当个勇敢的探险家,借拜访之名,把死路深远探个究竟。
7月前
星云
最新文章
北霹圣约翰随时伸援 逢周日驻巡太平湖
发挥救伤队施救互助精神,北霹雳圣约翰救伤队每星期日特派员到太平湖公园进行驻守及巡逻,以便在第一时间内为有需要者伸出援手,拯救宝贵的生命。
8月前
最新文章
星云
【归处】久违了,我的故乡/陈徽俊(史里肯邦安)
太平湖的百年雨树倒了3棵,两棵横卧在路旁,一棵已锯成数段,看了心酸。
8月前
星云
文艺春秋
【专栏.花样年华】伍燕翎/她们在半岛写作
在新纪元的图书馆内,竟然还找到谢冰莹一本非常薄小的小说——《爱与恨》。借了出来,翻到末页,看到“赠书单位”上记录:陈川波先生。陈先生笔名长河,也是当年南洋大学中文系第五届毕业生,于70年代初期负责编辑《星洲日报》五个文艺副刊。2015年,新纪元设立“方修文库”,乃是经时任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会长的陈川波穿针引线。 谢冰莹于1960年离开马来西亚返回台湾师范大学任教,陈川波则于1963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就读时期还是校内重要刊物《大学青年》的编委。陈川波当年读了谢冰莹的小说,他的文学启蒙显然来自走入华校的中国现代作家。 1960年代初期的南大校园,乃至整个星马文坛,文学氛围浓厚。这时期走入南洋大学的中国现代作家就有凌叔华、梦瑶和苏雪林三位。她们虽然在大学里教授国学/古代文学,但她们本身积极创作,发表至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刊物《蕉风》,又到新马各地演讲,结交文友,亲自带领学生投入创作,甚至在本地出版自己的文学著作。台湾中兴大学罗秀美老师早有长文〈自我与南洋的相互定义——苏雪林、凌叔华、谢冰莹、孟瑶与锺梅音的南洋行旅〉,对这几位现代作家的南游踪迹作出很好的剖析。 她们在星马生活3至5年,日子不长,来去如风,却铸成印刻。诚如凌叔华、梦瑶和苏雪林之于云南园,谢冰莹则是属于太平湖的。她抵达太平华联中学执教以后,可以说比任何一个南来的中国现代作家更努力地融入本土社会。1961年,她回到台湾,首先出版《马来亚游记》,书中收入多篇她对太平湖光山色的细微观察——“游太平湖最好的时候,是清晨、黄昏、月夜,和细雨蒙蒙的时候”,可以想像这位作家如何沉浸在昔日的太平湖时光。 书中还有一篇〈马来亚侨胞的口语〉,谢冰莹胪列出本地社会惯用的口语方言,让 “想来马来亚的朋友们做个参考”。在这列表当中有个很玩味的词汇,即“来的”。谢冰莹发现本地人惯常地在每一句话后面都加上“来的”。好比说“她是作家‘来的’”、“这是什么‘来的’”……似乎都是耳熟能详的星马华语,谢冰莹老早就注意到了。今天,广东话也常有类似词缀,例如“乜嘢来噶”,“佢系先生来噶”……其字意虚化,却是日常用语。 谢冰莹还没离开太平之前,上述提及的中篇小说《爱与恨》已由蕉风出版社出版。小说以她在太平中学执教时的情况为背景,写的是一中学生因女友出轨而闹出命案,自毁了前程,打击了母亲。轻薄的小开本,内附插图,吸引了阅读目光,谢冰莹强调通过文学来教化中学生。 早在1950年代,谢冰莹已想到太平这地方来。她在新加坡作家张逸萍的散文《希望》序言中提及:“说起来,已经是八年前的事了,台湾师大中国文学系,选修新文艺习作的,有一位马来亚学生,写了一篇〈太平湖之恋〉,那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小品文,真是如诗如画;我为这篇文章而陶醉,脑子里,常常会出现太平湖的影子,后来我去太平华联中学执教,可以说,也与这篇文章有关。” 还未抵马之前,谢冰莹已将小说投稿至《蕉风》。之后到了马来亚,更是积极,她在《蕉风》的文章,一是她旅居马来亚时的散文创作,另外则是她对文艺理论的写作。当时除了《蕉风》之外,还有《文学周报》,两家的编辑团队也是马华文坛主干,包括姚拓、白垚、黄崖、黄思骋等。谢冰莹亦被姚拓邀请到《文学周报》在福隆港举办的文艺营上演讲,算是和马华文坛文学爱好者首次“亲密接触”。谢冰莹是在此次讲演后再度萌起写小说的念头,《爱与恨》即是当下的产物。 这批“民国作家“的到来,在某个程度下为马华文坛增添不少姿彩,南洋对她们而言无疑是家乡和域外两地之间一个过渡的据点,当她们带着前半生的文学积累来到这里,南方暂且成了她们文人雅集的场域,不管是她们和南来文人之间,还是她们和马华文坛/文人之间,这座半岛的日常滋养了作家们的生命。
9月前
文艺春秋
大霹雳焦点
电力辅助自行车首次亮相 在太平湖出租供骑踏
电力辅助自行车首次在我国亮相,并在太平湖雨树步行道出租供游客自骑,一边运动一边观赏太平湖美景。
9月前
大霹雳焦点
城乡余集
张集强/华丽变身的太平湖
太平湖迄今已有130年历史,许多当年种下的树木都成了百年老树。除了将它打造成休闲或观光胜地,也应该以更先进的概念,即生态开放博物馆,让它永续经营,留存给我们的下一代。
10月前
城乡余集
社区动态
倾倒百年雨树枝干 装铁支架确保公众安全
于上个月遭风雨吹倒的太平湖步行道百年雨树,经已装置了5个“A”字型铁支架,除保护雨树不继续倾斜之外,也确保公众及旅客的安全。
12月前
社区动态
星云
熟悉的陌生/丘国志(安邦)
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一个令我梦绕魂牵的地方,一个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一个我离开了18年的地方。 她依然每天轻雨飘飘,偶尔倾盆大雨,转眼间又晴空万里,凉凉带些潮湿的空气,混合刚切割清理后的绿草气息。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 我用脚掌丈量着熟悉的土地,指尖搓揉着青翠的草皮,抬眼望向远方的青山,一切是那么地熟悉,却又那么地陌生,眼前新颖的建筑,与我心中深处的回忆激荡冲突,让我不禁回问:我在哪里? 离开18年,一切都不同了,家,也没有了。当年母亲一走,家里的支柱倒了,父亲也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看着曾经的住处,依然炊烟袅袅,但已不是我熟悉的饭香。 去到熟悉的菜市场,一样的茶餐室,一样的云吞面档,但是一入口,咖啡变了,面也淡了,熟悉的摆设,不一样的面孔,是我口味变了吗?还是味蕾依旧停留在回忆里? 为生活打拼的18年间,我渐渐体会到了母亲当年撑起一头家的辛苦,两鬓的斑白,深刻的皱纹,那双粗糙的手依旧还在温暖我的心,依稀的身影还在我身边围绕,唠唠叨叨的,我却念想着当年的那丝温柔。 母亲离开后的一切,都让我不敢再去触碰,仿佛滚烫的煤炭,一摸只会让我皮开肉绽,回忆不得。母亲的笑脸,母亲的容颜,始终还在回忆的空房子里回荡,我还记得最后一通电话的内容、最后一面的遗憾、最后一缕的青烟。 拼搏十多年,如今还是一贫如洗,百般事不成,如果母亲还在,我是否会让她失望?还是她依然如故地笑着对我说:不要紧…… 驾着车从高速公路进入家乡的收费站,依稀有离开时的情景。进入市区一逛,发现很多东西已经不同,最不一样的,就是身边少了陪同一起买菜买早餐的母亲。 “妈,今天我想吃菜头粿!” 话一出口母亲就会一早为我买来,或拉着我小小的手,骑上摩托,去到巴刹,走到熟悉的档口,买几块菜头粿,再叫一杯咖啡,慢慢让我品尝早点。这些回忆,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母亲对我依然无怨无悔地付出。 “5毛钱3粒糖果!” 小时常去的杂货店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连锁店,明亮的灯光洒满每一个角落,少了我小时候的味道,一种旧旧的气息,一种深埋的心底的幽静。 “‘叮叮车’来了,妈妈快点拿碗去买冬粉!” “叮叮”的声音是日常,每个傍晚就会有个大叔,骑着三轮车,一手抓车把,一手抓碗匙,陶瓷碗和汤匙互相敲击的“叮叮”声,让我们都赶快从家里拿碗去买美味的“叮叮冬粉”吃。那声音、那味道,现在已经远去,只有远处的建筑工地偶尔传来“叮叮”声。 “两块鸡,不要辣!” 踏入快餐店,我点了一份快餐,坐在靠窗的位子,这曾经是妈妈对我考好成绩的奖励,在“想当年”中,我结束了我的午餐,味道已经不同,感觉已经变淡,但是熟悉的番茄酱味道还是让我嘴角微微上翘。 家乡,一直与母亲挂钩 熟悉的乡音在身边响起,外头还是轻雨飘飘,看着对面避雨的人们,回忆湿润了我的眼眶,曾几何时,我连回忆的念头都少了,生活的劳碌,东奔西走的日子,甚至连午夜泪湿枕头的权利也失去了,生活变成了生存,面对一切的风雨侵袭,母亲曾经的啰嗦,却是我脑海里最美丽的音符。 经过了一幢又一幢的建筑,曾经流连忘返的商场停业了,经常上学往来的道路也不同了,甚至连路边熟悉的坑洞都被填补了。我怀疑,我真的曾经在这生活了20年吗? 轻雨变成了大雨,再肆虐成暴雨,蹂躏了一切花草,践踏了一众路人,转眼间,晴天了,我看着熟悉的雨树,熟悉的太平湖,下车深呼吸,雨后的潮湿混杂着泥土青草的淡淡清新,我发现,我熟悉的气味回来了。 每一样事物都改变了,家乡的气息也淡然无存,但是这片土地还是以她的方式欢迎着离乡多年的游子。走在人行道上,头顶上的雨树,蒙络摇缀,我眼前仿佛出现母亲的身影,让我回到拉着母亲的手的时光,在太平湖散步,无忧无虑的天真弥漫,母亲脸上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熟悉,那么温柔。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情,曾经是我不敢回忆的东西;家乡,一直与母亲挂钩在一起。母亲离去后,我和父亲也离开了家乡,“太平”变成了我们心中不太平的地方,除了不再居住的老家,“太平”每一个地方,仿佛都充满了母亲的身影,父亲的不想面对,看来也是我心里的不想靠近。 多年后回来走走,到母亲居住的地方上一炷香,照片上的母亲依旧笑脸迎人,好像孩子回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我有多少年不敢回忆从前?有多少年不敢直望母亲的照片?眼眶就像被人戳了一下,鼻梁被人揍了一拳,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 “妈妈,我回来了。” 这么平常的一句话,我已经没有机会说出口。对着照片,内心翻滚,最后一天,最后一面,最后一句话,一直在我心中不断循环。手上的一束花,嘴边的一句话,心里的一丝挂念,全都让我给留在母亲身边,转头回望,我才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我为母亲挑选的照片,颜色还是那么鲜艳。 心里的翻腾,久久不息,我依旧踏上生活的列车,庸庸碌碌地为日子忙碌,家乡的气息,始终环绕在我鼻尖,淡淡的,轻轻的,也咸咸的……
1年前
星云
星云
【宜居的理由】因为她,就是太平 / 陈逸文(太平)
这里以下雨闻名,故称雨城太平。然而,那个夜晚的雨有点不寻常。雷雨交加,狂风一直在吹。湖畔其中一棵树龄超过100的雨树,像风中残烛,在猛烈无情的袭击中不支倒下。隔天听到这个雨树倒下的新闻,心里真的好像失去亲友那么难过。 我想,每个太平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平湖畔的那些雨树,是130年前,英国人把它们从南美洲带过来的。这些百年雨树,见证了太平开埠的光荣历史。那时因为挖矿而留下的几个巨坑,只有雨树们知道,将来这里会成为太平最美的经典——太平湖。 太平湖慢慢成型,雨树也悄悄茁壮,才有了今日美如画的景色。这里有8个代表景点,为首的正是雨树的“翠臂擒波”。名字源于那美丽的雨树有着一只只像手臂的绿褐色枝杈。雨树和太平湖之间隔了一条马路,这些枝杈仿佛有着生命,会越过马路伸到另外一端的太平湖,触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雨天轻轻拂拭下,掀起了一波波的涟漪。 中学时期,我还真不喜欢太平的雨天。每每相约朋友在午后到太平湖旁的草场踢球,却总是因为雨天而作罢。坐在面向太平湖的茶室,我们点着冰茶,一边吹嘘着自己心仪的女生和火红的游戏,一边抱怨老天怎么一直下雨,阻挡我们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足球员梦想。 我愿像雨树般为人遮阴 那是多美的梦,转眼醒来却已经步入中年。在外头工作,才慢慢知道雨城的美。十多年在外头打拼,才知道在四季如夏的马来西亚,下雨是老天爷的恩典。在忙得透不过气的日常,落雨纷纷会让自己放慢平日匆匆忙忙的脚步,发现雨天的浪漫。压力让我们必须越走越快,从而错过身边太多美丽的事物。 成婚后决定落叶归根,回到浪漫的雨城。年龄相仿的伙伴,都决定到外坡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毕竟比起小小的城镇,大城市会有更好的机遇,据说那里遍地黄金。而我却知道自己是一只乡下老鼠,还是留在美丽的家乡,做一个安分守己的教书匠,为太平培育更多的人才吧。那是我的使命。 当老师的压力很大。所以傍晚时分,总喜欢带着家人到太平湖畔散步。在落日的景色里,看那湖中央的人们悠闲地踏着天鹅船。我牵着孩子,闲庭信步地走在雨树和湖面间的人行道,走过一道浪漫的拱桥。穿梭在树荫之间,再眺望远处的太平山,空气间散发的芬多精,会让压力刹那消失得无影无踪。 古老的雨城有些斑驳,却渗透着迷人的色彩。我愿像雨树那般,在这里发芽茁壮,为路人遮阴,一直到倒下的那一刻。我愿在这里落地生根,延续着我们之间的缘分。
1年前
星云
大霹雳焦点
满江红“入侵” 太平湖“满湖红”
漂浮植物满江红入侵太平湖公园,造成其中一个湖泊的湖水,由碧绿变成“满江红”。
1年前
大霹雳焦点
更多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