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投稿须知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创作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手机
关注东海岸
黄保俊:尤其启蒙阶段儿童 吁家长控制孩子手机使用
哥打峇鲁中正学校董事长拿督黄保俊敦促家长控制孩子,尤其是仍处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使用手机,并监督他们在网上所浏览的内容,以免沉迷或出现滥用迹象。
9小时前
关注东海岸
VIP文
陈欣佩.禁止青少年使用社媒的思考
青少年如何用网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磨合平衡的长期探索,不能指望靠一纸禁令就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学校、家庭、平台与政府共同负责。
14小时前
VIP文
读者观点
汤嘉权.校园悲剧折射出心理能力与教育文化缺口
今日校园悲剧所引发的舆论其实是一面镜子,它迫使社会面对一个真实而棘手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会考试的人,还是会生活的人?我们训练的是不犯错的学生,还是能面对问题的成年人?
14小时前
读者观点
百格新闻
政府拟禁学生用手机?安华:仅校园内限制
团结政府有意禁止16岁以下学生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一事,引起社会热议。首相安华今日(10月23日)在国会亲自回应,表示政府并不是要禁止手机,而是要禁止在学校里使用社交媒体。
23小时前
百格新闻
百格大事纪
校园罪案频传辞职呼声高 法丽娜坦承不足
...
24小时前
百格大事纪
即时国内
下令各校定期突击检查 法丽娜:禁学生校内用手机!
教育部长法丽娜指出,全国各校必须定期展开突击检查,以防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1天前
即时国内
即时国会
无意禁16岁以下用手机 安华:仅限制校内使用社媒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解释,政府并非探讨禁止16岁以下学生使用手机,而是限制他们在校内使用社交媒体。
1天前
即时国会
VIP文
刘惟诚.该被鞭的是失败体制和决心
现今的社会环境已变得极其复杂,社会浮躁、资讯混乱,再加上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流行,导致人们学习和专注力大幅下降,所以调整一下原有的惩戒机制也是有必要的。
2天前
VIP文
VIP文
宋明家.应对青少年“脑腐”危机,需量身打造社媒政策
政府在立法量身订造我们的“社媒禁令”时,必须考量教育水平和民众思维能力,也必须聚焦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通过教育引导该群体改善使用社媒和手机的态度、提供家长实用指南,并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回归户外活动、亲近自然、同侪互动和纸媒阅读的环境。
2天前
VIP文
VIP文
李昱龙.禁社媒手机等同剥夺学生大半人生
我认同政府禁止小学生使用社媒,但反对禁止中学生使用社媒,支持家长监护人加以监管。我也赞同政府禁止中小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却反对在校园内禁用手机。
3天前
VIP文
读者观点
何志民.光谈“深入探讨”难治校园暴力
与其一味批评政府“草率”,不如以建设性态度审视这些政策的意义与限度。捍卫自由律师团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团组织,就应知解决社会问题,从来不是一句“要深入探讨”,就能替代实际行动的。
4天前
读者观点
全国综合
“手机配饭”成主流浪费亲子时光 网民叹:好好吃饭吧!
亲子时光被科技偷走了。
4天前
全国综合
柔佛透视
煎蛋 | 手机与网络
最近人人都在关注讨论的话题,绝对是校园凶杀案,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心疼的事件。 当大家都在讨论嫌凶手法残忍、批判他不该出现,或用“怪物”形容他时,我却把目光投向他写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与曾经发生在国外校园的凶害案有关,而这些资讯相信来自手机。 还记得念中学时,学校不允许携带任何与学习无关的私人物品到校,否则会被没收。但是,如今人人机不离手,学校也没当初那么严格,使得部分学生会带手机上课。 手机与网络还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掌握的国外资讯非常有限,却不会感觉缺少什么,因为身边有家人和朋友陪伴。 手机与网络是为了让人们节省时间,更方便地处理事情。然而,我们却用更多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缺乏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玩手机,孩子不但不会吵闹,家长还能有时间休息,只是这也让家长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健康问题。 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时,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活在虚拟世界。 我们总用侥幸心理安慰自己,说这类案例只会发生在国外,然而如今越来越多案例发生在你我身边。 学校是认识朋友、学习沟通的地方,也是家长最放心让孩子学习知识的环境,因此我们应延续以前好的教育方式。 手机是新时代的好伙伴,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但不要让它成为我们与亲友的高墙。 为了下一代,我们该思考,如何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
[email protected]
)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来稿若发现有人工智能(AI)生成超过30%的痕迹,将直接弃用,有关作者未来的投稿也受限制;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4天前
柔佛透视
即时国内
张念群自曝常滑手机 吁社会正视成瘾问题 鼓励多运动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坦言,自己当年是在大学时期才开始使用手机,且主要用途仅是与父母联络。她对比现状指出,如今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网路,甚至可能轻易浏览到含有暴力或性暗示等不当内容。
5天前
即时国内
读者观点
杨善勇.思叶芯嫙们,想赵明福们
眼下的核心问题,其实在于问责和执法。如果涉嫌伤害的元凶,造成暴力的凶徒,嚣张留言的酸民,一概若无其事;甚至得到赞扬,有的升官,有的加薪,备受肯定。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可能消弭这一切?
6天前
读者观点
热点
独家 | 心理学家:限制用社媒是好事 “禁用手机 治标不治本”
心理谘商学家林勇勇认为,政府建议限制青少年的社交媒体账户使用是一件好事,但限制16岁以下学生使用手机,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6天前
热点
更多手机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