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手机

2天前
星期三工作了一整天,晚上躺在床上准备就寝,姐妹淘聊天群组传来一条简讯,有人抛出了一个哲学命题:“我问你们啊,如果有下属问要如何取得工作与生活平衡,你会怎么回答呢?” 这一题确实把我问懵了,因为我工作这么多年以来,好像也没在理会这两者之间到底平不平衡。另一位姐妹马上在群组里说:“现在的年轻同事都会要求生活与工作平衡,我身为老板都没这种奢侈。” 这时候,身边的陈先生马上回答一句,这世界上哪有什么生活与工作平衡,应该是生活与工作整合才对,也就是所谓的work-life integration。换句话说,就是要把自己专业工作和私人生活融合,好让你可以兼顾两者。这个听起来感觉比较合理,也符合现实状况。 说句老实话,要彻底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谈何容易。今时今日,在科技的辅助下,我们已变成时时刻刻都可以工作,也因为如此,很多时候,老板们的期望也更高,会期望你在下班后,乃至休假期间都会回复电邮或讯息。老板可能觉得,回复一个讯息根本不需要几分钟,你有时间在社交媒体发文发照片,怎么就没时间回复电邮或工作讯息? 身为资深打工仔,我想对老板说,虽然回复讯息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回复工作讯息时,我们的心情会有所转变,而心情要从休假转变成工作状态再转变成休假,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假期会受到影响,明显入侵了员工的私人空间。尽管如此,很多老板或上司还是会在非工作时间电邮你,虽然不说要马上回复,不过身为员工,你看了心里感觉有东西惦记,放假也不会轻松。 谈到生活与工作平衡,网上简单搜了发现,这是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让员工有更多休闲时间,汽车翘楚福特公司把工作时间调整到朝九晚五;而那个时候,媒体开始用工作或休闲平衡来描述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时间分配。随后,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大家可以就地办公,消除了以往的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引入工作生活平衡的概念。 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失衡 说起来也相当讽刺,本来以为科技的方便能让工作与生活更加平衡,不过目前很多人面对的却是工作与生活越来越失衡。人手一机的时代,很多上班族时刻都会挂在公司电邮界面,不停回复电邮,不知不觉,跟家人的一顿晚餐,就这样在回复电邮中过去了。有时甚至连自己吃了什么都不记得,更别说食物到底什么味道了。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家人,特别是妻子还会有兴致为你准备晚餐吗?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有位朋友,每次跟别人谈话的时候,都喜欢刷手机查阅工作电邮。由于他能一心多用,所以很多时候他还是可以记得对方说的内容,不过让人很不舒服的是,他总是会在对方语毕一两秒后才回复,因为他需要时间完成他在手机电邮打的句子。这种交流方式令人感觉你很不尊重对方,这种交流不要也罢。这是我朋友的例子,不过我确实也听过这是一些夫妻的日常,不禁为他们的婚姻关系捏把冷汗。 工作与生活平衡到底做不做得到,这始终是争论不休的命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今工作已经入侵生活,导致生活离不开工作。你要提高生活素质,你要更好更大的房子,你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些都需要金钱成本。而你的工作就是你累积财富的渠道,你必须确保在工作上有所表现,才能累积财富;听起来环环相扣,按照陈先生的说法,这是工作与生活的融合,或许这就是现代人需要面对的现实。生而为人,你必须工作,也必须生活,要如何懂得拿捏工作和生活,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或是年轻人喜欢说的松弛感,这门功夫,看来还需要时间好好琢磨。 往正面思考,如今很多大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我非常乐见其成,毕竟生活与工作失衡后,伴随而来的肯定是不小的压力,除了身心疲惫,心理健康也很容易被忽略。在各界倡导下,如今心理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员工也多了抒发情绪的管道,这在当下这个快节且高压的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太平27日讯)5年前轰动太平的印裔女生联同男友,涉嫌为了一台手机而谋杀亲哥哥的案件今日在太平高庭下判,2名被告因证据确凿被高庭判表面罪名成立,必须进行自辩。   此案女被告当年14岁,现年19岁。男被告当年15岁,现年20岁。   他们被控于2019年7月5日下午3时至傍晚6时之间,在甘文丁湖景花园第二巷一间排屋内,谋杀斯里达兰(17岁),触犯刑事法典第302(谋杀)条文。   高庭法官诺鲁维娜今日在下判时说,此案控方传召了多名证人控证,而他们的供词都可信。   她表示,控方也提呈了多项证物,证明了这些证物皆与这起谋杀案有关。   她指出,从人证及物件中显示,死者是因为被利器攻击,造成颈部被割,以及身体多处受伤身亡。   她过后宣判2名被告罪名成立,必须自辩。   可3方式为自己辩护   法官宣布,此案审讯将进入辩方辩护的阶段,两名被告可选择3种方式为自己辩护,即在证人栏内自辩、在犯人栏内自辩或保持沉默。   法官也允准2名被告继续保外,以等候出庭自辩。   由于2名被告的主要辩护律师今日无法出庭,因此另一名辩护律师蓝吉星山杜要求法庭另择日期,让2名被告自辩。   此案由齐美玲副检察司主控。     【新闻背景】   太平一名17岁的印裔中学生斯里达兰,于2019年7月5日无故失联两日,其家人遍寻不获后报案,岂知在7日早上11时,有人在其甘文丁的湖景花园隔邻空屋后部发现塑料袋中藏有一具尸体,过后证实是失联的中学生。   警方在调查此案后有突破性及惊人的发展,并在短短数小时内扣捕了死者14岁的妹妹及其15岁的男友,而导火线相信是死者当天回家时,撞破逃学的妹妹与一群朋友齐集家中,并训斥了妹妹。   其中一名男友在回家后,发现手机遗留在死者家中,于是致电要求死者的妹妹代取回,但却被死者挑战亲自前往索取。   当被告前来索取手机时,双方引发了争执并殴斗,结果死者怀疑被妹妹及男友联手杀害,致命伤是被利刀割喉。   死者被杀后,其遗体被装在塑料袋中,然后丢弃在隔邻住家的后部。    
1月前
1月前
前阵子和妹妹聊到颇有意义的话题。她看到我IG动态发了在公司上手扶电梯,外面下大雨的画面,于是问我:“为什么你心态可以保持这么好,明明要面对上班,可是还有好心情拍外面风景?”同样的问题公司同事也问了我,她说:“为什么你拍出来的花花草草都很有感觉,是用什么技术?” 要说特别的技术或是心态,我好像都没有。一天当中我还蛮常眺望窗外风景,喜欢从高楼望出去看到蓝天白云的样子,也喜欢上下手扶电梯时看到灰蒙蒙的天开始倾盆大雨的样子。当下我脑里没有在想任何东西,只是专注看雨,看云慢慢飘散。 有时吃午餐看着远方的住宅区,有车在移动、有人在走动、有鸟飞过、有人开门、有人关门。一边看着我脑内就会浮现“这世界就是因为大家每分每秒都在移动才能运转啊”这么想着的瞬间,我就会拿起手机拍摄,捕捉到的往往是我喜欢的画面。没什么技术可言,只有在充分感受当下后,拍下的画面是最真的。 现在大部分人都喜欢从手机看世界,滑手机可以看到很多绚丽的画面,但只要大家眼睛稍微往周围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周遭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小事物。 花花草草不一定是花店里开得灿烂的才叫漂亮,我们家对面树上长出来的不知名小花,也非常漂亮,它们欠缺的只是一双望向它们的眼睛。 是时候偶尔放下手机,抬头深呼吸,看看周遭的世界了。 更多作品: 李英子/可以过桥的法国面包 李英子/放空 李英子/菜市场的阿姨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我个人的书本阅读量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在慢慢减少的。开始实习后,我的阅读时间基本只限于工作日乘坐捷运下班回家的那半个小时,然而我并非是找不到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只是比起以前似乎更难专注在读书这件事。 还在小学的时候,网络和脸书已盛行,但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接触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时间比起周围的同龄人晚了许多。因为家里没有网络,加上我无法出门到处乱走,不知是为了好好善用时光,还是为了弥补想对外探索的内心,阅读成了我为数不多用来打发时间的娱乐手段。一直到我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以前,我的闲暇时光几乎在看书中度过,手中没有新书阅读时,一本书还可以重复翻阅好几遍。 长大以后,对着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着书籍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喜剧演员Ronnie Chieng在他的脱口秀开过一个玩笑,他说在美国的每个夜晚都像是一场看谁可以在自己面前摆最多屏幕的比赛,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电视机,更别提现在还有智能手表,大家生怕错过任何资讯似地拼命在眼前摆上一排排屏幕。这只是其中一个段子,实际上整段表演都在嘲讽现今社会为了追求“更快,更多”而产生出的荒谬现象。这段表演距今接近5年,但上面的段子放到今天,放到马来西亚似乎仍然适用。 不说别人,我自己就会同时开着一台平电脑板看戏,一台电脑处理信息再加一台手机玩手游,这种时候我便会想起以上的段子。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再爆炸而演算法又更个性化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依靠数码产品和网络来获取一切需要或不需要的资讯,大家的生活基本上已离不开这个虚拟但又与现实接轨的世界。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甚至衣食住行都建立在这些科技上面。 无可否认的是这些科技大大帮助了我们,但犹如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感激这些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的产品之余,我偶尔也会感叹这个时代显得有那么些浮躁。在工作或学习已经占据大半生活时间和精力后,人们似乎多多少少有点信息焦虑。在度过那漫长的,似乎不属于自己的白天后,在夜晚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我们期盼能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多的信息或最大的快乐。这种对多巴胺的强烈渴望让我们的心沉不下来,我们好似已习惯在夜晚通过不断刷手机来尝试获得补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说阅读,人们可能连全神贯注地看完一部电影的耐心也没有。各种短视频、电影解说应运而生且大受欢迎。相信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没有需要太多的资讯,即便已经感受不到任何乐趣,我们依然会漫无目的地对着屏幕不断地往下划。手机或短视频刷着刷着,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我们会花两三个小时来刷这些看了就忘的短视频,也不愿意挑选一部长电影静静观看。即使选了一部电影来观看,似乎也只有少数人可以专心致志地把它看完。这大概是因为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诱惑或是干扰,每几分钟或是十几分钟就要查看一次手机好像已经变成了大家的共同习惯。 长时间地沉浸在一个作品,深刻地感受一个作品的世界观,在看完一个作品后静下心来思考作品想带出的信息,这些我小时候轻易就做到的事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似乎不再那么简单。归根结底,我想也许是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效率更高了,生活的节奏也因此跟着加快,就连找乐子这种事我们也都会选择追求速度,追求那些短时间就能获得的快乐。 在捷运上阅读更专心 我无意要评价这是好是坏,只是我偶尔会羡慕起小时候那个可以心无杂念,从头到尾反复阅读同一本书还乐此不疲的自己。因此,我开始带着书本在捷运上阅读,而效果比我想像中还好,虽然只有短短的30分钟,即使只是短短的两三个章节,但我似乎更能专心地进入书里的世界,有几次还因为太专心而坐过了站。就像大家在电影院会比在家里更能专心地观赏电影,又或是有的人在图书馆会比在家里更容易专注学习,我大概对捷运也设下了某种心理暗示,让它成为我逃离这个浮躁世界的小小避难所。 在这短短的30分钟里,我让自己远离手机,试图找回那一点点的宁静和专注。或许无法完全摆脱现代科技带来的纷扰,也有可能这份纷扰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但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角落似乎也不错。如果你也想偶尔沉浸专注一回,不妨像我一样把某个场景设定成自己的“无干扰区”,在那里,专注于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是专注于你自己。我们那因外界的浮躁而烦躁的心也许能沉淀下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