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政府

10小时前
4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一家商店卖200件物品,其中150件商品有SST,而50件商品没有SST。请问,这商家在承担了更高的行政成本(软件升级和区分物品)之后,他的定价会把50件没有SST的商品区分开吗? 最近因为SST扩大涵盖范围,导致许多商家压根儿没有心理准备,企业系统也没这方面的功能之时,就被通知要开始给政府缴税了。由于造成混乱以及细节上有诸多疑问,官员也开始出来捍卫这些举措。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这是为了让国家财政改革,让国家更优秀的必经之痛。 唉,国家有更多税收,财政状况能够变得更好,谁不懂? 你我都懂。但差别是什么? 差别是这个税是怎么收上来的。是复杂,还是简单?我还记得当初GST推行是非常清晰的,只有0%(或者免税)以及6%,然后就没有了。虽然许多人非议那些不需要缴6%消费税的商品并不公允或存在偏颇,但那纯粹是名单上的物品有争议,大家还是能够分得清楚,因为只有两份名单。 而我们亲爱的政府现在可好了,6%、8%、5%和10%税率的都有。我就问你,晕不晕? 那么,为什么要搞出那么多种不同税率呢? 我相信就是那些智囊团用许多模型来计算。例如,基本物品调低一点、奢侈品调高一点、默认进口水果是奢侈品(由此可窥见,官员对奢侈品的刻板印象多么落后),住宅房产就免税(难道他们不知道,现在有许多房产是商业和住宅混合吗?他们是多久没看看现在新的工程怎么运作?),最终目的就是——减少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对,尽一切可能保护穷人。只要你的消费能力稍高,就会被政府视为 “巨富” (mahakaya)。如果你错过了去年安华在财政预算案里频频提到这字眼的精彩片段,我相信来临的10月,你会再看到mahakaya被提及,而且次数可能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就是政府的两难。他们要在收税和保护低收入群体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也就是如何能够拔最多的鹅毛,又停止最少的鹅叫。 按理说,他们应该不敢把中产阶级和高收入群体尽数得罪(但好像已经得罪到七七八八了),所以在这里调高一点,那里压低一点。其姿态可以说是非常别扭。对做账的朋友来说,更是超级头痛,搞不好AI模型还会无所适从,直接被这些混乱的税率逻辑搞到GPU融掉。 这个别扭的模样就像是政府想要取消一部分人的燃油津贴。在2025年的财政预算里,安华都已经说过一个数目了——可以省下80亿令吉。也就是说,幕后团队已经算好了人数,说是T15不会享有这津贴(T15是另一个mahakaya的类别,我也不知道哪个群体比较有钱)。但因为这T15的定义不敢说出来,一下子说只看收入,一下又说要看居住地区,要和可支配收入来计算。 哈罗,你可知巴生谷聚集了多少来自全国各州属的劳动人口?而且身份证上的地址还是家乡的?我就好奇政府要怎么算。很多时候,你越想要弄一个看似很聪明的方式,希望可以让大家心服口服。我可以告诉你,当人们的钱被拿走时,你给出越多细节,就越容易惹争议。这是人性,精英出身的官僚恐怕是不懂的。 况且,谁来给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允程度背书?对吼,我们有伟大的 [vip_content_start] PADU。这个雷声大,但没什么水花的数据收集计划。我真的好奇当人们看到政府搞这么多种税收方式,还有多少人愿意分享他们的数据?大家可以搜索一下《1984》的故事简介。我现在连一些新的购物app都不想下载。 当然啦,所有人都知道,包括我们亲爱的首相也知道,最直接的答案就是重启GST。故此,首相也有表态,现在不是重启的时候。那么,什么才是恰当的时候呢? 他没给具体数据,只是说若我们的经济状况,或者最低薪资能够提升,就可以实行。因为我们的首相心系人民,他觉得如果重启GST就会影响许多穷人(包括选票)。 那么他言下之意,就是这个SST不影响穷人吗? 不要忘记,SST和GST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是可以索取进项税(input tax),因此可以避免双重征税。 稍有脑袋都知道,所有的行政费用一定会进入商品的价格里。举例来说,一家商店卖200件物品,其中150件商品有SST,而50件商品没有SST。请问,这商家在承担了更高的行政成本(软件升级和区分物品)之后,他的定价会把50件没有SST的商品区分开吗? 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区分。一来太麻烦,二来是根本计算不到这些商品的销量,你要怎么拿捏那个尺度?商家没有政府这样纠结,直接统一计算。那个时候商品涨价了,就会有人向有关当局举报,政府也一定出来大力警告商家不可以这么操作,似乎唯一做错的人就是商家。以后商家的应对也很简单,索性不卖了。如果是服务业,商家就给你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栏目。最后,这笔帐都是回到消费者身上。 你要捍卫消费者权益?你去专研税率吧。 政府看似得到很多益处,因为收到了很多钱,而且成本也大部分转嫁出去了,但是整个民间就是充满怨气。消费者觉得商家越来越奸诈,商家觉得自己很委屈,不同财富阶级之间的对立情绪愈发强烈。 对了,我们还没提到电子发票。算了吧,我还想继续有精神上班。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