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教师节

2天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在时光织就的流年里,有一段邂逅,如同黄昏海岸悄然绽放的一抹晚霞——不期而至,却美得令人屏息。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唯余心跳与眼前的光,交织成一段不敢眨眼的情深,唯恐错过那稍纵即逝却永恒留存的美好。 那一年,我正泊在18岁的码头。青玉案的墨香里,少年不识愁滋味,却偏要攀上阁楼,把斜阳哭成新月,将春风听作秋声,心事悄然在心底滋长。那时的我不懂真正的忧愁,却偏爱在纸上洒满离愁别绪,只因内心有太多无法言说的悸动与渴望。 彼时的我,刚走出考场,书生意气尚未褪尽,心中却早已燃起一团关于“写作”与“出版”的烈火,炽热得仿佛要从胸口喷薄而出,让我彻夜难眠。那不是微弱的火星,而是一场势不可挡的燎原之火,誓要点亮整个世界,将心中汹涌的文字与热望燃成滚烫现实。 于是,我背起一纸未干的梦与几页热血,在暮春的风中,从霹雳金宝启程,踏上了一条没有归途的路。 “八打灵”——当时那是我人生地图上的一座陌生城市,对我而言,却像遥远的金陵或汴梁,藏着未竟的篇章,等我去书写。我没有落脚之处,没有一人相识,唯有一腔孤勇,如同“倚马千言”的意气,一身孤胆入风尘。 第一夜我抵达时,天色已沉,街灯昏黄,我立在车站边,望着一整片不属于自己的天空。风拂过,稿纸在背包中窸窣作响,仿佛那些文字也在不安,却又默默鼓励我:走吧,少年,山高路远,哪怕此去经年。 我常常想起那时的自己,多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还未学会从容地翱翔,便急切地扑打着翅膀,迎着凛冽的逆风,倔强地想要闯入那片高远辽阔的云天。 而命运,或许也被这份无畏所打动。总在你最孤勇的时候,悄然为你推开一扇门,让你得以看见,一道不曾预想的光。 那扇门吱呀一声开启时,站在门后的,是曾毓林前辈。“走吧,先回我家。”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没有多问。 那年,毓林前辈刚从吉兰丹调来总部,而我,一个刚离乡的年轻人,困顿、孤身,却在他的这句轻声里找到了归处。加影的老家不大,但对我而言,却是避风的港湾。若不是他,我也许早已在异乡街头沉没,如一粒无声的尘埃。 数日之后,我再次站在一道门前——八打灵17区,暮色中,一间静静伏在街角的小屋。门应声而开,潘碧华老师出现在门后,她依旧微笑,如同多年不变的句点,轻声说:“进来吧,我的书房里有星辰。” 那是一间极小的房间,几步之间便可丈量,却像时间的褶皱,藏着一个宇宙的深度。书本堆叠在四壁,像一座一座沉默的山丘,有的斜倚墙角,有的仿佛刚刚翻阅过,页角微翘,如风曾停留。纸张微微泛黄,在柔和灯光下,像旧梦重温;而书页翻动的刹那,墨香便悄然浮起,像一缕走失的过往,轻柔,却叫人停步。 那一晚,我坐在她的小书桌前,桌面被岁月磨得温润,仿佛承载了太多沉默的对白。窗外,是一片毫无声息的夜,街灯遥远如星,屋内只有风,偶尔拂过纸页,轻响如低语,又似一封封未寄出的信。 “书声微响如风起,心事翻飞夜未央。” 我心中瞬间浮现这行诗,那声音淡如轻羽,却仿佛在灵魂深处缓缓敲响,像一口远古的钟,沉沉回荡。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命运的低语,不急不缓,落在心上,如星辰坠入湖面,漾起一圈圈不肯散去的涟漪。 追寻我的大学梦 我在那时刚成立不久的文教组里待了将近两年。青春如一盏新点的灯,光亮未盛,我却已踏上新的旅程,心中有火,想趁年少未凉,去追寻那属于大学的梦。 那时的潘老师,仍奔波于报馆与周末的课堂之间。一天集会,她见到我,卸下肩上的布袋,像想起什么似的从抽屉中取出一叠影印纸稿。 “这是我手抄的文学史笔记,陪我走过很多夜晚。”她轻声说,把它递来时,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坚定。 我接过那笔记,纸张微微发热,像尚未熄灭的星火。那一刻,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心里却像被什么温柔而无形的力量撞了一下。 “愿你此去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她没说这句话,但我仿佛听见了。 后来,我怀揣着一颗满是憧憬的心,走进了马来亚大学马来研究系。而命运,仿佛在一开始就为我们编织了细腻的线——就在我踏入马大的那一年,潘老师也悄然加入了中文系,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讲师。 我选修了她开设的那门课:散文创作。那种感觉,像是微风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又像是月光悄悄洒进心湖,照亮了我从未触及的深处。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古人吟咏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种深沉的情感,在我与她的课堂上悄然交汇。 从小小书房里的孤独,到大学讲堂的欢愉;从少年对文学的懵懂爱恋,到学子执笔时的炽热,那条命运之线,已悄然将我们的世界交织。 生命里有些相遇,并非偶然。它像是雨季中未曾预料的绽放,犹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蜻蜓飞过池塘”,从寂静的空气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像是黑夜里划亮的火柴,虽瞬间,却点燃了心底最深的渴望。那一瞬间,虽短暂,却永生铭刻在我心中,成了我最难忘的故事。 这就是我与潘老师的结缘。 她的出现,犹如春风拂面,轻轻穿越我匆忙而炽热的少年时光。她不仅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灯,更教会我在中文的世界里,如何以温柔之姿面对世界,以坚定之心走向内在深处。她那不动声色的教诲,如同细雨润物,悄然无声,却深入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人生中庆幸的机遇之一,便是她当年为散文集《涉江采芙蓉》亲自策划、编辑,并收录了我那篇稚嫩的作品〈纵容一片天空〉。 在我心底,潘老师永远是那个温文尔雅、长发轻垂的中文系才女。她如一缕温暖的晨风,轻轻拂过我的生命。每当我迷茫、彷徨,她的鼓励便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走出黑暗,照亮我踟蹰不前的脚步。她用她那份坚韧与温柔,演绎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她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语,都在我心里深深扎根,成为我心灵的灯塔。 原来爱上中文是一辈子的事情。 如今的我也陪伴小朋友走入中文之美。回首往昔,她的教诲依旧如清泉般滋养着我。她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也是我成长旅途上的灯塔。 在她即将踏上退休的征程时,我想深深鞠躬,轻声道一声:“潘老师,谢谢您。” 愿未来的岁月如柔和的春风,抚慰您每一个晨昏,健康常在,安宁常伴,时光静好,岁月如诗,永远不老。(稿于2025年教师节前夕)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实兆远讯)教师节不仅是一个向教师表达谢意、赠送礼物的日子,也可以是让师生留下美好回忆的良机,爱大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早前举行教师专属的趣味游戏比赛和师生友谊排球赛,藉此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该次活动由校内5名实习教师联合策划与执行。在活动筹备阶段,全体教师选择其中一项比赛参与,接着不同种族、科系、职级及性别的教师们被分为4组,以两组轮站制进行竞赛,体现了该校多元与和谐并存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的跨部门交流与团队合作。 特殊班呈献手语歌唱表演 在两场比赛开始前,全体教师齐聚舞台前共同宣读誓词,随后一同唱出《Kami Guru Malaysia》(我们是马来西亚的教师);军乐队也登台演奏两首动听的歌曲,而令人瞩目的是,特殊学生班(PPKI)献出一段手语歌唱表演,该班师生在这之前花时间编排表演和反复练习,只为让此班学生在教师节大放光彩,表达他们对教师的感激与敬重。 另外,舞蹈学会成员也在顾问老师的带领下呈献结合我国多元文化的精彩舞蹈,彰显出多元种族的独特风采;现场也有2名教师上台陪伴学生一同演出,即巫裔教师上台与学生合唱,而华裔教师则为学生弹吉他伴奏,3名师生默契配合,展现该校融洽相处关系。 在“慧眼识师”有奖竞猜环节,主持环节的实习老师向全体师生发出两轮提问,只要成功答出正确答案,便可得到一份神秘奖品。第一轮环节展示了一名教师幼时的照片,获一名男学生成功抢答并获奖品,而第二道题,台上展示出4名教师的眼部特写,难度提高,不少学生跃跃欲试,最终被一名印裔教师依次答出成功赢得奖品和掌声。 学生见识老师“隐藏实力” 最后,教师趣味竞赛和师生排球赛结果出炉,校长与课外活动副校长颁发奖品;在师生排球赛中,教师队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成功赢得胜利,让学生见识到老师低调外表下依旧不容小觑的“隐藏实力”,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向“劲敌”多多学习。 虽然学生队在这次的对赛中屈居第二,但学生队依旧获得该校特意准备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继续勇敢且积极地参与活动。 江莉莉:让教师放下工作享受教师节 爱大华华中校长江莉莉表示,为了感谢老师年来辛勤的付出,所以今年的教师节与往年不同,往年是让教师读了教师誓言之后,就让学生回各自的班级继续上课。 “今年的活动让老师可以暂时放下做不完的工作,好好地享受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让学生拥有在课室外学习尊师重道的机会。” 瞿美琪:游戏充满创意 华文科系主任瞿美琪感言,今年教师节有幸参与了以“水”为主题的趣味游戏活动,整个流程充满创意,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些游戏吹乒乓球、转水瓶、用盆传水及用吸管把水吸进杯子等,这些挑战不仅考验体力,也锻炼了团队默契。 她分享,最难忘一幕莫过于大家齐心协力,用绳子绑着蘸墨的毛笔共同绘出校徽,那一刻既好玩又感动,象征着教师团结一心、共同守护校园的精神。她衷心感谢实习老师组成的筹备团队的用心安排,希望来年能加入一些较为轻松、同样富有创意的团体游戏,让教师继续以笑声迎接属于他们的节日。 王政凯:送礼与美好回忆兼收 负责筹备工作的实习老师王政凯表示,他在实习旅程中深刻体会爱与耐心是通往真正有意义教育的钥匙,在这次教师节活动中,实习教师筹划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止是为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每次想起“教师节”这3个字时脑海里浮现的不仅是送礼,也有着令人感到恍如昨日的美好回忆。 他说,除了这次的教师节活动,实习教师也在背后默默地计划与完善其他活动或项目,其中由他负责的“迷你摄影”已成功落实,并设在该校的图书馆内,这是为了能够丰富学校的摄影作品,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摄影的机会。 他也说,家教协会财政部的曾兴莲也在该校筹划其他活动时给予许多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正因如此,该校才能顺利在这次所筹备的活动中获得最好的资源与体验,让师生共同度过回忆满满的教师节庆典。 努沙茜达:增进教师间感情 教师努沙茜达指出,庆祝教师节不仅是正式的活动,更赋予教师牺牲和服务的意义,她欣赏今年专门为教师节留出一天庆祝时间;作为教师,她在活动中真切感受到认可,丰富多彩的表演和教师专项体育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也增进了教师间的感情。 她希望这样的庆祝活动能持续下去,让教育工作者感受到更多感谢。她说,虽然她的教师生涯虽充满挑战,但她选择继续奋斗,因为她相信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使命。 “一开始,我面对很多考验,必须学会独立并适应陌生环境。但每当看到学生的笑脸和真诚的话语,我觉得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这些反馈让我感受到欣赏,也让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衷心希望学生珍惜知识、尊敬老师,明白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源于真诚的心,也希望这次庆典给予我更多动力,让我坚持用爱教育,面对未来的挑战。”
3月前
(关丹15日讯)关丹公民华小董事长蔡世才提醒社会正视教育工作者长期劳累与压力带来的隐忧。 他说,不少教育工作者因长期劳累、压力过大而出现健康问题,甚至传出令人痛心的突发事件,该些情况并非偶然,而是整个教育体系该深刻正视的信号。 “教育者也是普通人,也需要休息、被理解和被关怀。健康,不只是为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 他昨晚出席关丹公民华小“感恩有你,荣耀同行:教师感恩暨运动会庆功晚宴”时,语重心长的呼吁教师关爱自己,照顾身心与健康。 他感慨当前教育环境不断变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渐提高,除了教学,还需安抚学生情绪、纠正行为、培养品格,可谓“全能战士”。 他承诺,学校董事部与家协将持续提供支持,打造更温暖体贴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教育路上不孤单,同时也希望社会和家长给予更多理解与配合,与教师同行,为孩子筑起一片教育的天空。 校长丘月清也借感恩之夜,向即将荣休的老师献上祝福,其中包括在教育界奉献30年,其中10年服务于公民华小的副校长冯缨珠;1996年投身杏坛,至今服务28年7个月的伍秀芳老师;以及默默耕耘了31年2个月,是无数孩子成长路上明灯的钟燕凌老师。 此外,她也向即将调职班珍华小的邱丽霞老师致敬,并欢迎刚加入公民华小的彭君强和林美宏老师。 “老师的岗位不因地点而有所不同,教育的初心也不因岁月而改变。不论何时何地,愿我们都能敬业乐业,把爱传下去,把光点起来。” 同时,她感谢该校近期获4名热心教育者捐赠的智能一体机,他们分别是拿督斯里张赈琮、拿督蔡永祥、林汉铭以及孙诗茗,该些教学设备将成为推动教育数码化的助力,提升课堂互动与教学效率。 校方于亦于晚宴上,颁发2024年教师卓越荣誉奖予何妙英、彭玉思和江锦业;服务奖予服务25年的邱丽霞;服务10年的郑淑方及努希达雅。 当晚,彭州教育局华文科助理局长陈慧琦、华校助理局长王秀玲、公民华小副董事长林祺楠、董事拿督蔡永祥、家协主席罗福伦与副主席龚君耀、校友会主席石全伟、前任校长林良德及前任副校长等人均同场共聚。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关丹21日讯)关丹双溪索培民华小董事长拿督斯里孙诗传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肩负传承文化与培育人才的教育使命,社会不应忽视教师对教育的贡献。 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是专业性的工作,而且教师还肩负传承华文文化、推动华教及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园地中辛勤的园丁。 他昨晚出席由董家协及校友会联办“春晖礼赞,盛典共融暨朱玉萍副校长荣休晚宴”,如是致词。出席者还包括家教协会主席康德皇及副主席王诗妮、校友会主席云维龙及家协理事等等,场面热烈。 孙诗传在致词中,感谢该校副校长朱玉萍多年来对教育的坚持,光荣退休是对其教育生涯的肯定与赞誉。 他也说,华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华社与华商出钱出力,尤其是在资源筹募及政策推动方面,贡献良多。 “同时,华校也正因为有一群默默耕耘,辛勤付出的教师守护华教的根基,使之稳健发展。” 他补充,随著华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华小不再只是华裔学生的选择,说明华小办学成果获得肯定,也证明了华小在推动国民融合中扮演积极角色。 彭亨州教育局语文科助理局长陈慧琦致词时谈及教师角色,强调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启发者与国家未来的塑造者。 “老师一句鼓励,足以点亮学生希望;一个眼神,便能给予前行的力量。你们用心守护孩子的梦想,让希望在校园悄然绽放。” 她赞扬培民华小致力弘扬中华文化,透过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认识文化的魅力,促进族群融合;校方领导下的学术、德育与课外活动,如羽毛球和醒狮等团队亦有亮眼表现。 她向全体教职员的无私付出致敬,并鼓励教师们继续携手同行,继续塑造培民的辉煌,迈向更好的明天。 校长林来贞则说,该校拥有一支坚强有力、充满使命感的教师团队,感谢教师们用爱坚守岗位,用心点亮未来。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她勉励教师不断学习、与时并进,提升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 朱玉萍回顾37年的教学生涯时说,培民华小原本是一次意外的调职,却成为心中最深的一份挂念。 她坦言,初来乍到曾感不安,但正是这段全新体验,让她重新燃起教育热情,也见证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协作与关怀。 “培民不是我最熟悉的学校,却让我在教学生涯尾声感受到最深刻的温度与使命。” 董家协配合活动派发教师节红包和巴迪布予全体教师,同时,该校也颁发2024年服务奖、卓越服务奖、全年100%出席率奖予教师们。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