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中

2天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4星期前
                    经过10年的努力,位于郊外渔村小镇的班台育青中学已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取得跃变,并且设定了“不做陪跑者,要做竞争者”的办学目标,以期各界对育青中学具信心,家长安心把孩子送来就读。   创办于1961年的育青中学,为西马最后一所开办的独中,它基于地理位置,即处于曼绒县的郊外渔村,以至无论是来自当地社区的支持资源及生源,都无法与国内其他独中比较,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不仅艰辛,之前校内的软硬体条件也相对落后。   然而,该校的董事部及行政团队不向命运低头。2015年起,发起了改革的长征之路,经整顿后的董事部及行政团队众志成城下,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换来了成果,学生人数从10余年的160多人,增加至2025年的全校420多名学生。       郑孝川:强化董事部教师团增信任   10年前接任董事长职的该校校友郑孝川说,他在刚接任董事长职时,就有先强大内部,才能取信社区的信念,因此马上发起改革董事部与行政团队的工作,包括扩大董事部的阵容,把能出钱,又能出力的社区各行业及各华团的领袖都招进董事团队里,给予社区一个育青拥有强大代表性董事团队的看法,以期让社区对育青的印象改观,进而有信心。   “2015年,董事部找来在独中服务数十年的郭花妹校长领军,要求郭校长马上重组一支强大及稳定的教师团队,包括解决过去师资流动性大,兼职教师很多等的问题,接着就是引进更多持有大学资格且有活力的教师,组成经验与活力兼具的老中青教师团队。”   整顿校风教改学生逐年增   郑孝川受访时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时说,先是董事部与教师团队的重组,让社区看到了育青的改变,尤其是予人一种要做改变,想做大事的决心,进而引来当地华社的支持,接着就是校风的整顿及教改,让学生在学术及课外活动上都取得进步的表现,自然的也迎来社区的支持,包括热爱华教团体与个人的支持与捐助,还有家长的信心,把孩子送来就读。   “2015年之前最低潮期,育青只剩160多名学生,到了2015年有200名学生,接着就看到一年一年的增加,今年有420多名学生,而这一改变,就如为育青迎来了‘重生’,也让育青变得更有信心。”   他说,育青当年被许多家长舍弃,原因是育青拿不出本事来让家长产生信心,所以不能怪家长,唯有自己长进了,才能吸引生源。   “育青的生源只来自班台五区的5所华小,当年有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去怡保与实兆远的独中就读,有的送进国中,原因就是育青予人的形象是没有前途。但随着育青进步后,学生回流了,包括班台的学生不再送去怡保,莫珍歪的学生也不再送去实兆远,而是送来育青。”     办好优质教育争取生源   虽然近10年来育青的学生逐年增加,但因面对着年轻家庭少子化,以及年轻人口外流的问题,放在眼前的困境是育青也无可避免的面临着生源减少的挑战。对此,郑孝川及郭花妹都说,既然生源减少问题不可逆转,那么育青的目标就更加清晰,就是走优质教育的路线,即不断提升学术水准,以期从有限的生源中,争取更多学生选择就读育青。   “我们提出的目标‘不做陪跑者,要做竞争者’,意思非常的明显,就是育青要培养的是有竞争能力的学生,因此育青就得更加努力的提升学术水准,同时提供更多平台,让学生发挥天赋,好让学生毕业时建立厚实的基础,有能力朝各域领发展。”   郑孝川举例,过去的班台家长认为只有那些国英语差的学生才会送入独中,因此育青就在国英语及基础学科,如数理等加强,让家长改变想法,进而吸引更多学生就读。   “班台的家长更多是看重学术表现,如2022年时,因受冠病疫情影响,独中的教学相比一些国中更加严谨,因此那一年报读育青的初一新生就破了历史纪录,达到五区华小毕业生的50%。而在疫情后,报读育青的华小毕业生,回跌至剩下往常的35至40%。由此可见,在解决本区生源减少的问题上,育青还有可发展的空间,那就是争取更大比率的华小生选读育青。”     郭花妹:加强跨学科教育   校长郭花妹表示,育青的教育路线主调还是走独中的传统路线,并根据学校的财政能力,以及时代变革的需求,不断加强及迎进跨学科的教育,让学生具备竞争力。   他表示,唯有基础学科打下厚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具备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如近年兴起的选修科与兴趣班等,不能光只从兴趣或想让学生学多一些来考量,还得考虑学生有没有能力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当中的前提就是,想学更多,还得要具备厚实的学识基础,作为铺垫。   “育青从数年前开始,在董事部的财政支持下,已推动跨越课程学习,如去年由多名教师领导学生研究海龟课题,让师生们得到了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并发表了成果。”   鼓励师生“走出去”多学习   她说,董事部也鼓励校方推动“走出去”的教改方针,包括让教师走出去,即董事部财政支持教师去国外参加短期的培训,也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各种的比赛或社区活动等,目的就是要让师生走出“舒适圈”,接触更多,学习更多。   “通过近10年的改革,育青学生无论在学术与课外活动都取得进步,如育青学生在2023年的全霹雳独中羽球赛中夺下男子组冠军,其中学生王振航还夺下全国独中羽球赛单打亚军,这得归功于校方推动的运动平台,让学生发挥天赋的理念。”   她强调,想要学生进步与强大,就得先让教师进步与强大,因此该校每年都推荐教师参加培训,目的是让教师把学习到的最新知识带回学校传授给学生,让师生一起进步。     蔡顺杰:集华社力量支持发展   董事部总务蔡顺杰说,该校的董事部成员有40多人,来自班台五区各行各业及各团体的领袖与代表,可说是集合了整个班台五区华社的力量来支持与推动独中教育的发展。   他表示,近10年来,育青在硬体设备的投入相当大,包括把废弃的旧楼翻新成会议室、活动室及行政室,兴建了现代化的男女学生厕所,提升了科学室及电脑室的设备,目前正在兴建一座双层的食堂及行政楼建筑,这些都是来自于本区华社及校友的支持与捐助。   “育青的硬体基本已完善,接下来会提升软体方面,包括提升教学器材,给予师资更多进修与培训机会,还有就是提供更多让学生走出去学习的平台等。”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摄影:彭欣怡 (芙蓉25日讯)罗白州议员周世扬指出,虽然政府仍在承认统考的课题中纠结,但是他仍希望有朝一日铁树会开花,那就是独中能够获得政府的全面承认。 他指出,统考受到政府承认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是无论现在承认与否,独中生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容置疑,而且独中也诞生了很多无论在商界、政界和各领域有贡献之人,他们对国家的建设和功劳不能被抹杀。 他昨日代表交通部长陆兆福,为“九十五载芳华·归来仍是少年”芙蓉中华校友会95周年会庆晚宴上主持开幕时,如是指出。 他认为,更强的校友会必须有更强的芙中,更强的董事部也要有更强的校友会,彼此都是环环相扣,只要校友们齐心合力将组织办好,相信校友会将越来越强。 他说,芙中校友会有2000多个校友,组织上应该要强大让校友感觉有归属感,确保华校的利益。 “当年还未有大会堂前,芙中校友会是华社文教界的重要发言单位,组织们都以芙中校友会马首是瞻。” 另外,芙中校友会也配合晚宴,筹募维修会所大厦基金及活动基金,目标为30万令吉,较早前,主席林㘷伲呼吁,截至当晚成功筹募21万令吉,与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希望校友们能继续响应。 为此,周世扬代表陆兆福宣布拨款1万令吉给大会,以支持活动的目的。 芙蓉中华中学副董事长李伟源则指出,校友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当校友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不仅成就个人事业,更为芙中增添光彩,也是后辈学弟妹的好榜样。 他在汇报芙中的发展时说,芙中在硬体和软体方面不断努力,如:兴建学生宿舍大楼、室内体育馆、推行滴灌系统种植、还设立创客实验室(Maker Lab),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实践、发挥创意。 “创客实验室目前已经投入运行,这不只丰富数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鼓励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纪念品。我们希望,学生不只是会读书,更懂得动手实践、动脑解决问题,具备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 芙蓉中华小学董事长拿督张庆生说,芙中校友会的会员不只是来自芙蓉中华中学的校友,来自芙蓉中华小学的毕业生也能成为校友,所以希望来自小学和中学的毕业生们,都能踊跃加入校友会的大家庭。 他补充,芙中校友会一路走来办过一系列的活动,其中为社区活动和慈善活动,以及每年芙中义卖会,都会有他们熟悉的身影出现,支持和回馈母校的教育之恩。 他说,无论校友们离校多久,但是趁着会庆齐聚一堂话说当年的回忆,场面温馨无比。 筹委会主席刘圆财说,95年来,芙中校友会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校友的成长与奋斗,维系着一份跨越时空的情谊与责任,并对各界表达了万分谢意。
1月前
1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