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电话诈骗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峇株巴辖4日讯)电话诈骗又一宗!先是接获“快递公司”电话指包裹内有违禁品,电话转接予“警官”后又被指控涉及洗黑钱活动,一名女公务员误信诈骗,遭骗走20万6000令吉。 峇株巴辖警区主任依斯迈助理总监今日发文告透露,峇株巴辖警区总部商业罪案调查组日前接获一名49岁的女公务员投报,指她成了电话诈骗的受害者。 他说,受害者在10月5日接获一通来电,对方自称是一家快递公司的职员,声称写着受害者名字的包裹内藏有违禁品,后来电话就转接到“玻璃市警察总部”。 “假冒警官的诈骗分子与受害者持续通话,他称受害者的包裹与洗黑钱案有关,而且调查后发现受害者有犯罪记录。” 5.4万汇其他人户头 他表示,诈骗分子接着指示受害者把银行户头内的5万4000令吉汇入其他人的户头,以免受害者的户头遭冻结,受害者情急之下照做。 “诈骗分子又要求受害者准备20万令吉在户头内,当作洗黑钱案不被控告的保证金,受害者还向诈骗分子提供了银行户头资料。” 户头15.2万被转走 他指出,受害者向银行查证之后,发现户头内的15万2000令吉已在她不知情之下被分阶段转走,才恍然发现上当。 依斯迈表示,警方援引刑事法典420条文(欺骗)调查此案,他同时呼吁公众,在接到陌生来电时务必提高警惕,若有任何疑虑应直接向有关当局查证。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新山6日讯)3名男女分别坠入投资和电话诈骗圈套,在短短两天内总共损失141万1320令吉55仙。 柔佛州总警长拿督卡玛鲁查曼今日发文告指出,柔州警方于10月4日和5日接获3名來自新山南區、依斯干達公主城和麻坡的本地男女报案,他们的年龄為36歲、44歲和46岁,分别遭受投资欺诈和电话诈骗。 “警方目前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條文(欺騙)調查。” 他说,第一宗案件的女受害人通过应用程式“TanTan”结识一名外国籍男子,对方诱骗受害人使用“OKGOLD”应用程式,投资黄金和美元,承诺可在7天内取得高达11%的回酬利润。 “受害人在5月6日至5月28日汇款78次、共计63万7163令吉55仙进入对方指定的银行户头,结果一无所获,始惊觉上当。” 第二宗案件的男受害人是通过网站“YOMAEX”接触到加密货币投资,在7月11日首次投资7005令吉,获得470令吉利润后,于7月11日至9月29日进行19次交易转账到16个不同银行户头,总数为45万令吉1887令吉。 “付款后,受害人没有取得承诺的利润,才发现是一场骗局。” 卡玛鲁查曼表示,第三宗案件也是女受害人,她接听WhatsApp来电,对方声称是来自快邮公司的华裔男子“Calvin Law”,并指受害人有一份从亚罗士打寄发砂拉越古晋的非法包裹。 他说,受害人否认后,来电被转接给一名自称是警察的马来男子,后者告知受害人,警方正调查此事,要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户头,以供国家银行进行调查。 “受害人被告知这笔钱在调查完成后将被退还,于是在9月21日至10月4日,受害人汇款15次到11个指定银行户头,总计32万2270令吉,最后惊悉无辜受骗。” 卡玛鲁查曼提醒民众,时刻保持警惕和采取防范措施,特别是涉及金融交易的事项,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避免跌入诈骗集团的陷阱。 “民众可查询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组的脸书、Instagram和TikTok以获取信息,了解商业犯罪运作模式,提高警觉及加强防范。” 他说,民众也可联络国家诈骗应对中心(NSRC),电话997,以透过各银行拦截有关款项外流到可疑户头。
2月前
  (古晋23日讯)“猜猜我是谁呢?”骗子谎称已更换手机号码还埋怨对方竟不认得他的声音令男子险些上当,所幸妻子凭借骗子提供的是陌生人银行户头、拒绝见面交钱等破绽,揭穿这是诈骗! 一名读者与本报记者讲述其丈夫险些遇诈骗的经历,以警惕民众。 要求汇款说词可疑 这名读者的丈夫本月19日接获以014-9868570拨来的电话,因不是其通讯录内储存的号码,事主即询问是否彼此认识。骗子声称是事主的其中一名朋友,谎称已更换手机号码。 事主信以为真,即把通讯录中储存的手机号码改为以上号码。事隔数天,这名“友人”再度来电,以紧急需要周转为借口,要求事主先汇款5000令吉给他,以便转付给供应商,并提供一个陌生人的银行户头号码。 事主随即请妻子协助他转账,但妻子对为何既不是汇款到“友人”的户头,也不是供应商公司的户头感到怀疑,要求丈夫向“友人”索取其银行账号。孰料,“友人”诸多推搪,事主还一度想帮“友人”,要求妻子先汇款再说。 求证友人没换手机号码 事主的妻子越觉事有蹊跷,声称一次仅能转账3000令吉,还献议不如约在银行前“面交”现款。也因为“友人”百般推迟,坚持要求汇款而让夫妇俩起疑心。两人后来向共同朋友求证,得知被冒名诈骗的友人根本没有换手机号码,进而揭穿骗局。 事后回想,事主察觉骗子两次拨电联络他,电话中的背景声音都很吵杂,且首次联络他时,当骗子要事主猜猜他是谁时,事主说了一个名字,骗子即附和说是。 “后来我们把此事告诉身边的朋友,才知道有数人也曾接过同一个诈骗电话,希望大家小心应对。”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