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净选盟
百格午报
深伪不雅照风波延烧 引发大马校园MeToo浪潮
随着中学生深伪不雅照事件讨论升温,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勇敢发声,进一步掀起“MeToo”浪潮。日前,两名女校友在脸书发布长文,揭露她们在校期间遭遇的种种不公与伤害…… 新闻重点: 亚亦君令补选提名截止 国阵国盟社党三角战 倪可敏宣布打巴拨款遭批 净选盟:滥用公器 总警长:TCO是警察职称 登大臣指控无根据 中学生深伪不雅照 涉案男学生再延扣3日 深伪不雅照风波 引发校园MeToo浪潮 恶心!嘛嘛店老鼠啃食鸡肉 水灾期间手机充电 送货员触电亡 摩托车撞路旁罗里 2青年当场丧命 巫裔妻随夫家扫墓引热议 跨宗教温情感动网民
1天前
百格午报
即时国内
净选盟: 房地部滥用政府资源 变相买票沾污民主原则
净选盟(BERSIH)抨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在亚亦君令补选期间,宣布拨款613万令吉为打巴进行33项民生工程,因为这不仅可能被视为变相买票,也沾污了民主原则。
1天前
即时国内
读家
【读家说书】黄康伟 / 狂飙一梦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编按:净选盟集会,曾是许多人政治觉醒的起点,也是一场打破族群隔阂的尝试。 本文回顾这场“民主练习”,邀你一同思考:失败之后,我们还能如何前行? 你还记得第一次上街的那份感动吗? 我还记得,第一次上街是2011年净选盟2.0集会。那时,我刚刚北上吉隆坡念书。初来乍到,一切都是新奇的,吉隆坡也充满南国没有的事物。学期末的某天,学长便招人集会,商议一同到市中心参与抗争。 红头兵、水炮车、催泪弹……转眼间,这已经是14年前的事情。而我也只能依稀记得众人被围堵在同善医院的无助,以及友族之间守望相助,剪断门锁逃到后巷的欣喜。 冯垂华的《街头的共同体》仿佛带我回到那段记忆。本书改写自作者于2019年出版的论文。诚如副标:“马来西亚净选盟大集会里的国家与族群”,本书从3条轴线出发,即:❶种族/族群、❷空间/治理及公共领域,❸以此讨论净选盟集会作为社会运动,形成的跨族公共领域。 ◢我们只是受苦的共同体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点出吉隆坡作为一个多元杂糅的城市,实际上是各族群的“共用空间”。不同族群在各自的“飞地”标示族裔符号,并且在土地上安身立命,保持适当且互不干扰的安全社交距离。而这既是人类在建设“巴别塔”之后,口操不同语言所带来的惩罚,也是英殖民政府分而治之的遗绪。 而净选盟组织在运动策略上精准地掌握了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诉求干净、公平的选举,策略上与在野联盟(前期是民联,后期是希盟)积极动员,力求上街人数多多益善。它企图打破自1969年513事件以来,人民对于集会抗争的恐惧,又不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试探当权者的底线。 倘若将净选盟集会标示为政治运动,它的确承袭了烈火莫熄的运动能量,也是在野联盟“两只脚走路”(选举及街头路线)的一环。而它也是社运。各族群人民长期活在巫统-国阵的淫威之下,既受着经济过度发展之苦,又受着民主不发展之难。或多或少都对这个执政半世纪的政党有所不满,也期盼着有一个宣泄的出口。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还记得,参与净选盟2.0集会之前,我曾天真地以为马来人都是巫统的铁票。然而,当我看见身旁的马来抗争者比我更歇斯底里地吼着:“Hapuskan UMNO(粉碎巫统)!”这彻底颠覆了我的视界。尔后,我们也天真地相信,只要更努力地与友族接触,这个“受苦的共同体”终将形成一场跨族群运动,一个民主、自由且平等的马来西亚将在我们的手上接生。 ◢生活的苦难是日常 然而,社运的爆发是瞬间的,生活的苦难却是日常的。冯垂华在书中点出嘛嘛档作为打破族群隔阂的场域。的确,我们不同族群之间可以在公共事务与私人八卦之间彻夜长谈。但是,回归政治,遇上尖锐的族群及宗教课题,不同族群(的代议士)对于一纸契约却是剑拔弩张。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读者只要随意翻开国内新闻,就可以读到此等画面。 作者显然也意识到净选盟集会的局限。封底写道: “净选盟大集会是马来西亚公民运动史上一次最值得纪念的尝试,也是最应该警惕的经验。警惕在于由它衍生的种种限制,而值得纪念的是,它将街头点化成一张桌子,一张可供不同族群、性别、阶级进行互动、对话和行动的桌子。” 因此,作者除了以学术角度提出“跨族公共领域”,也对于口号中的Rakyat(人民),做了集会群众反对族群政治,走向公民政治的诠释。 倘若要说一句泄气的话,那就是:这是一场失败的社会运动。狂飙一梦以后,我们只留下塞满车辆的街头。然而,社会运动需要不断练习与累积。乐观地说,群众至少以肉身打破了枷锁。这是心理上对于“变”的恐惧;也是巫统—国阵这个选举型威权体制,其透过各种手段操控选举得来的合法性。因此,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却还只是一个邯郸学步的民主新生儿。 ◢撑起共同讨论的桌子 然而,上个年代的社会运动可说是成也社交媒体,败也社交媒体。社交媒体重视展演的媒介特性,使得社运没有时间去沉淀和讨论。也使得我们像盖尔·贝克曼的《革命前的宁静》所说的那样,失去彼此连接的桌子。而此书正是透过11个历史现场,梳理社会变革的发生。 其中,第二章的争取普选权的情愿策略听起来老套,却是我们当代最缺乏的。本章的主角欧康纳是19世纪爱尔兰政治人物。他所面对的英国,还是一个只有资产阶级男性有选举权的社会。然而,工业革命后的,工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如何改善工人的生活,打破菁英垄断政治权利便是当务之急。欧康纳作为温和派的政治人物,便参与争取普选权的运动中。他走遍各地发表147次演讲,并且收集签名,清楚地表达诉求,将请愿书提交到国会。 诉求当然不会马上被接纳,间中除了必须面对社运中温和派及勇武派的矛盾,也必须面对政府的打压。经过超过一个世纪,普选权才逐步在不同的法案中得到落实,也成就我们今天民主国家的共识:无论男女,只要成年即可有选举权。 诚如台湾中正大学教授管中祥在此书推荐序中提到的: “理想的民主生活是需要先将人视为主体,相互理解,透过共同讨论才有可能共同完成。” 虽然我们失败了,但没有关系。至少许多人在社交媒体及各类书籍中,以文字、影像等记录了我们曾经努力的身影。而摄影记者陈奕龙的《岁月吼声》便是这样的作品。 短暂的狂飙过后,民主之路依然在我们脚下。与其在幻灭中驻足,不如在喧闹的街头,撑起一张能够包容不同声音,让人们坐下来共同讨论的桌子。宁静地,酝酿这场变革…… 相关文章: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街头的共同体,如我们 【读家说书】最后一场净选盟集会,已近10年前……我们突破族群藩篱了吗?
2天前
读家
全国综合
净选盟:重建人民信任 须修正任命法官漏洞
净选盟敦促政府尽快修正“2009年司法任命委员会法令”当前存在的任何漏洞,特别是法官任命机制,以重建人民对良好治理原则与有效制衡机制的信任。
2天前
全国综合
读家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街头的共同体,如我们
一来,此书讨论的是马来西亚(正在进行式的)民主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场公民运动即净选盟集会——这可说是一个时/世代的共同记忆;二来,纵览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相关论述中,《街头的共同体》不仅突破族群的论述框架,也带我们一起思考新政治的可能。 去年底,季风带文化出版《街头的共同体:马来西亚净选盟大集会里的国家与族群》一书,不免吸引对政治感兴趣或社会学徒如我的眼球。一来,此书讨论的是马来西亚(正在进行式的)民主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场公民运动即净选盟集会——这可说是一个时/世代的共同记忆;二来,纵览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相关论述中,《街头的共同体》不仅突破族群的论述框架,也带我们一起思考新政治的可能。 我所指的“新政治的可能”,源自于作者冯垂华在书中一开始的提问:“社会运动如何透过由下而上的公共行动创造新的意见和身分,并以此抵抗官方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论述?它又如何影响了社运参与者的族群关系?”换言之,作者的思考点是把净选盟集会作为一个“社会实验”的场合。因为,在作者的历时性研究与分析中,马来西亚的公共领域早已被殖民时代“分而治之”的治理,分割成以单一族群为首的不同区块,而活跃的大部分也都是各族群的菁英分子。 或许你会说:不会啊,嘛嘛档最能体现跨族群互动的公共空间了!不过,实际上却非如此。根据作者访谈28位受访者的分享中,除了一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工作场合、教育场所之外,最有可能的互动却是在非营利组织、公民团体的交流活动中。而且,一般民众要参与交流活动是具有一定门槛的要求。在田野过程中,作者发现嘛嘛档虽然充斥着不同族群的民众,但彼此间几乎没有交集。也就是说,若要打破依循族群边界的社会网络,往往只有是以功能性为主导的交流,比如商业性质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下,社会运动(可能)提供了跨族群交流的契机,让街头上的“我们”可以在工作与学校之外,连结彼此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虽然在作者的研究发现中,各族群之间的互动相当有限,但它推进并奠定了国内公共空间形成的重要基础。同时,“人民”一词的内涵也经由在运动中的不同互动、交流之后,不仅有了有别于以往的新认知——兼具“公民”及“民族”的身分,也让参与者可以带回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其实践。 作者将上述新意识视为人民在社会结构限制下展现能动性的动力源,由此有机会开创出各族群对国内议题讨论的公共领域。只是,在书中最后的〈补记〉中,作者也指出“白旗运动”和“黑旗斗争运动”的胜利,源自于“去政治化”、“政府失能”以及“民间能动性”。 不禁让人犹疑,人民是否也得是对在既有国家政策下,某种倾斜式的公民权益缄默,我们才有可能被视为是一个共同体?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最后一场净选盟集会,已近10年前……我们突破族群藩篱了吗? 【马华读立国】叶福炎 / 华马文史的边际思考
3星期前
读家
沙巴要闻
净选盟:方便各方做准备 促提早公布州会解散日
(亚庇19日讯)净选盟指导委员会今日促请沙巴首长拿督哈芝芝诺提早公布沙巴州议会的解散日期,确保所有沙巴州选的各方,特别是在沙巴以外工作或求学的沙巴选民可返回沙巴投票,履行公民权益及责任。
4星期前
沙巴要闻
百格新闻
修宪限首相任期:净选盟建议州政府跟进、安华已说“别担心不可能做超过10年”
净选盟主席莫哈末费沙强调,各州政府也应同步考虑对州务大臣或州首席部长实施类似任期限制。
4星期前
百格新闻
社论
社论.国会议员有更大责任完善国会服务法
国会服务法的真正服务对象是222位立法议员,他们应该对法案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善用国会内的一切管道和平台,提出他们认为需要改善的条文。议员们必须比公民组织更加上心,以确保法案赋予的自主权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加强他们的问政水平。
1月前
社论
全国综合
净选盟:恢复国会行政财政权 强化三权分立重要一步
净选盟(Bersih)表示,国会下议院通过2025年国会服务法案,是恢复国会行政和财政权力的重要一步,也是强化马来西亚议会民主制三权分立的重要一步。
1月前
全国综合
读家
【读家说书】最后一场净选盟集会,已近10年前……我们突破族群藩篱了吗?
编按:多少年前,几次的净选盟大集会曾让不同族群站上街头,共同追求公平选举。许多人仍把它视为马来西亚团结的象征,但冯垂华在《街头的共同体》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净选盟大集会作为马来西亚史上最大型且重要的社会运动,最后一场集会Bersih 5距今已经将近10年。时至今日,社运低潮,净选盟运动还有多少余温,温热着对马来西亚政治改变有所憧憬的人?尤其种族与宗教政治愈发绑定,全球“右倾”的当下,拾起研究净选盟大集会的《街头的共同体》学术专书,能有什么收获? 2007年至2016年,10年来5场集会,上街人数不断壮大,各族人士上街,相互掩护、照应,各语言标语的画面在当时的社交媒体不断流传。“不分种族”“团结所有马来西亚人”,是当年净选盟运动的美好论述。 《街头的共同体》作者冯垂华恰恰挑战了这个长久以来令参与者引以为傲的论述。以净选盟集会为例,社会运动作为公共场域,是否真正突破了族群藩篱,打破族群框架? 先说结论,作者认为,净选盟作为参与族群多元的社会运动,集会现场的浅层互动(如闲聊、共同展延抗争剧码等等)并不足以让各族群产生深厚的社会连带,或者将机会中缔结的跨族群关系带到日常生活中。 ◢民族是一种“想像”的共同体 《街头的共同体》是旅台社会学者冯垂华于2024年底出版的著作。他出生柔佛新山,现为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及兼任讲师。本书是他的硕士论文,副题是“马来西亚净选盟大集会里的国家与族群”,顾名思义,即以我国史上最大型且历时最久的街头社会运动为题,分析族群政治。 学过社会学的人一定听过美国学者班纳迪克的《想像的共同体》。民族是一种想像的共同体,即便想互不认识,但是有相同认知和某种不言而喻的深刻情谊。最常举的例子是,国际运动赛事上,举国上下在此刻都会融为一体,为自家选手加油喝彩。 而冯垂华把这个“想像”空间移到净选盟的集会街头。互不认识参与者,在街头集合成一个共同体。在催泪弹、水砲车夹攻下,不同族群会彼此拉一把,送上盐和水,所有人奔向相同的目标:“干净选举”。 然而作者仔细观察,不管是集会人群中的分类还是出发地点,其实延续了殖民时代开始的“分而治之”。集会人潮里,人以群分,华裔、巫裔、印裔多数和各自族群结伴而行,只有“大敌当前”,才会集结起来对抗国家机器——警察。 华裔的集合地点在茨厂街或苏丹街;巫裔的集合点在SOGO百货公司、国家清真寺、马来亚银行广场;印裔从十五碑出发。当然,还有一些混合族群的集合空间,例如中央艺术坊、富都车站、双峰塔公园等。 集会带来的“团结”之感和奥运会期间一起在嘛嘛档看球的热闹相似,但是回归日常生活,纵使在跨种族的办公室里共事,下班后的私生活也少有交融。 ◢“族群政治”主题,仍不过时 《街》于2024年出版,作者在〈新跋〉自认:“学术书写常常是‘滞后’的。”“跋”指的写于书籍、文章、字画或碑帖等后面的简短文字,加个“新”字,似乎所指“尾声再尾声”。 确实,马来西亚在2018年终于跨过一道政治分水岭,完成首次政党轮替。然而,历时10年积累的社运力量在2018年大选取得“成果”,却很快地在2019年迎来以“捍卫种族”为名而出师的反ICERD(《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集会,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频繁更换首相。 2024年六州州选伊党大胜,被喻为“绿潮”来袭,马来西亚政治进入新一篇章。原本的“种族政治”蒙上宗教色彩,许多政治讨论越来越窄,3R(种族、宗教、王室)甚至已经成为敏感话题。 (注:《街》作者一开始便厘清种族、族群及民族的基本概念。种族race为根据生物特质划分,如黄种人;族群ethnic则基于社会、文化、语言等原色归类;民族nation则依据文化和历史而建构,更具强烈政治意涵。唯,本地媒体惯用“种族”来区别华巫印等族群。) 《街》探讨净选盟的族群政治,看似出版得慢了好多年,但把重点放在族群政治,并不过时。“种族政治”或作者所说的“族群政治”一直是捆绑住马来西亚的幽灵,借由《街》作者爬梳,我们得以发现,这并不始于1969年513事件,也不是国家独立之初,而是更早英殖民时代建构的“种族典范”,以及“分而治之”的历史遗绪。 吉隆坡的城市地景,上述集会集合地点的族群属性,都是殖民政府方便管理建构出来,就连马来人与伊斯兰绑定,都是英殖民政府与马来民族主义者制定《马来亚联合邦宪制》中所定义,是确确实实的政治历史产物。 那么,面对“族群政治”幽灵,可以怎么做?像前首相马哈迪一直挂在嘴边的“宏愿学校”,把各族群小朋友设在一个校园,就能实现真正团结的“共同体”吗? ◢如何实现真正团结的“共同体”? 冯垂华认为,我们必须挑战族群/宗教文化的“本质论”迷思,重视族群关系与认同的流动性。他强调,并非鼓励读者必须放弃自身的族群认同、追寻另一种普同性身分,以达成跨族团结的效果。他强调,我们可以是“We are Malay/Chinise/Indian and Malaysian”。个人肤色、文化和国族身分是可以流动、兼具的,“马来西亚人”不是单一的身分认同选择。 作者认为,应该重视族群身分的差异及流动性,探讨社会成员如何在既有族群身分之外,营造更丰富的身分认同,或缔结更多元的社会关系。 这样的结论看似无力,而我们也确实在族群政治中不断打转。茨厂街招牌可以演上好几天的口水战;城市翻新法案可以上升至种族、宗教课题,被比拟为加沙惨况。不过,作者仍为那个“想像的共同体”保持乐观,疫情期间的白旗运动是为一例。他特别收入在书中〈补记:大疫时代中马来西亚的抗争行动〉。白旗运动是自发的,人们跨族群地为张挂白旗的家庭送暖,是以实际生活境况作为共识依据的“全民运动”。 相关文章: 【读家说书】白慧琪 / 3个关键词谈韩国:少年来了、鱿鱼游戏与尹锡悦 【读家说书】林于如确实杀人了……我们今天不谈死刑存废
1月前
读家
即时国内
5组织提11关键修正 促朝野推动更具问责国会法
净选盟(BERSIH)、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所(IDEAS)、安盛专案(Projek SAMA)、“贪污克星”(Rasuah Busters)及政治改革与民主研究中心(REFORM)联合呼吁朝野国会议员对《2025年国会服务法案》进行11项关键修正,确保其达到5A标准。
1月前
即时国内
百格新闻
净选盟、Projek SAMA等组织 对希盟YB提3大问题
多个NGO表示,曾与他们上街抗议的希盟在掌权后,便忘了之前所做出的承诺,令人失望!
1月前
百格新闻
百格新闻
马华行动党一直讨论茨厂街牌匾 净选盟:贪污课题呢?
茨厂街中文牌匾课题让行动党与马华都火力全开,不过看在净选盟眼里,更重要的贪污课题呢?
1月前
百格新闻
全国综合
净选盟与49组织等联署 促呈国会服务法案
净选盟(BERSIH)、49个公民社会组织与33人今天促请团结政府提呈一份不受行政机构干预,完全独立与自由的国会服务法案,以改革国会机制,使国会可以发挥更有效的功能。
2月前
全国综合
百格新闻
被刘华才批评斗争失焦 净选盟借民政创党人说教
民政党主席刘华才日前批评净选盟斗争失焦,而净选盟就借民政创党人的理念回击,并重申坚持反贪斗争初心。
3月前
百格新闻
百格大事纪
佳节大道收费减半不够看?政府被追问“免过路费”是否已成泡影?
团结政府在佳节期间推出过路费折扣50%政策,结果遭民政党主席刘华才批评是一场“愚弄民众的戏码”,甚至点名吐槽那些曾高喊反对收费的大人物。 1月25日 #百格大事纪,有 #佳炫 为你汇整今日重点时事。 👉 佳节过路费仅扣50% 民政抓希盟痛脚 👉 被刘华才批评斗争失焦 净选盟借民政创党人说教 👉 末沙布:除非首相要求 否则我不会辞职 👉 行动党不阻反贪集会 倪可敏:惟须遵守法令 👉 人民仇贪集会 警设围栏但不阻游行 👉 Pinkfish涉毒命案 警捕3毒贩助查 👉 2餐馆卫生恶劣 市议会开16罚单 👉 破门驱赶地狱租客 屋内残局如“鬼屋” 👉 持仿真枪射提款机 男子疑精神失常
3月前
百格大事纪
更多净选盟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