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劳工荒

2年前
(实兆远12日讯)经历两年余疫情期后,建筑业的运作形态已出现了变化,除了劳工荒问题更为严重之外,业界的“劳务聘用”体制也出现了生变,即有原本受聘工作的外劳,变成了自己承包工程。 多位受访的业者坦言,建筑业出现的“聘请外劳”,到外劳成为承包商的生态转变,虽说是顺应时势的自然现象,惟业者们还是担心,未来的国内建筑业很可能会出现进一步被外劳“垄断”的危机。 国内建筑业在过去20年来早已出现依赖外劳,才能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状况,而这一现象,随著前两年全球爆发疫情,以致在“防疫措施”下出现“回去的回不来,新人又进不来”的两难局面下,更是加剧了建筑业面对的“劳工荒”! 为期两年余的疫情,冲击了各行各业,当中也包括了建筑业,以致建筑业的发展也出现“放缓”现象,因此在疫情时期出现的劳工荒问题,还没有这么严峻,惟随著踏入疫情后时期,建筑业也跟随复苏,以致只是暂时“潜伏”的劳工荒问题,马上就浮出了水面,成了业者们最感头痛,也是阻碍这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陈光强:请不到熟练工人 来自实兆远的建筑承包商兼屋业发展商陈光强受访时提到,外劳承包工程的现象,事实上早已存在,惟过去一般是属于只承包部分工程,如向二手承包商,承包如木业或水泥工程而己,并无法掌控整个工程的“命脉”。 “过去两年出现的变化是,原本的本地承包商在外劳只回不进的情况下,已请不到熟练工人,加上许多本地承包商皆已年迈,因此有的就此选择退休,有者则被迫把工程,以承包的方式外包给有工人的外劳。” 他说,还有一种现象,许多外劳尤其是孟加拉人,他们因为娶本地女子,因此也变相成为合法注册的公司老板,因此就有了“谈工程”的本钱,不再受薪工作,而是自己承包工程,当起了老板。 建筑业或被外劳掌握 “本地屋业公司愿意把工程让外劳承包的原因,也是迫于无奈,原因就出在原本合作的本地承包商没有足够的工人开工,因此有可能拖延工程的进度,结果有同乡熟练工人在手的外劳,就趁势而起,不愿受聘工作,而是要承包工程了。” 陈光强提到,外劳承包工程赚取比受薪打工更高的回酬,本来就是无可厚非,但若这样的情况持续发展下去,试想未来国内建筑业的生死或命脉,会不会就此掌握在外劳群体的手中了呢? 陈光强表示,欣喜看到新的政府上台后,马上积极处理引进外劳的政策,惟他还是希望,引进外劳的脚步能更快一些,毕竟新外劳来到后,还需要时间的培训与磨练,才能成为熟练工人。 林尊文:用承包工程挽留工人 来自爱大华、经营装修及承建屋子工程的承包商林尊文说,过去两年外劳因“回去的返不来,新的又不来”,以致出现了工人常常被挖角的现象。 他说,在行业缺少工人的情况下,出现被挖角也是常事,因此他能理解工人要赚多点钱的心态,所以他用了给工人承包工程的方法来留住工人。 “我的工人曾集体离开,造成我手上的工程无法完工,让我无法向顾客交待。我找回这些离开的工人商讨,问他们原因,结果就达成了让原本领日薪的工人承包工程的‘双赢协议’,既解决了工人不跑,他们又能赚更多钱的目的。” 问及让工人承包工程,他是否会吃亏的问题,他回应不一定,得看工人的态度。 “熟练的印尼木工,我付他一日130令吉至140令吉的日薪,让他承包工程的话,他一日可赚两百多令吉,看似我吃亏了,但我却省却了找工人及担心工程无法预期完工的烦恼。” 本地年轻人不愿吃苦 他举例,若遇上尽责的工人,你给他承包工程,并限定他完工的日期,他就会给你拼命加班,如期的交付工程。但,若是领薪的工人,他有权力不给你加班,而且工作也不会这么拼的。 问及若外劳承包工程的现象加据的话,会否影响本地人饭碗的问题,他回应说,本地年轻人不愿干,而且也吃不了建筑业的苦,结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若不找外劳,那么找谁去做呢? “我今年三十多岁,在曼绒县业内属于同龄的承包商,10根手指都算得完,试想这个行业,还能期盼本地工人给你完成工程吗?” 阿曼:转承包商后收入高了 从原本的日薪木工,在疫情时期把握机会,把自己升级为小型承包商的印尼外劳阿曼(37岁)说,随着从领日薪的打工族到自己当老板,他的收入明显增加了,但工作时间也相对变长了。 “我打工时,日薪是130令吉,有做就有收入,没做就没有,而转成承包华裔老板的木工工程后,我与团队的收入明显增加,而且休息日时也有收入,因为我们已不再打日薪工,而是做承包工。” 他说,他有能力承包工程,完全是因为手上有同乡团队帮忙,即他做头接工程,由团队一起干,只要愿拼,每天多做一两个小时,就能赚到比打工多出近倍的收入。 “我们(外劳)有机会承包工程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本地人不愿意做这种辛苦的工,以致在外劳减少的情况下,机会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畜牧业需要依靠大量劳工,奈何马币贬值,不再是外劳海外谋生首选国家!”养猪业逐步迈向自动化模式,不仅可提升环境与产品质量,还能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文:丘明艳 “畜牧业需要依靠大量劳工,奈何马币贬值,不再是外劳海外谋生首选国家!”养猪业逐步迈向自动化模式,不仅可提升环境与产品质量,还能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众所周知,畜牧业需采用大量的劳工,尤其大规模的传统饲养模式农场,更需要足够的劳工解决牲口的“起居饮食”及卫生问题,然而,从事上述行业的基层工作虽然单一化,却要付出体力以换取生计,本地人普遍较为抗拒,以致业者需要通过引入外劳取代本地员工。 杨声旺:马币贬值外劳流失 天定集团旗下养猪农场中供养了逾5万头猪,属国内大型农场之一,其中20%肉猪供应旗下全马22间专卖店,其余80%生猪则提供各地猪农场。有鉴于此,该农场也需要更多外劳从事基层工作。 该集团董事杨声旺坦言,在疫情严峻期,由于行管令下的锁国政策而无法引入外劳,农场面对严重的劳工短缺问题;在开放国境后,原本被滞留大马的外劳也纷纷返国,只有少部分愿意回流,其余的外劳则因马币贬值缘故,选择在家乡发展或转到其他国家工作。 他说,畜牧业目前转而引入尼泊尔、孟加拉或缅甸外劳,农场也逐步填补空缺,从而解决了外劳不足的问题,虽然1500令吉的最低薪金政策,导致农场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但也无可奈何。 本地人多不愿从事农场工作 “农场工作虽然都很单一化,属于一板一眼的工作性质,但普遍被认为农场卫生环境肮脏,且需消耗很多体力,所以大部分本地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份辛苦的工作,反观外劳更愿意用劳力换取报酬。” 他说,大部分本地人均属管理层工作,例如门面店长、经理等,而类似的岗位也是市面上较为普遍的职业,故没有出现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善用科技提高生产率降成本 杨声旺指出,革新求变是现代人,尤其是商业界都必须贯彻的概念,因此传统的养殖业,若能善用现代科技,不仅能提高牲口的素质和生产率,还能降低人工成本,迎合时代需求,养殖业才能永续经营。 “尤其是养猪业也是大马众多畜牧业中,被最多政府机构管控及监督的行业,从饲养、屠杀到运送,都要经过兽医局等各部门层层把关,包括定期检查农场、抽样为生猪或肉猪进行身体检查、突击猪肉分割处理厂。”有鉴于此,采用传统饲养模式,也难免会出现纰漏,反观,改用现代化科技,取代部分人工模式则能免除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多数养猪场迈入现代化 他形容,我国目前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合法养猪场已迈入“封闭式”农场,减少环境、卫生污染,避免引发猪只患病问题,因此,几乎有一半的人工操作已改为现代化的自动式操作,其中包括饲料调配、肉猪洗澡、喂食或卫生清洁,都是自动化操作。 他强调,农场内大部分的日常工作都由机械完成,如此一来,农场不再需要聘用大量的劳工,劳工短缺问题也因而获得解决,甚至改善养猪场内的卫生环境,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然而,毕竟大马的养猪业仍无法媲美其他先进国,暂时难以达至“全自动化”农场,仍有一部分工作环节需要靠人为操作,其中包括培育方面,需要由员工亲自为种猪“采精”及为母猪进行“人工受孕”,才能有效提高肉猪繁殖效率。 “传统的繁殖方式,是公猪及母猪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繁殖,但在人为操作下,1头公猪能同时让20头母猪受孕,让员工省时又省力,一改传统养殖业的高强度工作,让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年前
3年前
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