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孙中山

2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假如历史能够重新书写,如果孙中山能多活28年,即活到1953年,中国又会有怎样的不同?中华民国是否能更稳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否会改变?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今天(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百年前的今天,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在北京病逝,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他的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伟大理念,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然而,历史从未有假设。但假如历史能够重新书写,如果孙中山能多活28年,即活到1953年,中国又会有怎样的不同?中华民国是否能更稳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否会改变?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从他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一、中华民国是否能避免内战?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蒋中正(蒋介石)接过大旗,1927年清党,与中共分道扬镳,随后中国陷入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北伐、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如果孙中山多活28年,至1953年,他将亲自领导抗战,并有可能采取不同的路线,使国共合作长期维持,避免中国分裂。 (1)可能的政治改革:深化五权宪法 孙中山生前的五权宪法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真正实施。如果他在世至1953年:他可能会强化考试权与监察权,让政府更加廉洁高效,避免蒋中正后期政府的腐败问题;也可能会推行真正的民主选举,逐步建立一个类似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或美国式总统制,而非蒋介石时期的威权统治。 (2)国共不至分裂 孙中山始终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没有蒋中正那样强烈的反共立场。如果他活着,可能会持续推动国共合作,形成一个多党民主制,而非内战。 他曾赞扬苏联的社会制度,但又不完全认同共产主义,若他继续主导中华民国的路线,可能会走向一个融合“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今日的北欧国家模式。 (3)可能的外交政策:维持“独立自主” 孙中山一直主张中国应走“自主独立”路线,避免沦为列强附庸。他若活到1953年,可能不会像蒋中正一样彻底倒向美国,而是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如印度的外交政策,使中国有更多发展空间。 二、抗日战争的格局是否会改变? 抗日战争(1937-1945)是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而孙中山若仍在世,他的领导风格可能会让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 (1)更早进行军事现代化 孙中山早在1912年就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如果他活着,可能会更早引进先进武器、训练正规军,让中国不至于在1937年日军入侵时如此被动。 他曾计划修建全国铁路网络,如果他的经济发展计划成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物资补给能力可能会更强。 (2)更快促成国际援助 孙中山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关系深厚,他若在世,可能会更早促成中美合作,让美国更早介入,甚至可能提前几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从而减少中国的苦难。 三、战后中国是否还能维持三民主义体制? 1949年后,国共内战结束,中国分裂为台湾的中华民国与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孙中山仍在世,他是否能避免这样的分裂,使“三民主义”继续统治中国? (1)政治体制:或许会形成类似新加坡的“半民主制” 孙中山不是极端专制者,也不是完全的西方式民主主义者。他若继续执政,中国的政治体制可能类似新加坡——由一个主导政党(国民党)长期执政,但仍保留一定的选举制度,避免独裁。 他可能会借鉴苏联式计划经济,同时结合资本主义,让中国走向“中间路线”,类似今日的北欧社会民主模式。 (2)经济发展:避免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极端政策 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如果他在世,他的土地改革方案可能会比1950年代大陆的土改更加温和,避免农村经济崩溃。 他的“实业计划”也许会持续推进,使中国更早进入工业化,而不是等到邓小平改革开放后才走向市场经济。 四、今天如何继承孙中山的精神? 孙中山虽然已逝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族主义”:文化自信与国际合作并存 今天的华人社会应在维护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避免极端民族主义或自我封闭。 (2)“民权主义”:发展民主与法治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要求政府受人民监督,今天的国家治理仍需强化反腐、透明化、选举制度。 (3)“民生主义”:共同富裕与科技发展 孙中山提出的“人地物货”理念与现代经济学的供需平衡类似,今日社会应确保土地公平分配、资源合理利用、科技推动经济,让更多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一场未竟的革命。他用三民主义勾勒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他用五权宪法设计了国家的治理体系,他用一生的奋斗换来了民主共和的曙光。 百年过去,我们站在历史的交叉路口,回望这位伟大的先行者。如果孙中山多活28年,或许中华民国不会陷入内战,抗战胜利会更早到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会更稳定,甚至世界历史都会改写。 但无论历史如何,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孙中山的精神,从未远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3月前
    为了去旧迎新,也或许是要实现孙中山只过元旦新年的愿望,于是从1929年开始废除农历和禁过农历新年,也禁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禁互相拜年等民俗活动,连假日也取消,要照常上班和营业。 先说一个跟元旦相关的故事。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商谈组织新政府。 孙中山提出,要中国改用阳历,不再用阴历(又称农历);由于中国人用农历已是数千年的习惯,骤然全部改用阳历,不少人担心会出问题。 尽管面对质疑和反对,孙中山态度强硬。他说,改朝換代都会大改变,现在是推翻专制改建共和,因此要向西方学习,改用阳历是革命成功后第一件最重要改革,必须办到。 民国政府就大力推动过元旦新年,不再过农历新年。于是,政治领袖和公务员都在庆祝元旦新年。 那么,小老百姓呢? 话说有个名人叫何芳洲,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过起元旦新年。元旦这一天,他就带着家人祭祖吃年夜饭,还做好准备等亲友上门拜年,结果都没人來。 >等到了农历除夕时,何芳洲的家人要准备吃年夜饭。他问道,不是之前吃过了吗?家人说,那一次是吃着玩的。他无可奈何,于是全家又正式隆重地再吃年夜饭,正式过年。 尽管政府大力推动过元旦新年,不再过农历年,可是小老百姓心中,过农历新年才是真的过年。 袁世凯当大总统时,就采取兼容的做法。元旦新年还是元旦新年,另外再把农历大年初一定为春节,从1914年开始实行。 后來,袁世凯想当皇帝,只是他恢复帝制招致全国臭骂和反对。最终,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他死后还连累了春节。 因为,春节是袁世凯当权时定的,因此孙中山在1924年就主张废除春节。 北代成功后蔣介石当权,就下令不准过春节,全国只有一个元旦新年,就是阳历的1月1日。 为了去旧迎新,也或许是要实现孙中山只过元旦新年的愿望,于是从1929年开始废除农历和禁过农历新年,也禁贴春联放烟花爆竹,禁互相拜年等民俗活动,连假日也取消,要照常上班和营业。 尽管民间一片哗然,但这个社会从來不会缺少,为政府和政策辩护缓颊的人。 除了官方媒体大力宣传,不少政商名流、社会贤达和名人文豪,都拥护政府的新政策,要过元旦新年不要过农历新年,彷佛过农历新年就是封建观念。 现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小老百姓就是觉得过农历新年才对味。 最后,这个废除农历禁过农历新年的一纸政令,也不了了之。 这个元旦新年的故事,也反映了三个政治现实。 [vip_content_start] 一,传统文化不适合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虽然我国没有禁过农历新年,但曾经政治人物闹过的生肖图像、派发白包、禁挂灯笼等的争议,还是不要再发生了。 二,为政府政策说好话,该有个底线,尤其是涉及到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政策。 对这类政策一味的漂白,其实伤害更深。 三,传统文化在民间有旺盛生命力,不会因为政策的打压而突然消失,但会因为人们不再重视而逐渐消失。 当我们在感叹年味少了,当年轻一代对传统和文化,越來越冷淡和陌生时,或许就有一丝丝消失的危机了。
3月前
9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怡保8日讯)孙中山文化基金会会长孙雅丽表示,孙中山在霹雳州留下不少事迹,因此她大力支持在怡保市设立孙中山纪念馆,通过文化交流和教育活动传承孙中山精神。 孙雅丽为孙中山的曾侄孙女,也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她与儿子Justin孙是首次踏足怡保,在怡保同盟会副会长李源水的玄外孙女暨《革命之路─孙中山与怡保的革命志士》一书作者陈素明和怡保艺术祭2.0召集人陈开力导览下,走访了孙中山与怡保革命志士遗迹行,并接受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采访。   愿搭桥寻求中方合作   所谓“华侨乃革命之母”,孙雅丽说,在怡保市建设孙中山纪念馆,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晓先辈当年为祖籍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于传承孙中山精神来说,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衔接到现代社会和进步青年。   她乐意穿针引线寻求中方合作,比如安排学者到来谈孙中山精神的现代意义、学生交换等,以促进两地文化和教育交流。   尽管出版了《孙中山全集》,书中部分内容是在海外采集,惟孙雅丽向中国领导提议,支持派出学者全面搜集和研究孙中山在世界各地的史迹,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怡保在推动黄花岗起义上的定位。   依她理解,庇能会议拟下黄花岗起义的基本策划,在怡保方面,不仅积极发动筹款,也涉及接下来的一些行动细节,因此两地都显得重要。   赞大马华人无私奉献   孙雅丽坦承,马来亚华人无私奉献支持孙中山革命,甚至不惜成仁,怡保一带也有为辛亥革命牺牲的烈士,这项精神还延续到后来的抗日中。   她说,虽然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每个人的拼劲,就像孙中山越挫越勇的精神。   对于所认识的怡保人,她指出,史上就有追随孙中山的怡保同盟会会长郑螺生和副会长黄怡益,世界著名中国及华人史学家教授王赓武和奥斯卡影后杨紫琼同样是怡保人。     孙中山胞兄捐百万美元相助   孙雅丽披露,其曾祖父孙眉倾家荡产支持弟弟孙中山革命;他过后有意东山再起,计划下南洋到马来亚槟城或怡保,与后来被列为孙中山侧室的陈粹芬联手,通过实业资助二次革命北伐,他却不幸于1915年逝世而未能遂愿,享年61岁。   她说,曾祖父比起孙中山年长12岁,学者根据可查究的记录获悉,他至少将70万至100万美元投放到孙中山身上用来革命。     纪念孙中山 最好的是传承+实践   关于孙中山精神,孙雅丽解释,孙中山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精神是由传统中华思想传承下来,拥有包容精神,道德观念,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   她说,纪念孙中山最好的是传承,最好的传承就是实践,她引用孙中山所说的“振兴中华”,事实上不仅是针对中国而已,而是全球“共进大同”,推进全世界迈向大同社会理想。   她提到,孙中山主张的“知难行易”,凭信念办好各种事情,值得年轻人学习;同样是孙中山发表的“非学问无以建设”,正是勉励年轻人学好学问改善人类生活。     孙雅丽成立孙中山文化基金会   孙雅丽于2016年成立孙中山文化基金会,正是实践博爱精神,并发扬到国际,成功把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列入非盟宏愿,这些议题也列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的中非盟合作论坛会议议程,中国也在2018年禁止象牙交易。   她表示,孙中山文化基金会与各大电影节合作推出的孙中山博爱奖,宣扬博爱精神和正面社会影响力,第一届在伊朗颁发,第二届则是在亚太电影大奖,颁发给叙利亚纪录电影项目,成为基金会第一部出品的电影,结果获得1项奥斯卡和2项艾美奖提名;另一部由中国藏族导演执导的作品,亦入选了柏林电影节。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