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盗刷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新加坡3日讯)房屋经纪称,没给他人一次性密码,转账卡却被不明人士加入苹果电子钱包,被刷了近6000元(新币,下同;约1万9876令吉),为此报警处理。 《新明日报》报道,50岁的李先生申诉,于10月30日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指他的转账卡(debit card)有四笔交易后,随即查看银行户头,竟发现果真有四笔交易记录,每笔交易额都超过1000元,而且还是在台湾过账的,总额约5988元。 他说,一察觉转账卡被盗用,马上打电话给银行客服,要求对方协助他冻结转账卡。 李先生随后收到银行的电邮,电邮指交易还未过账,但银行会在接下来的10个工作日继续监督李先生的银行户头,只有在交易过账后,他们才能处理他的争议请求(dispute request)。若是请求通过,就会把钱转回到他的户头。 李先生说,他于11月2日发现被盗刷的交易已经过账了,情急之下又拨电给银行询问,但银行职员安抚他说那是正常的,会在接下来与他跟进。   他指到了11月14日时,人在国外的他还未接获任何消息,于是再次询问银行,才被告知银行调查后,认为这些交易不存在争议,因为是他自己批准交易的。 他称,银行指曾在10月25日发过两则短信给他,一则是指他的转账卡被加入了苹果电子钱包,另一则是一次性密码(OTP)。“当天我根本没有看到这两则短信,是他们告诉我,我去检查才发现的,而且我也没使用苹果手机,更没有把OTP给任何人。” 他不解地说:“即便我提供OTP让骗子把我的卡加入电子钱包,但那四笔交易也不是我进行的,怎么能说是我批准的?” 他说,银行指若他没有交出OTP,建议他报警处理,所以他也马上报案。 李先生指出,平时在这个银行户头里只存放一两千元,但当时要出国,才会特意转了1万元进入该户头,没想到近6000元就这样消失。 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 骗子疑用“钓鱼”手法盗资料 一般相信,骗子通过钓鱼诈骗手法,盗取受害者的转账卡资料,加入手机电子钱包,并完成相关认证,接着用来进行免接触式付款,在受害者没有察觉情况下进行交易。 银行网站上提醒用户,从不知名来源下载手机应用程式时要小心。骗子一般在社交媒体做假广告,推出诱人的优惠,诱导受害者点击进入。骗子过后或会发送链接或QR码,让受害者下载不是官方的手机应用程式,一旦下载到了手机里,该手机应用程式就能让骗子偷取,或诱骗用户提供银行资料。 另一起盗刷 户头仅剩55元 男子没钱还房租 男子的转账卡不知何故被盗刷超过900元,银行户头仅剩下55元,如今没钱还房租、水电费。 林先生(50岁,厨房助手)申诉,11月3日收到银行的短信,指他的银行卡有多笔交易,查看之下发现有六七项交易记录,金额共900多元。 他当时立即拨电给银行,告知那些都是未经授权的交易,要求冻结转账卡。“对方和我说先不用报警,他们会调查,但需要10个工作日。” 林先生在11月20日再次联系银行时,被告知系统上显示他的转账卡进行的是合法交易。“我没有给任何人OTP、个人资料,也没有授权这些交易,在我不知情下钱就没了,我只能报警。” 他感叹,自己是兼职厨房助手,住在租赁组屋,月入仅1000元,而户头原本有约1000元,转账卡被盗刷后,如今只剩下55元。“我已欠了三四百元水电费,租金也还没付,只能省吃俭用度日,希望可以拿回钱。”
1月前
1月前
(新加坡22日讯)近两个月以来,新加坡至少发生178起用假支付应用盗刷信用卡购买高价产品的诈骗案。 新加坡警方锁定至少20名犯罪团伙成员,他们干下至少94起涉案金额30万元(新币,下同;约99万4635令吉)的假信用卡交易,其中11人境外在逃。 《联合早报》早前报道,外国诈骗团伙在自制手机应用输入盗来的信用卡资料后,入境新加坡购买高价电子产品再转卖套现。 新加坡警察部队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警方早前逮捕及提控涉案的9名外籍人士。经过深入调查,警方锁定另外11名在逃外籍人士的身份,他们已离开新加坡。 20人中,11人是中国籍、1人是俄罗斯籍、8人是马来西亚籍。针对在逃的11人,新加坡警方正寻求国外执法机构协助追查。 警方逮捕9名外籍嫌犯后,起获3万元(约9万9463令吉)现款、4条金条、一辆外国注册车辆、超过30台智能手机,至少4台其他品牌的手机和配件。 初步调查显示,一些银行卡信息是通过钓鱼手法窃取的。 这些受害者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诱人的赞助广告,并点入广告中嵌入的链接。 随后,受害者按照结账流程,提供银行卡信息和一次性密码,殊不知这些网站实际上是恶意网站。 诈骗团伙把这些偷来的凭证加载到手机,并招募钱骡进入新加坡,利用非法移动支付应用,通过免接触式支付方式在实体店刷卡,购买高价电子产品或奢侈品。 一些钱骡被指示要立即将购买的物品出售套现,然后离开新加坡。 这些人通常以旅客的身份入境新加坡,在干案前一两天到达,并在作案后迅速离境。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和疑是包伙食老千的男子“交手”,记者找到疑点质问对方是不是老千时,他还以“100不必骗”和“没那么穷”的讯息来反驳,不过当记者对转账付款的户头持有人是东马原住民提出质疑,骗子即刻迅速删除有关银行账号的资料。 报导:吴雪儿 《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和疑是包伙食老千的男子“交手”,记者找到疑点质问对方是不是老千时,他还以“100不必骗”和“没那么穷”的讯息来反驳,不过当记者对转账付款的户头持有人是东马原住民提出质疑,骗子即刻迅速删除有关银行账号的资料。 记者扮顾客问详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诈骗集团以“外包伙食”为幌子的行骗手法,专案小组记者决定,根据一些受害者提供的资讯,在脸书寻找老千经营的专页以身犯险。 其中一个被指是骗子开设的“住家私房菜便当”专页依旧活跃,专页管理者一直都有更新帖文,除了贴出伙食的照片,也公开商家与顾客通过WhatsApp进行交易的聊天记录截图,这番操作相信是为了取得受害者信任。 多是假账号点赞 该专页从2021年9月设立迄今逾3年,最后一次发布贴文是今年3月,吸引了1300人留下各种表情符号,当中1266人点赞、留下“爱心”和“关爱”的表情符号,不过最令人质疑的是,有80人和1人点击“生气”和“伤心”表情符号。 如果仔细浏览该专页,不难发现可疑之处。虽然该专页的帖文全部是以中文书写,但是点击正面表情符号的网民,大多是外国账号,账号的主人自称来自印尼、韩国等世界各地,账号并不活跃,即使有的平时有上贴,但都是转发一些贴文,而几乎没有网友互动或点赞,几乎可以肯定是假账号。 搜关键字见反诈贴文 民众只需在脸书搜索关键字“小XX住家私房菜便当”,就可看到脸书反诈群组发的警惕贴文,以及部分受害者咒骂有关专页的帖文。 记者伪装成住在八打灵再也地区的顾客,通过WhatsApp询问一星期的2人份伙食费的详情。一名华裔男子即刻回复信息,声称只需100令吉(2菜1肉1汤包括饭),并强调收费包括送餐费。 记者表明是第一次订伙食,询问饭格是否需要自己准备或由对方提供但另外收费,对方声称会提供饭格,并不需额外付饭格抵押金。 对方要求付全款 记者要求送餐到公寓单位,对方爽快地答应,随即发来一张周一至周五的伙食菜单,各种中式菜式有蒜香猪肉、甜酸咕噜肉等菜单相当吸引人。对方还强调菜单每周更新,菜式不重复,若顾客对特定食物过敏或忌口,还可另外安排,表现得十分贴心。 当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先付50令吉,收到伙食后再付余款时,对方坚持要付全款100令吉。 记者最终假意决定订餐,并提供虚假名字和住家地址,对方即发来供转账付款的银行户头资料,但是户头持有人是“Patrick Anak Ampi”,像是原住民的名字,于是向对方确认。 策划周详对答如流 记者询问为何不是使用他的名字“Alan”的个人户头或公司户头时,对方声称户头持有人是合伙人,负责管理住家包伙食生意的账目,对记者的疑惑对答如流,可见事前已经周详策划准备如何回应疑问。 记者表明市面上老千多担心遇到骗子,对方发来“100不必骗”和“没那么穷”的信息,试图打消记者的担忧。 记者直接点明:“华人老板,账号却类似原住民的名字……”,对方见状放弃说服记者订餐,表示没关系。 对方确认记者不下单后,迅速删除本来供付款的银行户头资料以及要求发转账记录的信息;由此可见,对方相当谨慎,但记者有备而来已经截图。 受害者:诱下载APK盗刷 根据其中一名受害者揭露骗子的干案手法,一旦受害者转账付费后,骗子同天就会安排另一名同党私信受害者,要求注册会员和填写送餐地址,然后以通过银行卡扣除注册费为由,要求受害者下载恶意订餐应用程式(APK),最后骇进受害者的银行账户盗刷。 记者与老千交手户头属一土著男子 专案小组根据网民提供的资讯,一个住家包伙食Food Catering专页去年9月25日设立,同天连续发布7则伙食的帖文,该专页目前约1500人点赞和1600名追随者,但大多数帖文下面都有“生气”表情包。 根据记者观察,该专页起初只发伙食照片,最后一次发帖是今年2月3日,接近农历新年前一周,主要宣传新春盆菜,相信是要发“新年财”。 由于专页没有注明送餐地区,记者伪装槟城某大学的学生,通过WhatsApp询问一星期1人份的伙食详情,一名自称“Ah Hua”的男子告知最少10天的伙食配套(2菜1肉1汤包括饭),费用100令吉,不需额外支付饭格抵押金。 记者要求送餐到大学宿舍,对方满口答应,接着记者又说担心送餐时间碰到上课时间,对方即表示晚餐配送时间介于下午5时至晚上8时,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服务周到。 记者假装决定下单后,对方发来供转账的银行户头资料,但户头持有人为一名土著男子,记者直接问对方是否为骗子,对方解释,户头持有人是负责财务管理的职员,强调经营包伙食生意逾3年,叫记者无需担心。 当记者直接发了反诈群组举报包伙食骗子的手机号码截图,还说明正是对方使用的手机号码,对方便不再回复质问。 停运3年网页被骗子盗用假“阿华住家饭”诈伙食费 报导:吴雪儿 停止逾3年的外包伙食服务专页也成为了骗子的盗图目标,商家的头像和食物照片被老千盗用开新的网页行骗,不明真相的网民把他当着骗子。 业主:骗子称伙食生意遍全马 外包伙食网页“阿华住家饭”的业主苏添华(又称阿华,58岁)受访时表示,他去年8月以来接获逾30通受害者来电,才获悉自己在脸书的同名专页头像和伙食照片遭骗子盗用,他其实2020年已经没有经营有关专页。 他表示,联系他的受害者来自槟城、沙巴、吉兰丹等州属,骗子自称外包伙食生意遍布全马各地,除了收取伙食费,骗子也向顾客征收100令吉的饭格抵押金。 “我经营杂饭档长达13年,目前的档口在港式烧腊海鲜美食中心,而脸书的同名专页是在2012年创建的,我当时经营饭档,也在网上接外包伙食的订单,但仅限于几个特定的外送地点。” 他说,直到2020年,基于杂饭档的员工人手不足,他就不再经营有关网页,仅专注杂饭档的生意,没料到停用的专页的个人头像和伙食照片被骗子盗用,联系方式被刻意截掉,骗子创建了一个新的网页“阿华住家伙食Food Catering”进行诈骗。 假网页留言揭诈骗 被删 他上到骗子的网页上留言,尝试揭穿对方是盗用他的照片,但留言很快就被对方删除了。 “针对网页的头像和照片遭盗用一事,我相信就算报警也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也没有报案。” 经过这件事,苏添华在去年10月13日登入脸书专页,发帖声明自己没有提供包伙食服务,但仍有不明真相的网民在帖文下留言指责他是骗子。 受害者:老千收到汇款即消失拉黑 担心踫到包伙食骗案,家庭主妇要求先支付一半的伙食费,但老千坚持她付全款,家庭主妇拗不过只好付清10天伙食费,结果一过账对方即刻消失,最后将她拉黑。 来自吉隆坡甲洞的阿燕(家庭主妇)受访时说,她由于要到中国旅游长达一周,母亲在家协助她照顾宝宝,为了解决母亲的饮食问题,她在2月26日晚上在脸书寻找外包伙食服务,结果页面弹出来“阿华住家伙食Food Catering”专页,于是她通过WhatsApp询问详情。 优惠伙食配套为诱饵 她本来是要订购7天1人份伙食,对方却告知10天和20天的伙食配套(2菜1肉1汤包括饭),分别是100和170令吉,对方声称若先订购10天的配套,之后要持续下去订10天的伙食,只需充值70令吉即可。 “我决定先订购10天的伙食,并以最近很多外包伙食骗案为由询问对方是否可以先付50令吉,待收到伙食后再付余款50令吉,而对方坚持要我支付全款100令吉。” 她表示,由于住家是公寓单位,母亲需要照顾宝宝不便取餐,她要求对方提供送餐到家门的要求,对方也满口答应。 “在我的要求下,对方提供伙食照片和菜单,并声称若对特定食物忌口,可另作安排。” 被骗金额不多没报案 阿燕最终转账了100令吉给对方,并询问送餐时间,但是对方没有答复,起初她以为对方在忙,结果等到翌日下午3时许还是没收到对方的信息答复。 “我通过WhatsApp多次致电对方都没有接听,最后是把我拉黑。” 阿燕因为即将出国,加上被骗金额不多,所以没有报案。 相关文章: 老千入侵包伙食行业(一)| 损失金额小受害者不报案 包伙食 也能骗 老千入侵包伙食行业(三)| 老千盗商标设网页吸客 消费人:想不到会踩坑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新山5日讯)越堤族的新加坡提款卡及马来西亚信用卡,疑在新加坡遭同房室友盗刷,事主分别在马新报案后,却被告知案件涉及跨境干案而难有进展,被迫承担逾万令吉的损失。 事主黎先生(35岁,建筑管工)今日在马青公共服务投诉局主任兼柔佛州团长邢智立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其遭遇能够获得相关单位的关注。 在新加坡工作约一年的黎先生表示,他与3名室友同租新加坡一间房,其中两人是菲律宾籍,另一人则是大马籍,而他是于去年10月搬入相关单位。 他于去年11月发现其新加坡提款卡,分别于11月9日及10日被转走共2550新元,两笔交易皆被转入一个多元货币电子钱包Wise账户。 他说,一开始误以为上述事件涉及诈骗成分,因此向新加坡警方报案,惟经调查后被告知上述款项是被转入以其大马籍室友护照号码注册的Wise账户。 与此同时,黎先生的大马信用卡也于11月16日及17日,被盗刷3次共8918令吉30仙至一触即通电子钱包(Touch’n Go eWallet)账户,但新加坡警方以“盗刷事件涉及大马信用卡须经由大马警方处理”为由无法查证,建议事主向大马警方报案。 黎先生说,他向大马警方报案后,却被告知事件发生在新加坡,而且须待大马银行调查款项的去向,因此无法进一步处理。 他表示,据他向发出大马信用卡的银行及一触即通公司查询,对方基于国家银行条款而拒绝透露8918令吉30仙的去向,包括收款人是谁、款项被用在何处等,因此他无从追查并对盗刷者采取行动。 黎先生于12月1日搬离原本租住的房间,在这之前他与该名大马籍室友的关系友好,两人经常在下班后聊天至深夜,对方不曾向他借钱,而他也不曾借出信用卡和提款卡。 他说,在得知调查结果前,该名大马籍室友甚至还“安慰”他,称本身也曾遭遇这类普遍的诈骗陷阱,即便是报案也没有下文,最终还是必须吞下债务。 他表示,在得知调查结果后,新加坡警方指上述大马籍室友已返回马来西亚,因此无法跨境采取行动,而他也曾尝试联系该名室友,却始终无法联系上。 黎先生说,大马银行仅提供他两种方案,其一是以0%利率分期付款方式摊还卡债,其二是寻求金融服务申诉专员署(OFS)协助调查,但在等待调查结果期间,若不还清卡债依然会被征收利率。 邢智立指出,大马每天有30万人出入境到新加坡,相信类似事件已相当常见,马新两国警方应成立跨境专案小组,专门对付钻法律漏洞的跨境犯罪行为。 他呼吁国家银行在设定条款方面,应协助账户持有者对付盗用款项的第三方。 他说,事主黎先生的遭遇已非个案,他于数天前也接获信用卡遭盗刷在电商购物平台上的案例,当受害者向银行要求揭露盗用者的身份时,却被告知这么做会违反国家银行的条款。 “如果警方无法第一时间查获盗用者身份,银行又无法揭露收款人的身份证信息,那么这类案件就会不了了之,对受害者来说非常不公平。” 他指出,根据银行的条款,信用卡即便是被盗刷,持有人都必须马上还钱,否则会被征收利率。 “无辜被盗刷的信用卡持有人,若是手上没有相关数额的现金,那该怎么办?” 邢智立指出,柔佛州马青正收集各种跨境犯罪案例,包括大耳窿骚扰案件的首脑在新加坡、跑腿却在大马,导致警方一直无法结案,只因当中涉及跨境和办案限制问题。 他呼吁民众向柔州马青提供案例详情,并透露柔州马青将在近期内整合资料交给柔州总警长,要求警方正视相关课题。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