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礼仪

我对放屁这事,是很开明的。放屁,是身体产生胀气之下,而排出的自然行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认知,我有信心地说,有声音的屁没有味道,无伤大雅,反之毫无声响的屁,就会伴随难闻的臭味。 放屁,毕竟是身体无法掌控的行为,有声也好,有臭也好,我笑笑就是,但比我小3岁的弟弟,可不是这么想。 一天,他开车从吉隆坡回家,基于他事先通知我等门,我就在客厅看书等他。到家已经晚上十时许,当铁门上锁,两姐弟坐在沙发的一角,各自滑手机。 许久没见,我问他生活近况,他头也没望我,低头滑着手机说,“可以不要问这些吗?我现在很累。” 我识相地继续滑手机,可能白天忙于家务而少饮水,此时肚子胀气,屁声划破了寂静无声的夜晚。 “不好意思。” 片刻,肚子继续咕嘟响,发出第二次声响。 弟弟终于抬头看我,“可以不要这样恶心吗?” “打喷嚏可以按鼻子,但是放屁真的不是我可控制的事情。我也不是有意的。” 他翻了一个白眼,继续滑手机。 “喔,我知道了,下次我应该早点起来,去其他地方回避。” 都怪我太“习惯”放屁这事,尽管我习惯,也不能以为每个人都能轻易接受。 从小,我在家人自在“放屁”的氛围长大。饭后,父亲躺在地上休息看戏,有时会发出一连串“噼里啪啦”的屁声,有时是“噗”一声,有时是“噗咯噗咯”的声响,非常有趣。家人对父亲的屁声毫不在意,也造就我不以为然的态度。在家自在放屁,但在外我还是会不好意思。 不能随心所欲放屁 中学上补习班时,全班十几个学生在听课,突然肚子作响,我静悄悄地放了隐声屁,味道之重,让朋友们纷纷捂着鼻子写作业,我当时太尴尬了,也有样学样的,一起捂着鼻子,当然没人猜得出气味的起源者。 大宝出世后,我对孩子的屁声更为着迷。大宝喝了母乳后很容易排便,每次听到“噗咯噗咯”的放屁声,紧接着金黄色的“黄金”,我都格外开心。医生说,宝宝喝得够,就会排便,均属健康的现象。虽然那段日子,似乎都忙着帮大宝洗屁股和换纸尿片,但我依然记得那段忙碌当中的小乐趣。 孩子渐渐长大,我在家放屁后,也会说一声“excuse me”,以自身行为提醒孩子们一些礼仪。孩子们听着我一时短,一时长的声响,也会笑地咯咯声。放屁,竟然也成了家里的欢乐时光。 我对放屁这件事接受度很高,但还是要考虑到其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虽然弟弟的说话态度直接不拐弯,但还是要谢谢他的提点,让我领悟到,放屁还真的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伤了家人感情,得不偿失啊!
1星期前
2星期前
5月前
1年前
我相信我国绝大多数公路使用者都会认同,在国内驾车或骑摩托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只要不小心,轻者被恶性鸣笛和辱骂,重者可能招来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威胁。 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横行”的年代,很多人明知自己在路上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却还是无法压抑一时的冲动,最终酿成悲剧,成了网红,还可能被诉诸法律而引来牢狱之苦。 在公路礼仪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一些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像日本那样注重礼仪精神的国家。 日本以其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社会礼仪而闻名,这包括在公路上的一些小细节,如开车时打开双向灯表示谢意。 这种简单而又有深意的举动,不仅体现尊重他人的态度,也在交通流畅和安全方面发挥著积极的作用。 在马来西亚,道路使用情况相当复杂,交通也繁忙,学习日本的公路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行车时打开双向灯,不仅可以传达驾驶者的感激之情,也有助提高道路上的友好氛围。这种小小的举动,可以让道路使用者之间建立更加友善的沟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学习日本在道路上的礼仪精神,也有助改变我们的交通文化。 在日本,打开双向灯表示感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成为了驾驶员之间默契的交流方式。 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的道路文明,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社会交往。 马来西亚有著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在这个多元化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融入到生活中。 尊重和感激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在公路上的礼仪精神正是一个微小却具有深远影响的元素。 国人有必要学习日本在公路使用方面的礼仪精神,通过在驾驶时打开双向灯表示感谢,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有序和友善的交通环境。 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所有公路使用者保持身心健康。
1年前
朋友见面,问安,问好,那是礼仪,是待人处事的基本礼貌吧!当然,那也是一种关心。他有你的心在,通过问安问好表达出来。朋友对你关心,你当然不能没有相应的表示。你说:“谢谢你!大家都好。”听起来好像很俗套,然而,俗套归俗套,能有这样有情有意的回应,一般人的感觉,都还是得体的。不是吗? 都说,拥有健康,是人生的最大幸福。问安,问好,问的是对方的身体健康,心灵的愉悦,日子的安乐。可不是要问出一个详细的状况,而且笼统的概括性的祝福。所谓问安,问了,你心我心都好。对方,除非是关系亲密得像兄弟,不然,也不必详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只要简单答个“粗安”之类的客套话,对方也不会认为你虚伪。 原来,关心也有层次。普通交情的问候,合乎情止乎礼,客客气气,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交情较深透的,见到朋友身体消瘦了,话头不会止于礼仪上的,而是会有进一步的关切,想知道他是否病过,或者是遇到什么揪心的烦恼,还是意外困顿……细细探寻,也是细细交心。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结群而居。群居而要维持和谐的状况,靠的是彼此合作。合作有很多种,而彼此关心则是合作的基本要素。对方疲倦了,让他有休息的机会;对方生病了,介绍好的医生给他看病……诸如此类,即是在营造一种气氛,让大家情同手足。对方的状况好,才能期待他跟自己分工合作、搭档配合。所以,对方好,也是自己好。这是关心的情理,合作的基线。推而广之,在社会上,对别人好,也就是对自己好。 有真心才有真情 过去三年多,碰上了冠病疫情的全球散播,危及健康与生命。许多国家,为了确保民众生命的安全,都采取了严厉的居家隔绝策略。一时间,城镇变色,生活运作大受影响。大家居留家中,犹如处身牢房中,亲友间没有了那份想相聚就相聚的自由。这时候,彼此间的联系和关切,靠的大多数是手机的短信或留言,或者直接以手机通话。人不是孤岛,被隔开的时候就会更加想朋友,想到他们会否无恙地渡过难关。 在平时,一个久无音信的朋友忽然联络上了你,一般上都可能有事相求。这本是人之常情。疫情肆虐期间,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更多的是表达对你的关切情怀。你们因而聊起彼此的隔距生活、感受以及相关的讯息。朋友彼此关心,是迷茫的疫情期间的相互鼓舞,犹如彼此都为对方点燃了一盏心灯。在疫情煎熬中的日子漫漫长长,太多不知与未知的因素会造成人心举措失据。这时候才知道,多一个朋友的关心,就是多一个的定心丸。 人的情谊,靠的是心与心的联系。有真心才有真情真意,才能够有诚挚的沟通。当人处身于困境时,这种情况更容易体会到。使我感动的是:一个疫情,竟然让很多人顿然间发起心去帮助别人,帮助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不已的受困者,无助者,像给他们派送餐包、捐助日常必需品,等等。这不正是内心彻悟之后所发出的力量,所做出的行动吗?而且,这种情谊,已不是普通朋友的那种相熟相知,而是心胸扩大,视人人为知交,识与不识,同样关心。 大爱之心,不正是这种关心天下每一个人的心吗? 冠病疫情这一个没有硝烟的灾难,可以把一些人的心变得闭塞,也可以把一些人的心磨砺得更慈悲,更急切地发挥爱的力量。有的人活在小我的天地里营营役役,而有的人呢,一次经历一种感悟,渐渐走到大我的天地里发挥生命的能量,提升自己,照耀别人。 我这才意识到,真正懂得“关心”的人,天地是大的。正如心量大的人,天地绝不会小。而今,疫后的生活逐步让社会转进另一个阶层的水深火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是越来越紧密呢,还是越来越疏淡、冷漠?我们不能只是静观冷待,我们也是有份的参与者啊!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