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米其林

2024年,谢嫣薇曾参与小红书“民间食评人大赛”的灵感嘉宾。她发现,在未来,小红书在美食旅游类上的影响力将远超其他平台,因为他们不仅主动积极,还有各种布局战略。 换言之,未来餐厅或餐饮评鉴的话语权,会渐渐地从传统的评鉴机构,转移到网络世代和社交媒体。 “好吃”,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每当有人嘴里说出“好吃”,那是主观的用餐感受。正如1000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好吃”的独特定义。 因此,各大权威机构可以用评审制度打造榜单,地方组织或餐饮协会也能依据在地饮食文化,推出更贴合道地口味的美食清单。 大家或许最熟悉《米其林指南》,但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具影响力的榜单,比方说“世界50最佳餐厅”、“黑珍珠餐厅指南”等等。这些榜单试图与《米其林指南》并驾齐驱,想要影响餐饮潮流走向。 因应着时代改变,社交媒体平台也想掌握美食评鉴话语权,网民可自由地在平台分享餐饮体验、相互种草,汇聚成一份大众榜单,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好吃”。 未来的美食榜单,会不会是一场专业评鉴与大众口味的较量? “我们关心的就是食物本身——一间餐馆或许很奢华时尚、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但如果它的食物不好,我们就不会将它列入指南。” 这是摘自《米其林指南》官网上的一段话,意味着评审员的关注点始终是“盘中之物”,并不介意是不是要坐在塑胶椅上,又或者在餐厅外面排队一小时。只要食物够好,就有机会登上指南。 知名美食专栏作家谢嫣薇因工作缘故,常年飞往世界各地,品尝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料理。据她所知,米其林招聘的评审员一般都有丰富的餐饮经验,未必是餐厅厨师,有可能是酒店总经理或相关领域的高管。 不过,她透露,并非每一位评审员都有机会品尝米其林三星的料理。评审员也有等级之分——初级评审员通常负责一星餐厅,资深评审员则会负责品鉴三星餐厅。 “当初级评审员交了报告,过了第一轮之后,还要资深评审员去审核一次。我认为整个评选机制相对严谨,加上评审员是受薪制,需要签署保密协议,所以我觉得(米其林)可以说是最有公信力。” 她补充,一般上在评鉴本土美食时,还是会委派当地的评审员,而资深评审员可能会是来自海外。 谁能撼动米其林霸主地位?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丰富多元和独特的美食文化,不应被单一的标准限定。作为饮食界标杆的《米其林指南》,也无法完全展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文化精髓。 于是,越来越多新的美食评鉴制度崛起,试图打破《米其林指南》“独霸”的势力,重新定义权威美食榜单。谢嫣薇说,“世界50最佳餐厅”就已经瓜分了米其林三分之一的江山。 “‘世界50最佳餐厅’拥有现代化的行销策略,后来米其林指南都有参考他们的行销策略,包括推广女厨师、青年厨师。” 事实上,“世界50最佳餐厅”比米其林走得更前。2013年,他们推出了“可持续餐厅奖”(Sustainable Restaurant Award),米其林直到2021年才设立米其林绿星。 票选机制有漏洞,削弱公信力 据了解,“世界50最佳餐厅”评选机制是由1080位评审员投票遴选。男女比例各为50%,并在全球27个地区设立评审委员会。每一个地区有一个评委主席和39位投票人。为了保持公平,每个地区每年至少更换25%的成员。 这些评审来自多元背景,有美食作家、记者、评论家、厨师、餐厅从业者、游历丰富的美食爱好者等等。每人有10票,必须在18个月内,到他们提名的餐厅用餐和评价。 [vip_content_start] 谢嫣薇以香港为例,投票者手中7张票是投给香港本土餐厅,另外3票是海外餐厅。但榜单的主办方和赞助方都没有投票权,因此无法影响票选结果。 可是,这个票选机制有漏洞——投票者无需提供用餐证明,这样就有造马嫌疑,有些投票者甚至会暗示餐厅,借机谋取利益。她说,由于缺乏查证机制,削弱了榜单的公信力。 另外,这个榜单也曾在业界遭受抨击可信度不高,有很多人会滥用这个名字,谎称是“voter”来换取免费餐饮。她认识的一位中国区评委主席,便常接到电话来核实“voter”身分。 “他们会去餐厅说自己是voter,要餐厅招待他们吃饭。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都有这样的问题。” 与《米其林指南》相比,“世界50最佳餐厅”的评审委员会都不是全职受薪,因此会出现一些贪腐事件,投票人会因餐厅提供利益而把手中一票投给对方。 “可以说这个机制不够完善。” 美食榜单背后的游戏潜规则 在美食界,榜单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一家餐厅频频上榜,人气超高,民众就会受到影响,专程去现场尝试。 但谢嫣薇直言,有些榜单不用太认真看待,因为许多国际公关公司深谙如何“包装”餐厅,利用各种曝光策略,在多个平台上造势,协助餐厅登上美食榜单。只要餐厅预算足够,便能够聘请这些公关公司让餐厅跻身排位。 “所以我们会说,(榜单)已经变成一种金钱游戏。”有些榜单已经不是纯粹的美食比拼,而是商业角力。然而,《米其林指南》是个例外,因为谁也不知道评审员的身分,也不会接受餐厅的任何招待。正因如此,《米其林指南》才能建立起威望。 “若要比喻,每一个榜单就是一个游戏,有它的游戏规则。《米其林指南》的游戏规则算是最公正。”她建议大家要理性看待每一份美食榜单,了解这些榜单背后的游戏规则。 高级餐厅“好吃”好在哪里? 美食榜单其实只是参考,未必与“好吃”划上等号。她举例,“世界50最佳餐厅”属于人气榜,上榜的餐厅未必有最好吃的料理,但肯定是最受欢迎的餐厅。“最受欢迎包含很多元素,可能餐厅主厨人缘很好,料理又不错。” 当然,“好吃”也得讲究氛围和享受。在高级餐厅用餐,是五感共鸣的沉浸式体验,从灯光、香气、摆设、服务,整个场域都在烘托顾客的情绪,打造仪式感,共同酿造了一场欢愉的味蕾体验,亦让他们能以放松心情享受其中。因此,整个用餐氛围会影响一个人对食物美味的判断。 “用餐是一件很感受性的东西,餐厅服务员招待得很好,你也吃得开心,自然会觉得好吃。” 未来,美食话语权属于网络世代 2024年,谢嫣薇曾参与小红书“民间食评人大赛”的灵感嘉宾。她发现,在未来,小红书在美食旅游类上的影响力将远超其他平台,因为他们不仅主动积极,还有各种布局战略。 换言之,未来餐厅或餐饮评鉴的话语权,会渐渐地从传统的评鉴机构,转移到网络世代和社交媒体。 “现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也想做自己的榜单。你看‘黑珍珠餐厅指南’榜单怎么来?也是从大众点评榜出来的嘛。”当一个平台建立了点评机制,就能够收集很多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建立一个榜单。“我觉得大家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去思考或操作。” 以小红书为例,她认为如果再成熟一些,拥有更庞大的数据库,那么未来肯定会有专属的美食榜单。若进一步推进,榜单可以带来很多利益,绑定各种业务,有助于建立平台自身的品牌。 米其林效应——吸引年轻厨师回流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米其林餐厅,渐渐成为一种吸引力,让很多年轻厨师愿意回流大马发展。谢嫣薇指出,《米其林指南》毕竟是全世界公认的评鉴标准,当一个城市拥有很多米其林餐厅,意味这个城市正在向上发展,年轻厨师进入星级餐厅工作亦能打造漂亮的履历表,积累宝贵的经验。 对年轻厨师而言,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工作,也许是协助他们走进国际餐饮市场,迅速提升自身竞争力。 “这样你可以看到一个未来。一位厨师如果拿过米其林星,对你移民、职涯成就都会有所帮助。将来你要跳槽、要求加薪,都会有不一样的局面。”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全球领先的轮胎制造商米其林(Michelin)正式宣布,从2024年12月1日起,马来西亚市场销售的部分摩托车轮胎将不再附带塑料包装。这项环保举措旨在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并已在东南亚多个市场取得显著成效。米其林预计,在2024年里,东南亚五大市场(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将减少多达31万7700公斤的塑料垃圾。 东南亚无塑计划的全面推广 这一“无塑”政策最早于2021年在印尼试点推行,成效显著,如今扩展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在马来西亚,米其林授权经销商将全面提供无塑料包装的高级摩托车轮胎。此举不仅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也进一步支持了米其林全球实现轮胎包装“零废弃”的目标。 米其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董事经理Prichapakorn Dangrojana表示:“实现‘全面可持续性’愿景是米其林长期发展的核心之一。通过结合‘4R’循环经济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和可再生(Renewable),我们希望在提供高性能、高品质轮胎的同时,助力环保事业,共同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环保与客户需求的结合 Dangrojana进一步强调:“马来西亚的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渐提升。此次无塑料包装的推行,是米其林聆听消费者需求并行动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邀请消费者与我们一起减少塑料污染,为地球环境贡献力量。” 为了方便消费者,这些无塑料包装的摩托车轮胎还配备了重新设计的贴纸标签,确保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取所有必要的产品信息。同时,这些轮胎依然享受自生产之日起6年的保修政策,充分保障客户的权益。 响应无塑政策的轮胎型号 以下米其林摩托车轮胎型号将采用无塑料包装: MICHELIN ANAKEE STREET MICHELIN CITY EXTRA MICHELIN CITY GRIP MICHELIN CITY GRIP 2 MICHELIN CITY GRIP SAVER MICHELIN PILOT MOTO GP MICHELIN PILOT STREET MICHELIN PILOT STREET 2 MICHELIN POWER SHIFT 迈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此次无塑举措是米其林实现全球环保目标的重要一步。米其林承诺,将继续致力于打造更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可持续移动出行的实现。 欲了解更多米其林摩托车轮胎详情,请访问 米其林官方网站。  
3月前
4月前
千里迢迢来到松之山温泉街,从外观看起来,玉城屋温泉旅馆就像日本各地温泉街路旁林立的旧式旅馆一样平平无奇。踏进旅馆,置身于客房,切身感受那宽敞的空间和现代化设备,以及从登记入住、餐厅招待到客房服务全程无从挑剔的高品质体验…… 我全身开始松懈下来,清酒的魔力逐渐显现。面前的盘子已清空,接下来又是一道菜肴——香煎鲆鱼,搭配嫩滑的芦笋与奶油酱。今晚的侍酒师山岸裕一潇洒地转了个身,为我们挑选另一瓶与这道菜相配的清酒。 侍酒师一脸微笑折返,手里握着一瓶晶莹剔透的纯米清酒。微醺的我已经记不清今晚尝过多少种不同的清酒了。不过我一点都不担忧,因为我的客房就在楼上。 松之山温泉玉城屋位于新潟县松之山温泉村的中心,是一家现代风格的温泉旅馆。然而,以我的体验,玉城屋更像是一家附带客房和温泉的顶级餐厅,毕竟这家米其林一星餐厅的美食太令人惊叹了。 下榻于玉城屋,早餐和晚餐都在餐厅内享用。晚餐主打法国菜,侍酒师、同时也是旅馆第四代传人山岸裕一为每一道菜肴精心搭配清酒和葡萄酒。他的清酒收藏令人惊叹,不仅包括他自家酿造的清酒,还有许多稀有品种。作为一名清酒爱好者,我不得不承认,今晚品尝的许多清酒和葡萄酒,我此前从未在日本见过或尝过。 玉城屋的大厨栗山昭,跟年轻的老板山岸裕一一样,笑起来有些腼腆。原来他曾任职于东京六本木的Joël Robuchon餐厅,法国菜以其精湛和严格的技艺闻名,难怪栗山昭可以为玉城屋摘下一颗米其林星星。来到天然物产富饶的新潟县,栗山昭在设计菜单时选用了十日町和新潟各地的新鲜食材。在当地员工的指导下,他深入山间,采集野生蔬菜、水果和草药。餐厅的菜品不仅体现了当地古老的食品发酵和腌制方式,将传统与创新、法式与日式口味完美融合。 [nonvip_content_start] 前一晚的法式晚餐精致优雅,风味浓郁腴润,隔天清晨来到同一家餐厅,从视觉到味觉却是迥然不同的体验——淳朴自然,淡雅清新。以细腻的烹调手法对天然食材物尽其用,玉城屋的早餐主打日式料理,包含了琳琅满目的自家腌制小菜,色泽缤纷的蔬果汁,当然也少不了来自南鱼沼市的顶级越光米。 这一份暖胃舒心的早餐,仿佛是对新潟优质农产物的致敬,既健康又美味,摆盘精致,口感绝佳。 千里迢迢来到松之山温泉街,从外观看起来,玉城屋温泉旅馆就像日本各地温泉街路旁林立的旧式旅馆一样平平无奇。踏进旅馆,置身于客房,切身感受那宽敞的空间和现代化设备,以及从登记入住、餐厅招待到客房服务全程无从挑剔的高品质体验,才明白山岸裕一这位年轻的经营者如何费尽心思为祖传传统日式温泉旅馆注入现代化元素,令整个住宿体验更贴近当代旅客的需求。 既然来到温泉旅馆,当然得充分体验温泉,晚餐前趁着闲暇去泡了温泉。松之山地区的温泉被誉为日本三大疗养温泉之一,据说温泉水带有神奇功效,可以让干燥肌肤变得柔嫩又润滑。旅馆设有大众浴池,不过我住的客房亦附带开放式私人浴池,可以边在阳台泡澡边欣赏户外林木葱郁的景致。 据说在寒冬季节入住玉城屋,还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絮雪飘落于山林间,那是一幅令人无限遐想的景象啊。山岸桑,谢谢你的盛情款待,明年冬天我会再来。
5月前
8月前
关于传奇“黑叉烧”,大家都知道广州“炳胜”,接下来就是咱们马来西亚的黑叉烧。 曾经有供应商和我说过,在马来西亚只要你能烧出“黑叉烧”,生意一定不会差。 这回“黑叉烧”实测,师傅从烧烤开始讲解,一直到生意这回事。 从炉火对流原理,然后是叉烧排列,再到“阀门”开关控制(其实是指烤炉的盖子开关,作用有如炭炉的阀门),大抵原理如此,但要成就黑叉烧,还有一项最关键(师傅说这个不能写出来),终于明白黑叉烧(玻璃叉烧)是这样烧制而成的。以后在柜台看着吊挂的叉烧,至少知道这家是采用什么方式烧制了。 这轮“黑叉烧”实测,有专业烧腊师傅陪同,边吃边解析各家叉烧的异同,有用本地猪和冷冻肉的,有用猪颈、五花、中咀的,师傅也“顺便”解说叉烧这门生意,在明白了定价背后的逻辑,几趟访问下来,收获满满,资料多到消化不良。 原来叉烧和运动竞赛,原理相通。和我喜爱的足球一样,都是需要有Key person。足球是要有灵魂中场,串起前后场,保持攻守流畅;叉烧是那位砧板手,连接起接单和出单,同时,知名叉烧店每日接单多,今日赚多赚少,全在砧板手的分配功力! 【本期随食】 种种考虑,加上师傅意见,最后选给这个专栏的,是两家“黑叉烧”:一是阿培的叉烧,一是明记叉烧。 1. 阿培叉烧 一看阿培的身形,就知道是Chef,没有贬义。 林金城暗暗观察他两年,时机成熟了,才现身写他的叉烧。曾经访问他的,还包括阿贤。 而行内津津乐道的,是他曾应台北三星米其林“颐宫”的邀请,把独门黑叉烧带到台北献艺!那段时间,米其林三星的作业工序,也让他大开眼界! “Melt in your mouth”,从来都是美丽的误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为在口中轻易分崩离析的就是好叉烧。以讹传讹,弄得大家以为那是叉烧的唯一标准。叉烧没有肉味,又如何叫叉烧?阿培叉烧,选用五花,一口咬下,除了层次,还有那层所谓“黑叉烧”外皮。 哪里找?以前大家认识他是因为陈明记和冠军叉烧,但接下来,你只要认着阿培。 2. 明记叉烧 明记是叉烧老行尊,招牌旧旧,店面旧旧,但实力依然坚强! 它的叉烧有两种。要吃,就建议选吃Premium级的本地猪(这里就不评普通叉烧了),不但保有猪肉甜味,纤维也都得以保留,咬起来还有嚼劲,而且应是“生糖”(指没有熬煮过)烧制。只是,没得单点,要和鸡肉或是烧肠配套。 哪里找?键入“明记叉烧王”就可以了。
10月前
这些日子进进出出医院,时常走在清晨、寂静无人的医院走廊。 医院有些科太多病患,所以没有开放网上预约。看诊当天,需要亲自过去排队拿号码、缴费。 为了可以早早看诊早早回家,不必在等候区苦候,通常我都是清晨就出门。早早出门还有好处,就是可以抢到停车场停车位(停车位有限,不然就要停到大老远的露天停车场),以我现在的体力,很难从露天停车场走过来。医生问我为什么这么早来?我只能苦笑。 停车场只是第一关。抵达以后,还要快步走到诊所所在的Menara,等警卫6AM开锁开门,用水瓶在号码机前“排队”,等候7AM发放号码。总有几天是病患特别多人的时候,帮主人代排队的水瓶大军,就蔚为奇观。 清晨那个时刻,是奇妙的安静,连医院员工都还没上班。一个人走在寂静无人的走廊,在这里,我不知和自己对话了多少遍…… 埋伏在新村的隐世高手 说说米其林,其实我是有些微言的,我常以为,如果以米其林的“威望”,可以在各地发掘真正好吃、但原本又没有被注意的小摊小店,利用米其林的名气为其推广,那就真的是功德无量,那是真米其林。偏偏米其林总是从已经成名的小摊小店,从中“挑选”得奖者,颁个大奖,来个锦上添花,啧、啧、啧,可惜了啊。 就像本期这家小店,米其林如果要精选叉烧,绝对不可忽视它! 这是一家在新村隐世、制作叉烧如制作高级牛排那般的店家。 鼎丰家乡菜(拖地叉烧),就好像隐世高手,埋伏在新村,处处低调,默默培养一身好手艺和新视野。 我记得第一次拜访这里,虽然有Waze,我们还是在新村里迷路! 熟悉它的食客,自然不必多介绍。其实来这里的老饕不少,国外如台北詹宏志、黎智英,也是鼎丰座上客,就为了那口“拖地叉烧”。原来新村轰轰烈烈出了这等叉烧名店。 我想,不清楚它的烤制过程,你只会觉得这叉烧真是软嫩多汁的好吃;等清楚了它的工序,你就会惊讶,这还是经过“熟成”的叉烧。 【本期随食】吃叉烧好像吃牛排,重点在“熟成”的叉烧 拖地叉烧,选材也很重要,老板王先生自己形容:“是选很肥很肥的猪、肥得整个肚皮都拖在地上,所以叫‘拖地’。”这样的肉质烧烤出来的叉烧,才会软嫩。 而拖地叉烧软嫩好吃,除了火候是绝对关键,还有就是它多了一道工序——熟成。鼎丰非常聪明的借用西餐手法,糅合中式传统烧烤,让你吃叉烧好像高级牛排馆那样,叉烧还要经过熟成,才可以拿去烧制。 经湿式熟成的叉烧,肉香明显提升不少,湿式熟成利用肉质本身天然酵素熟成,达到软嫩多汁的效果。 (据我所知,瘦肉部分一定有些微硬,如果瘦肉也入口即化,嘿嘿嘿,一定有所添加……。) 米其林要选叉烧?完全不可忽视鼎丰以西式手法“熟成”的叉烧。 哪里找鼎丰?搜寻“The Home Cooking Dishes鼎丰家乡菜(拖地叉烧)”就可以了。
1年前
1年前
说到烧肉,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 而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想要保护的第一名。 多年前离婚,我就决定,不会从我口中吐出任何一句话,让孩子为难。止谤莫若无辩。那时,小孩还小,面对突变,心里充满疑问、惊恐、无助……有些说得出口,有些表达不来,对我来说,所有事情,都没有比安抚他们来得重要。(有时我真的好奇,有些人好像就住在我家,把过程描绘得历历在目) 说回餐饮。往往最让我不安的,是“古早味”、“祖传”、“怀旧”这类字眼泛滥。 你看“网红”视频,很喜欢问“老板你在这里卖多久了?”有说二三十年,有说四五十年,还有说百年的,于是通通都说是古早味。 很多所谓老店,接班人已经无心经营,只是因为大家都说他们是古早味,网红也挤着来拍摄,还可以打混摸鱼。其实他们的成品,很多不只退步,味道也跟不上时代,最主要的原因:没有老爸那代的亲力亲为了,为了省事省力,接班一代很多还和别人拿货。 所以,说回烧肉,其实很多也是和别人拿货,不再是亲自烧烤了。 敢敢开在米其林烧肉附近 我觉得,烧肉最难的,首先是来货的品质要一致。米其林烧肉可贵之处,是在他成名以前,就坚持维持猪腩肉的品质,你来拍照,永远可以是一层一层的漂亮烧肉,不会过瘦,也不会过肥,就是有层次感。这是值得敬佩之处。 而今天要写的这家,老板不但亲自烧烤,还曾因此入院。说他最靠近米其林,是因为他距离王美记烧肉,只有300码。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香港仔烧腊”。 “香港仔烧腊”的崛起,我想,原因之一是他敢敢开在离米其林烧肉300码的地方,而且所有餐点价格不到10令吉(比如烧肉,只有米其林烧肉价格的三分一)。 这个是自信,也是实力,更是策略。 据说,老板曾因太过劳累而入院,旁人劝他,向别人拿货、或是让别人代劳替你烧制吧,他只淡淡回了句:“老顾客吃得出是不是我烧的。”所以,至今还是坚持亲自主理。 据观察,米其林烧肉自得奖后,多的渐渐是慕名前来排队的外地和远方客人;而香港仔,客人都是周围附近居民和上班族,而且一早就来电订餐10盒数十盒打包。 【本期随食】除了烧肉,还有王牌! 香港仔的招牌虾饼烧肉,烧烤火候精准,肉汁清甜,那层脆皮,脆香酥松有如虾饼,所以叫“虾饼烧肉”。 除了招牌虾饼烧肉,店里还有另一王牌,就是招牌“拖地叉烧”。单看他店内的食客,有许多附近食肆酒楼的师傅,你就能明白,他的实力已经得到师傅圈的认可。 好玩的是,中午12点,米其林烧肉刚刚开档要上烧肉,这边厢香港仔已经卖完打烊收档咯,好像说好这个时段交班。所以,想吃请趁早。 哪里找“香港仔”?Shaw Parade后面的就是。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