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老人村
图说大马
打枪埔组屋“老人村”静待重生
建于1969年的打枪埔组屋是槟城最早期的大型廉价组屋区,共有9座组屋3660间单位,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
9月前
图说大马
社区动态
昆仑喇叭村委会 23日办室内足球赛
为了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摆脱华人新村为老人村的形象,昆仑喇叭村委会联合怡保市政厅22区居民代表委员会,于7月23日(星期日)上午9时至傍晚6时,在昆仑喇叭福德祠多元用途球场举办“昆仑喇叭室内足球赛”。
2年前
社区动态
会员文
仅剩29户 范围缩小 朱区新村变老人村
朱区新村位于马口市区边缘,全盛时期有约300余间住家,但是随着新村很多地段陆续被发展,以致如今真正属于新村范围的住家,仅存30余间,而且很多都是传统木板屋,仅有29间家仍有人居住,其余屋子已经空置。 报道:黄家强 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岁月都会留下各种烙印,有些烙印会最终成为这个地区的代表性印记,有些烙印却随着岁月转辗而慢慢消退,例如马口市区边缘的朱区新村,从全盛时期的300余间住家,如今仅剩下30余间木屋,当中29间仍有人居住,大多数是老人,使这个新村已俨如老人村,范围越来越小。 华人新村是在70余年前,我国英殖民地时期紧急法令下所成立,当时是为了将散居在各处的华人,聚集在一个地区,因此,在我国华人建埠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结构变化,使到很多新村改变了原貌,有些新村已从昔日的木板屋模式,变成花园住宅区,但是有些新村则是难敌发展巨轮,范围越来越小。 朱区新村位于马口市区边缘,全盛时期有约300余间住家,但是随着新村很多地段陆续被发展,以致如今真正属于新村范围的住家,仅存30余间,而且很多都是传统木板屋,仅有29间家仍有人居住,其余屋子已经空置。 《花城》社区报曾经于2017年7月访问时任朱区村长黄锦荣,当时他说,该村仍有30余间屋子有人居住。 但事隔数年后的今日,现任希盟村长拿督锺政光则告诉记者,如今仅有29间屋子仍有人居住,比数年前少了数户,因此没有人可以预料,随着居民老逝或是搬走,这个新村在数十年后,到底还会不会存在,或可能成为马口开埠史,以及仅是老人家回忆中的一个名字。 村名源自大地主朱氏家族 据知,朱区新村在过去并非红区,而是当年新村里其中一个大地主是朱氏家族,因此取名为朱区新村,其实有着朱家村之意。 朱区新村的土地性质基本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政府土地,另一种则是私人地段。 当地木屋都是紧紧相连,屋子之间仅有一条条蜿蜒小径相通,是许多小孩玩捉迷藏时,最好的藏匿之处。 在马口,朱区新村与毗邻的巴都峇加新村,是马口的主要华人区之一,巴都峇加新村居民若是要到市区,肯定必须穿越朱区新村范围。 锺政光:已没太大新村特征 现年78岁的锺政光在朱区新村出世,但是在13岁时搬离朱区,直到逾半世纪后的2018年才重返朱区新村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主席。 他坦言,半世纪过后的朱区新村,环境已有很大的改变。 政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陆续发展马口市区,位于市区边缘的朱区新村首当其冲,新村里的政府地段最先被征用,当政府地段发展完毕后,则是轮到私人地段陆续发展,木屋被拆除,建起很多新住宅区及商店,因此如今已没有太大的新村特征。 锺政光说,东方花园第一期是最早发展的朱区地段,接着就轮到如今的美丽花园组屋,因此有些老马口人也称美丽花园组屋为朱区组屋,因为它所在地段,当年就是朱区新村的地段。 提到当年的朱区新村范围,其实马口万顺购物中心、东方花园第二期、马口公共巴士车站、马口启文中学侧边商业区、马口公共德士站、马口卫理公会、马口市政厅礼堂、拿督唐贤钦路等地区,当年都属朱区新村范围。 提到昔日朱区新村,锺政光说,当时新村里有一些工厂,也有一些小商店,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华人社区,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整个环境都已起了变化。 潘冠任:人口外迁老化 现年38岁的潘冠任,其外婆家就在朱区新村,他从小也是在新村里成长,虽然成长时期有一段时间随着母亲到吉隆坡居住,但是过后再回到熟悉的朱区新村生活,如今则住在东方花园第二期,也是早年的朱区新村地段内。 他忆述,小时候,整个朱区新村都是黄泥路,屋子与屋子之间的小空间,就是孩童互相追逐嬉戏的空间,而新村里的小溪,更是很多村民玩水的好去处。 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水井,虽然在其儿时,新村里就有了水电供应,但是很多居民都习惯使用井水做为日常用途。 到了近年,随着新村范围越来越小,而且人口外迁及老化,潘冠任说,朱区新村已俨如老人村,只有过年过节的大日子,才有看到一些居民返回家看看走走,这个时候朱区新村会有几许热闹气氛,但是过后又恢复平淡如水的情景。 发展趋势无法抵挡,昔日新村里点点滴滴,已成为居民脑海中开始泛黄的回忆。 治水成历任村长首要任务 朱区新村及巴都峇加新村之间是以一条小溪,即如今的大排水沟作为分界,一侧是朱区,另一侧是巴都峇加新村,这依旧是两个华人新村的分界线。 随着两村交界的小溪近年来变成大排水沟,上游多了很多住宅区,以致每逢下大雨时,水位迅速上涨,由于其中一段河道出现瓶颈状,流水无法顺利排走,导致时常发生闪电水灾,淹没河边屋子,因此治水成为朱区新村历任村长的首要任务。 一直以来,政府每年都有拨出一些款项做为发展新村用途,村委会除了用于提升新村基设之外,提升大排水沟也成为另一项重要任务,希望能够使排水更顺畅。 森州政府于2020年拨款30万令吉,做为朱区及巴都峇加两个新村的治水计划,但工程师建议,在工程范围内的沟渠两侧往内各收缩3公尺,而且工程必须获得两岸居民同意才可进行。 2020年7月24日,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在巴都峇加新村民众会堂召集沿岸居民,与各部门进行长达半小时的对话会,出席者有10余名居民、仁保土地局及工程部官员等,以确认居民最终意愿。 沿岸居民反对沟渠收缩工程 但是大部分沿岸居民举手表明反对沟渠两侧内缩的建议,以致巴都峇加与朱区新村交界河流扩大的治水计划遇到阻力,最终不了了之。 由于工程将会导致住家部分结构将会被拆除,居民当然持反对意见,一旦同意让位,不仅住家范围缩小,进出很不方便,而且厨房、车房、围墙等都受影响,代价非常大。 因此从2020年迄今,朱区和巴都峇加新村交界多次发生闪电水灾,迄今问题仍未获妥善解决。
3年前
会员文
更多老人村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