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品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地已流传了逾千年,即使在马来西亚也不例外,无论是华人从中国下南洋所带来的茶文化,又或者是殖民时期的英式茶文化等,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人对茶道、茶艺及茶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品茶沏茶赏茶的大有人在。   茶在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无法分割,市面上的食肆与商店都有很多现泡和即饮的茶饮料,也有爱好者喜欢收藏高级茶叶,在家与同好们一起品尝。   可是,你是否知道鲜茶叶是如何经过加工工序而成为可供冲泡及饮用的茶叶呢?本期〈它的诞生〉带读者们了解炒茶杀青,生成茶叶的制作工艺。     伍书龙云南拜师学炒茶手艺   茶叶商伍书龙(50岁),从19岁起开始接触中华茶艺,后来更是自行创业,成为茶叶入口商,在中国及大马两地做茶叶生意。他更向中国云南的炒茶师傅学习炒茶手艺,回马后以炒茶为爱好兴趣,近年来更精心研究,有意经营本土茶叶品牌,把本地茶叶推介给国外人士。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得到金马仑友人的引路,每隔两三个月上山采摘鲜茶叶,带回家自行炒茶,制作出各类茶叶,自行品尝及与同好们分享。   访问前已采摘新鲜茶叶   伍书龙接受《大霹雳》社区报访问时,也现场示范如何制作生普洱茶。他在访问前一天,已上金马仑采摘了新鲜茶叶,并在家中设置的一隅茶舍进行萎凋。     所谓“萎凋”意即在室内进行摊晾,将鲜叶在簸箕均匀摊开,让鲜叶表面水分适度挥发,直至呈现柔软状态,目的是为后期的揉捻和发酵做好准备。   杀青须保留一定的水分   伍书龙表示,制作生普洱茶所用鲜叶在进行杀青(炒茶)时必须保留一定的水分,所以需以叠高的方式摊晾10小时以上,至鲜叶的梗部仍可折断,不至于太柔软为止。在萎凋过后,就可以直接杀青。         杀青也俗称炒茶,主要是把鲜叶放在杀青锅内翻炒并炒熟,将鲜叶的青气挥发出来,转化为香气物质。同时,也通过高温钝化茶叶里的酶活性,阻止茶叶发酵,但必须控制温度,以免温度太高而杀灭酶活性,也避免炒焦,这是制作生普洱的重要步骤。   首先,将锅内壁温热至约摄氏230度,再将鲜叶倒入进行炒制,伍书龙使用的杀青手法为焖(将茶叶揉团按压以锁住水分)和撒(散热,让水气挥发),过程中不断翻弄和焖撒,让鲜叶均匀脱水,变得柔软及带点粘黏,以利于下一步骤的揉捻工序。             金马仑茶叶带甜味   杀青过程中需留意鲜叶颜色的转变,用手抓一把靠近鼻子嗅,再捏一下,放开时茶叶不散及带黏性,约20至30分钟,就可出锅摊在簸箕摊凉,让茶叶降温至正常温度。   “过程中我会捞一把闻茶叶的香气,从下锅初期挥发出类似青苹果的微甜酸味,到后来较淡的香气。而金马仑的茶叶在杀青时气味闻起来都带甜味,是一种特色。”   揉捻讲究力道   接下来就进入了“揉捻”的过程,即将室温的茶叶卷曲揉捻成型,破坏茶叶组织,让茶汁渗出。初期时所用力道较轻,将茶叶揉卷,然后手掌就会因为茶汁渗出而越揉越湿,也越来越黏,这样茶味才会呈现出来,之后就可慢慢加大力度。   在完成了揉捻过程后,就可以把茶叶均匀摊开在簸箕,在日光下摊一天晒干,或称作晒青。如果当天天气不好,很可能要放入焙干笼里烘干。过后就可将茶叶泡来喝,或收藏起来。     赴台工作时期爱上茶艺   伍书龙表示,自己在80年代去台湾工作时,因当时很风行中华茶艺,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对茶艺有兴趣,于是就自己摸索各类中国茶,学习如何品尝。两年后回到大马,开始自己泡茶,也渐渐爱上了这个兴趣,并去钻研。   “我1992年去中国做茶叶入口生意时,就引入了各类品尝级别的茶叶,一直经营到现在。在2013年时,我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承包了一个古茶园,开始向炒茶师傅学习炒茶,并和合作伙伴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推出中国市场。”   他说,如今在家里炒茶是一种兴趣,但身为大马人,很想把本土的优质茶叶推广出去,也想创设自己的本土品牌,于是目前也在研发及实施中。而金马仑的气候与土壤得天独厚,可以生产出各类优良的茶叶,例如六堡茶、各式红茶、生普洱和白茶等。
6小时前
1月前
3个女儿还念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到吉胆岛一游。 到了岛上,大家都兴奋莫名,一切景象都那么独特。当时正值涨潮,我们走在架高的木板路上,底下都是海水,整个岛屿犹如置身在海洋中。这是多么新奇的经历。3个娃儿战战兢兢地走在木板上,既兴奋又刺激。 第二天早上走出海狮酒店往隔壁的土产店看看,老板笑容可掬地迎了上来,稍作介绍几种土产之后,指着身旁的一个大茶壶说:“来,喝茶!” 我纳闷。若是在中国茶乡如云南或武夷山,茶店为了推介当地出产的名茶而让顾客品尝是一种推销手段,但这是土产店,只卖海产之类的货品,怎么会招呼游客喝茶呢? 老板看出我心中的疑虑,即刻给我仔细地说明。原来这是一大壶的普洱茶。老板多年前血压忽然飙升,经朋友介绍开始喝普洱,不久后竟然不药而愈,血压回复正常。从此,他每天泡了一大壶的普洱茶放在店里,凡有顾客或有人经过,他都招呼人喝茶,趁机推广普洱茶。 我离开吉胆岛后,不久就因为忙生活而忘了这一段普洱经历。 直到多年后,两个女儿到都门深造,我除了忙工作,也经常开车到吉隆坡探望女儿。有一回带女儿到八打灵一带吃午餐时看到某家药剂行提供免费检测血压,便进去一试。一经检测,竟然发现血压是150! 返回怡保的几天后,觉得后颈有紧绷的感觉,时而头疼。我只好去见家庭医生检测我的血压。结果不能幸免,还是超过150!医生建议我多休息,并自我检测一些时候。我买了一台血压检测仪,每天早晚测量血压,但一直居高不下,仍然是150上下。两个星期后,医生建议我开始吃药,但我知道一旦吃了降压药就没有回头路,必须一直吃下去。 回家路上,吉胆岛的经历忽然在脑际闪现,我似乎抓到了救生圈。于是乎,我找到一家茶店一探究竟。茶店老板四十开外,红光满面。我看了看他的招牌,觉得跟某家神料店相似。追问之下,才知道他原来就是神料店的少东,现在自立门户,开设普洱专卖店。老板告知他多年前生活不检点,喜欢大吃大喝,搞到健康亮了红灯。他不厌其烦地拿出他多年前的验血报告,让我看他多项健康指标,尤其是血压和胆固醇都处于不良状况。在一位师父的指点之下,他开始喝普洱茶。几年后,他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也印证了普洱对他的帮助,于是开设这家专卖店以大事推广普洱。 喝后血压真的下降 我购买了几饼熟普洱,开始了我的抗压征途。庆幸的,血压指数逐渐下降,几个月后回到120和80。20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无需吃降压药。此外,胆固醇指数也处于优良状态。每年的验血报告出来后,家庭医生还语带玩笑地说:“胆固醇指数比我的还要好,可媲美年轻人!” 在这20年与普洱为伴的日子中,我常跟朋友分享我的普洱缘。虽然我不能把我的建康状况完全归功于普洱,但我还是希望我的经历对一些血压有问题的朋友起到作用。当然,普洱不是万能,至今我的2型糖尿病还得靠药物、运动和过无糖生活才得以控制在良好的状态中。 在这十多年的退休生活中,看着书、写着稿或与朋友聊天时,边啜饮色泽红褐、甘香顺喉的普洱时,快乐似神仙。
3月前
两年前的傍晚,在社区的围篱里运动,经过对面友族邻居的家,他正在栽花除草,隔着篱芭打个招呼多嘴地问他:“峇仄,你种什么花?” 这位峇仄是新加坡人,比我们更早住在这靠近新加坡的花园。他和我说话喜欢穿杂三两句新加坡腔的福建话。 他打开自动门,邀我进去看看万紫千红并介绍各种花卉:“这是猫须草,对身体很好,可以泡水喝;这是咖哩叶,煮咖哩作菜放几片,又香又好吃!” 我赶着去慢跑,他便对我说:“我采几支猫须草和咖哩叶给你拿回家种,很容易生长的,插支就可以了。很Senang!很Senang!等你运动完了回来经过再来拿好了。” 就这样,家里的小小花园从此多了白色、紫色的猫须草花朵迎风摇曳,婀娜多姿,煞是好看。 至于咖哩叶,我种在墙边,不需要特别呵护照顾,像穷人家的小孩,粗生粗长的,不一段日子,也长得枝繁叶茂。偶尔摘几片叶子折折玩玩,学学武侠小说里的弹指神通或飞叶伤人,放近鼻子嗅一嗅,果然有咖哩的味道。 由于这两年天气炎热,我们很少煮咖哩,作菜煮汤也不习惯加入咖哩叶,可说派不上用场,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像猫须花泡水散发着清香解渴生津,深得内人的情有独钟!我渐渐淡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发现它在墙角向我招手,青葱绿油油一片。 由于它的成长速度迅速,太过茂盛,几乎高过我的肩膀,主树干更是粗如手臂,用力摇捍也不为所动。它还想将枝叶越界去打扰隔壁,只好三不五时修剪或干脆折断拔掉枝干,但它就像要和你斗气:你对我不理不睬,不为我所动,又不要好好利用我,我就偏偏快高长大,看看谁比较厉害! 我左思右想,这个瓜(树)没什么用处,又碍手碍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银”牙一咬,来个牛死藤断好了。 大概有四五次,我剪了又剪,拔了又拔,它顽强地和我对抗:主人,你不利用我、不驱使我、不爱护我、不珍惜我就算了,做人不用这样绝吧!难道非置我于死地不可?请高抬贵手,总有一天你会慧眼识英雄的! 当时我已经气上心头,冲昏了脑袋,失了方寸,已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了,吃了秤砣铁了心,只会埋头乱拨乱砍一通,由于它实在根深蒂固,用尽吃奶之力也不能动其分毫,只恨自己不是水浒英雄鲁智深,可以扎稳马步,力拔垂杨柳,只好把枝叶拔完,让它光秃秃,让它继续唱着:任你剑来刀砍,我自巍然不动。 十多天后,偶不留意,一时疏忽,它的树干又长出几片小小的叶子来了。我只好又锲而不舍地继续所谓替天行道的“正义”工作。 这样坚持了几个月,终于敌不过日晒雨淋和万物之灵的人类,它败走麦城了。 原来是“走宝”了 事情告一段落,上个月的一个下午,到离家不远的妻舅家闲聊,夫妻俩端茶倒水招待我们,我拿起茶杯模仿会品茶的温文儒雅人士嗅嗅茶气,还没有开始呷一口,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茶?气味怪怪的?”又浅尝一下说:“哦!还不错喝。” “哦!这是咖哩叶泡的茶,再加几片甘草会更好喝呢!”舅姆看我喝完,又替我倒满再说:“它可以治疗皮肤病,是我们的朋友亚发嫂介绍的。前些日子,她的皮肤瘙痒难忍,看了多位中西医,成效不大,都不能解决,照样抓痒捉狂,还好有一次机缘巧合,听友人说用咖哩叶泡水喝,可以治疗皮肤瘙痒,反正只是茶水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姑且试试无妨!果然,喝了几次后,皮肤不会痒了,再多喝几次就搞定了。” 我听了大感神奇,真的这样有效率?咖哩叶真的是宝?唉!我还将它连根拔起!如果是真的,我真的对不起它了,也真的是走宝!走宝了! 妻舅家里有种咖哩叶,临别时,他摘了几株叶子让我拿回家泡水喝,另外再折四五支连叶小茎干浸在小水罐里,等几天后再移植到园地就可以了。 舅姆稍后又传给我咖哩叶的多种功效—— 除了可加入各种菜肴及煮咖哩当作调味配料,它含有丰富的铁质和叶酸,能助降低胆固醇,维护心脏健康,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调节糖尿病症状,解缓头痛,保肝等等功作用…… 其中没有提及可治皮肤瘙痒,或者我多喝几杯就知道功效吧?因为每到天气炎热的晚上,我的皮肤局部会冒出一小粒、一小粒大概是湿疹热痱之类的东西,越搔越痒。急起来只能胡乱搽抹一些风油、止痒膏,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治。现在就要看咖哩叶的表现了,我的脸皮真厚,想想也是,心里不断痛骂自己。 我拿了咖哩叶及折茎回家,心怀愧疚:真的对不起!咖哩叶,之前对你诸多刁难,现在要用到你,又要吃回头草了! 两天后,我将3棵折茎栽种到园地,勤奋的浇水施肥。其实是不用如此麻烦照顾的,妻舅说它们天生天养,很容易生长。果然,十头八天后,欣欣向荣;一两个月后,绿油油一片又在园地一角英姿飒爽的呈现了。 真是顽强的咖哩叶啊!
3月前
3月前
11月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岁末旅台,重访台北故宫博物院,行色匆匆,只浏览了偌大世界级博物馆的一小部分,幸好还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馆内有个名为“闲情四事”的特展,2022年9月16日即已开始,为期稍逾3个月,12月18日结束。馆方慎重其事,从台湾国家图书馆和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及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租借珍藏,参与特展,使特展更为丰富多元。我和内子美英及两个驴友在最后那天下午1点半左右才来到博物馆,只有短短三个多小时吸纳馆内无数文物,幸亏还来得及成为特展最后一批访客之一员。 所谓闲情四事,指的是插花、焚香、挂画和吃茶。 稍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士,应该都对这四件闲事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普通人家的居室,都至少有几瓶插花及几幅水墨画或水彩油画点缀,有客上门必定以茶(或咖啡)招待,雅兴稍浓时或许还会点上一枝清香,让幽幽香气弥漫室内,增添些许家居温馨。这能提升生活情趣的闲情四事,早已不再是有钱又有闲的人家的专利;闲情逸致,已成为平常百姓纾解生活压力的安全阀。 然而,我们的老祖宗,又是怎样对待这四件闲事的呢? 南宋人耐得翁写了本《都城纪胜》,尽记杭州琐事,分为14节,其中〈四司六局〉那节有云:“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讦戾家。” 南宋(公元1127-1279年)距今已逾743年,这书的作者生平已不可考,只知其姓赵。〈四司六局〉里的那句话,并非作者首创,他只不过引用了当年已在市井流传的说法。“四般闲事,不讦戾家”的意思是: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件事,其实都很专业,千万不要征求外行人的意见。由此可见,七八百年前的古人,对这4件所谓闲事,一点也不马虎,反而极认真处理。 为平淡单调的日常生活制造一些起伏和情趣,乃自古已有的心愿。从传世文献、器物和书画,可以看出12世纪宋代人插花时如何讲究花器与花材的搭配,品香时蓄意寻找个人专属味道,挂画除了美化家居环境,更要创建一个独特的优雅空间,而朋友相聚,人多时举办以点茶为主的茶席宴会,人少或独饮时则以古意盎然的煎茶展现格调。 插花不一定要用花瓶,盆、筒、篮或盘都可派上用场,各种花卉与容器的完美结合及其和家居色调的搭配调和才是追求目标。南宋诗人杨万里独倡青瓷瓶插紫薇花;他清晨喝茶看花,为一天揭开序幕。 把宋代点茶术带回日本 自古以来,品香已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提升为一门艺术,与香事有关的香谱紧随品香活动的普及而广泛流传,香炉、香盒、香盘等器具非但兼具实用和观赏性,甚至成了文人间相互馈赠的礼品。南唐李后主最爱的床帐熏香,人称“江南李主帐中香”,黄庭坚把这香的配方送给苏轼,苏轼高兴之余,和诗回礼。杨万里认为,唯有青瓷香炉才能展现文人品味,而碧绿色的鼎型炉才是上选。 文人自古即有收藏书画的喜好,把山水画布置在家中即称为“挂画”。当然这并非文人雅士专利,附庸风雅的富贵人家也这么做。12世纪文人赵希鹄认为,挂画要有原则,室内最好挂3或4轴名画,每隔3、5日就得更换;画前最好摆张桌案,具有阻隔和保护之效;桌上宜放置香炉、琴或砚;气候太热或太寒都不宜挂画。 中国乃世界茶文化发祥地,品茶方式随时代嬗递而演变,宋代可谓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全民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喝茶不止于“喝”,还可借由“点茶”来比试手艺,而应运而生的茶具如茶盏、水注和盏托等,都成了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具,甚至有诸多专书面世,教导人们制茶、选器、点茶、品饮的守则。 宋代点茶的标准程序是:先将碾筛所得的细幼茶末倒入先以沸水烫温的茶盏,加入少量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搅拌成糊状,再有节奏地“点”沸水于茶汤上,避免破坏茶面,同时继续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宋人的点茶,和唐朝的煎茶及明清时期的泡茶,大异其趣。日本和尚到中国取经,把宋代点茶术一并带回,成了当今的日本茶道。 吾等自命文人或附庸风雅之辈,既然缺乏精通琴棋书画四艺的能耐,总可退而求其次,认真处理这闲情四事,使之真正凸显个人生活品味吧!
2年前
2年前
3年前
3年前
3年前
张薏心,台湾最大茶叶出口商的独生女,在那个没有“女商人”的时代,独自撑起债台高筑的家族事业,学习谈判、妥协、忍辱、抉择,穿梭在以男人为主的商场,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人生故事很励志,史诗级别的论述不仅刻画出女性在封建时代的困境——无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历经退婚有损家风的事等等,也流畅地描绘出台湾早年的时代经济变迁。 作者黄国华是财经专家,对于经济体系相当熟悉,在北埔茶商姜家的故事中详尽带出金融币制改革、土地改革、通货膨胀、白色恐怖、宵禁戒严等事件,手法以“人”为焦点,不卖弄历史知识,亦非天马行空地谈论毫无依据的历史事件;相反的,他在书中展现了扎实丰富的历史数据,也通过对白和语言注入特定时代的气味,如:客语、河洛语的词汇,增添阅读的语感。 除了女主薏心遇人遇事果敢做出正确决策,逆风前进的性格之外,父亲吉桑、山妹、文贵、阿土师、夏慕雪、靳将军等轮廓鲜明的人物也集结了大时代的生活缩影。即使你对历史毫无兴趣,亦能够通过这些人物情节,坐看台湾茶行兴衰。虽然小说不是由真人真事改编,有些历史细节也引发小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作者下了很多功夫——除了通过采访采集相关的人物轶事,对于茶叶分类与制作手法等专业知识亦理解到位。阅毕,回头看我们这片土地,类似的题材并不少见,未来亦欣见更多故事被发掘,铭记前人走过的路。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