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菲林

4星期前
  在这个人人不只拥有一部手机的年代,按一两个键就能随时随地拍照,然后又可即时看见影像成品,是一件多轻而易举的事情。回溯到廿多年前数码相机崛起时,同样无需菲林又能即时看见成品的优势,让数码摄影迅速风行,菲林相机自此被取代。 若咨询一些摄影界前辈,他们都会告诉你,八九十年代的菲林相机时代是摄影最富乐趣的时候。那种菲林省着用,每张照片从拍、冲、洗到看见成品,等待的过程中充满未知,却又往往带来惊喜的拍摄乐趣,至今仍让许多摄影爱好者回味。   湿板摄影师陈兴华(45岁),从90年代末那个菲林与数码摄影交替的年代开始接触摄影,至今已有26年的经验。当年主要以菲林相机拍摄婚纱照,后来转用了数码相机拍摄,再后来用回菲林相机帮人作黑白照与湿板摄影,回归将光与影定格在菲林底片的原始感动。   而一张菲林照片,是从拍摄,到在暗房冲洗菲林至冲印照片,这一个对现代人来说有点漫长的程序中诞生出来的。陈兴华这次应《大霹雳》社区报访问,作一次菲林摄影全过程演示。   不同冲洗时长效果不同 陈兴华这次使用的是禄莱(Rolleiflex)中片幅相机,采用中幅菲林,底片张数10至12张。这款相机拥有可拆卸的片盒,让摄影师在拍摄时根据不同的风格与情况,拆下及更换装有不同菲林的片盒,而无需把一整卷菲林先拍完才换入新的。   在拍摄完毕后,通过片盒把菲林卷成筒装拿出来,就可以进入暗房里进行冲洗底片程序,但在进入暗房前不能把菲林拆开,否则就会曝光。而冲底片需要用到的化学药水,包括显影剂和定影剂。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暗房的灯光都是红色的,这叫安全灯,用于菲林、相片纸显影的安全光照明工具,是保障在暗房中顺利操作但不会使菲林曝光的可视光源。由于菲林的感光材料对日常光源敏感,但对橙红色没有敏感能力,所以这类光源有利于暗房的工作。   在打开安全灯后,就可以把菲林装入显影冲洗罐(developer Tank),再灌入显影剂,把室内温度控制在摄氏20度至24度之间。过程中需缓慢且有规律的反转罐子,让显影药水充分发挥作用。 这个过程一般要用上20分钟左右,视乎有关菲林的感光度来决定冲洗时间,也有摄影师会根据自己的手法和要求,不同的冲洗时长会为稍后冲印出来的照片带来不同的呈现效果,譬如微粒、反差度、清晰度等。   过后,就可倒出显影剂,换入定影剂,再重复一次过程。   菲林冲洗完毕后就可以把底片从罐子取出,然后放入有有水流的盆子里过清水约半小时,以便洗净所有化学药剂,然后将底片吊起晾干或吹干,再置入底片袋里,要冲印照片时就可随时取出。   须通过放大机冲洗照片 在冲印照片时,必须在安全灯下将底片通过放大机,把影像投射到相片纸上,然后再调校照片的对焦、光暗和反差等细节。   陈兴华指出,以前还未有数码照片和修图软件的存在时,摄影师都是开着灯箱,然后用一支铅笔从菲林的影像细节下功夫来修图,这个技术放在现今的年代是一项罕见的细活了。   而相片纸通过机器的曝光后,就可以放入一旁准备好的药水盆里,其中一个注入显影剂,等影像从相片纸显现出来后,再放到另一个已注入定影剂的盆子,过后把相片拿出来冲水。   如果要相片中的影像比较耐久的话,相片一般上需要冲水约6小时,过后就可以吊起来晾干,一幅黑白菲林照片就大功告成了。   黑白照追求影响层次感 陈兴华表示,一张好的黑白照,讲求的是“黑的不死黑,白的不白曝”,最重要的是影像的层次感,而这些条件在摄影师拍摄时就要做好。   “其实黑白照从拍摄、冲洗到冲印出来的过程,是可以变化无穷的,可以根据我们个人喜好和风格来作出调校,直到照片冲印出来的那一刻才看到效果,惊喜度是很大的,这是菲林相机才能带来的成就感。”   “虽然现在的数码相机已很先进,年轻人也趋之若鹜,但始终太快了……如果有机会用菲林相机,不妨慢下来感受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然后在暗房内慢慢作业与细味整个过程,才是摄影的乐趣。”   他说,现在已很少人冲印照片了,但他个人还是很坚持,也鼓励其他人冲印,无论是菲林照或数码照,只有经历从拍照到冲印照片,才算是完整了一个拍摄过程。                          
2月前
2年前
相机能记录下许多生活中特别的时刻,但对一些人而言,相机记录的是别人的珍贵时刻,陪伴的却是自己成长的时光。 来自麻坡的陈嵘嘉(42岁)在成长的岁月里,都有相机陪伴左右,主要是因为他有一个热爱摄影的父亲,所以相机陪伴了他与父亲的许多时刻,同时见证了摄影的演变。 本期的《今日面谱》,就带领读者们听听陈嵘嘉成长过程中,与父亲及相机的点滴。 当父小跟班相互配合 陈嵘嘉的父亲陈庭玉曾在麻坡区为人知晓,他曾是报界记者,也因为热爱摄影,而成为麻坡许多会馆组织及活动的专门摄影员。 因为父亲的关系,陈嵘嘉从小与相机结下不解之缘,从拍摄、冲洗照片到拍照录影等,他都相当熟悉。 陈嵘嘉表示,父亲从50年代还是中学生时就开始接触相机,60年代步入社会后则开始收集相机。 自他懂事以来,家中就少不了相机的踪影,其父亲还会跟进新的相机款式,每当更换新相机时,都会把旧相机收藏好,由于家人都知道他的爱好,并不反对。 珍惜保留父亲旧相机 他回忆,家中小孩只有他对相机有兴趣,所以从小学开始就伴着父亲出席活动,从小跟班直到能够独当一面,与父亲相互配合,当父亲分身乏术时给予协助。 他说,父亲于2012年去世后,家中就有数十台各类相机,惟一些在搬家过程中遗失了。 对他来说,相机是父亲珍爱之物,也是父亲留下的念想之物,他会把父亲留下的数十台旧相机好好保留。 难忘马哈迪访关圣宫 陈嵘嘉表示,他自小充当父亲的小帮手,在父亲拍摄时跟在左右帮忙拿东西,之后父亲才教导他拍摄技巧,包括光圈、速度等。 他表示,父亲带着他出席过许多场合,他印象较深刻的是90年代,时任首相马哈迪到麻坡关圣宫,当时他也跟着前去。 “我跟着父亲到许多社团组织或活动拍照,也认识了不少当时的领导,还一度被人误以为我是记者。” 他说,除了拍摄,父亲也在家中设立暗房冲洗照片;同时包办了家人几乎所有照片。 他指出,当时仍是菲林底片的年代,菲林对光非常敏感,一旦曝光就不能使用,因此暗房不能有窗户,只能安装一盏小红灯,因此,暗房相当热及弥漫着冲洗照片的药水味。 “父亲在暗房里,先把底片的影像照在相纸上,用药水冲洗直到影像出现后再过清水,才挂起晾干或烘干。” 当时,他在暗房的角色是负责吸干相片上的水分或用吹风筒吹干,印象中还曾把照片“烘焦”。 菲林年代考验技术 科技的进步,让相机起了巨大改变,智能手机更让人人可当摄影师。 陈嵘嘉指出,在菲林年代,摄影相当考验技术,由于拍摄后无法马上看到效果,菲林成本高,所以每次拍摄时,都要确保各方面到位,包括灯光及人物表情。 “当时拍摄前,还要特别提醒大家不要眨眼,以免影响效果。” 他说,数码相机让摄影变得简单,除了自动化设置,拍摄后立刻能看到效果,还能不断重拍。 “智能手机更进一步简化拍摄方式,相机内的各种设置,如美颜与特效都让成果不输专业摄影,拍摄后还能修图,而且还能进行录影。” 他表示,过去专业的相机与录影机体积大及沉重,数码化后则小而轻,令拍摄工作轻松不少。 喜欢动画录影短片 尽管自小接触相机,也对各类相机相当熟悉,但陈嵘嘉步入社会后却选择录影,并与父亲一起配合摄影及录影工作。 他表示,当录影开始普遍时,父亲也有帮人录制影片,而他发现自己更加喜欢有动画的录影短片。 他说,过去是使用录影带拍摄,拍摄完毕后他会把录影带带回家中,通过电视播放及进行配音。 他指出,当时录影带配音时必须非常小心,一旦不小心盖过现场声音,就无法复原;如今则便利许多。 他说,如今很多智能手机就能囊括拍摄、录影等功能,后期制作更加简单,所以许多人都会自行拍照及制作视频,加上航拍器的出现,让摄影及录影行业更具挑战。
3年前